长人:找、找、找!


找、找、找!
另外,在本土球员心马布里大概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定心丸”、“主心骨”,成了精神靠山,如上所述,有球必找马布里,在场上找马布里似乎成为第一任务;在所有球员中,在教练员心里占重要地位的大概也是马布里,什么都得依靠马布里。不仅如此,在观众球迷心里也几乎都是马布里,赛场上高呼马布里“MVP”此起彼伏,看台上举着马布里的像片,赛场内外到处都是马布里的图片,为马布里建塑像,为马布里祝贺生日,如此等等,一股“马布里热”充满京城的大街小巷。除此之外,新闻媒体更是大肆宣传颂扬马布里,更有甚者的是,书写北京篮球半个世纪历史的书刊,马布里竟然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大有喧宾夺主之嫌。将这些汇集在一起,让人觉得在京城马布里似乎成了一尊“神”,无论在球场里还是在球场外都笼罩着一股浓厚的崇“神”气氛。这一切的一切,马布里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我们不得而知。也许马布里不喜欢,也许马布里喜欢,就拿给他建塑像来说,如果马布里是位聪明的外援,他会懂得,也应该懂得,自己在CBA,在首钢队只不过才打了五、六年球,虽然为首钢队三夺冠贡献了很大力量,可谓居功至伟,但这个城市的篮球历史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五、六年的时间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况且他也应该意识到,北京篮球半个世纪的历史是由很多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创造的,他〔她〕们才是北京篮球历史真正的主人,如果要建塑像,首先就应该给他〔她〕们中的佼佼者建立,而不是自己,如果能这么认识,不仅是对这个城市篮球历史的尊重,对为这个城市篮球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尊重,也能表现出谦虚宽阔的胸怀,那才不愧为一位伟大优秀的外援,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虽然这么说,马布里到底喜欢不喜欢这种氛围,我们仍然不得其解。
在把马布里奉为“神”的氛围中,对本土球员的心理不能说不是个很大的冲击,比赛中尽管使出吃奶的劲,但光环最后仍然罩在马布里的头上,这让本土球员情以何堪?在这种背景下,本土球员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什么都依靠马布里的依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土球员的自信心;对教练员来说由于什么都依靠马布里就掩盖了球队在攻防技战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谓一叶障目。由于眼睛里只有马布里而影响了教练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当马布里由于年纪的关系而“不怎么灵”的时候,一股依靠马布里的教练员也就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
上面提到资深老教练曾说“不能这么打下去”,为什么这么说?在先农坛老北京队一贯强调进攻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意思是说,进攻中绝不能只依靠一个人,而要发挥场上五个人的力量,绝不能“一花独放”,而要“万紫千红”就是要打出“多点进攻”、“多点开花”的打法。在首钢队三夺冠时还能看到“多点进攻”和“多点开花”的打法,换句话说,首钢队之所以三夺冠靠的就是“多点进攻”和“多点开花”的打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首钢队是“万紫千红”、“满园春色”“皆大欢喜”!当时一些老教练看到这些打法时都给予了很高评价,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很好的打法却越打越回去,到目前为止似乎都看不到了,消失的几乎无影无踪!为什么看不到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练员未能把这些打法提高到攻防技战术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提炼到理论高度将它巩固下来所导致的,以至于越打越回去,从这个角度来说,首钢队的“找找找”说明目前首钢队已失去了“春天”,失去了“满园春色”,失去了“万紫千红”,只剩下马布里这朵即将凋谢孤零零地一朵“花”。
如上所述,在首钢队进攻中什么时候都找马布里,马布里在场上俨然成了“一花独放”,这朵花开的越旺盛,其打法就越显得单调单一;这朵花开的越漂亮,本土球员的作用就显得单薄失去光彩。
本博客前不久发表了“非把马布里累死不可”一文,首钢队什么都找马布里可以说陷入不明智、不聪明的境地。举个小例子来说,发底线界外球时往往先找马布里,然后在防守队员紧逼的情况下由马布里一个运球到前场。仅就此例来说,一场球下来大家好好算算,得消耗马布里多大体力!?为什么教练员就不能布置由本土球员来接应界外球呢?由本土球员推进到前场呢?而让马布里在前场等着接球进攻呢?这么做能节省马布里多大体力啊!为什么教练员就不能这么布置?为什么教练员对这一细节就不动动脑子呢?干吗什么苦差事都让快40的马布里去干呢?为什么不把马布里用在刀刃上呢?仅从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首钢队的“找找找”已陷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首钢队之所以无缘季后赛,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就是由于“找找找”所造成的,由于超负荷使用马布里所造成的,由于过分宠爱马布里以至于达到崇“神”的气氛所造成的!而马布里并不是“神”,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况且还是位年近40的人,他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把一个人当作“神”来用,这理智吗?现实吗?当一个外援被奉为“神”、并当作“神”来用的时候,往往会让很多人因感情用事而丧失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