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三言两语话中美第一场热身赛


三言两语话中美第一场热身赛
■
比赛中主持人又提到“手不黏球、马不停蹄”这句话,说这是篮球老前辈提出来的,当年钱澄海就是这么要求的。笔者想澄清的是,这句话并非出自钱澄海之口,而是老北京男篮队员〔国家队员〕芦诗连提出来的,下图中前排左2就是芦诗连:
〔1965年二运会冠军北京男篮〕
几年前笔者与芦诗连通电话,谈起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问题,他说:「我对队员的要求就是手不黏球、马不停蹄!」。后来笔者在许多博文中开始引用这句话,之后CCTV5嘉宾评论员杨毅在解说中首次使用了这句话,此后被很多主持人和嘉宾评论员广泛使用。
一次一位老教练在电话中问我,“手不黏球、马不停蹄”这句话很像咱们老北京队的要求,我回答到,这句话是芦诗连说的。“手不黏球、马不停蹄”这句话典型地体现了老北京队在战术打法和对对队员在场上的要求,即要求每个队员要手不黏球地频繁快速转移球,马不停蹄地快速穿插跑动。遗憾的是中国男篮对美国队第一场热身赛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而在美国队身上却很好地体现出来。
■
这是中国男篮多年的老毛病了!中国男篮的后卫在比赛中几乎都是运球推进,而不是传球推进,而且每次运球推进的速度都太慢!一般都在7、8秒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把球推进到前场,而7、8秒在美国队身上几乎是完成一次进攻的时间!更严重的是,中国男篮后卫有时甚至一个人霸占了24秒,请看图2:
在该进攻回合中中国男篮后卫自己一个人从后场运球到前场用了18秒,到剩6秒时才个人进攻,霸占了整个24秒的进攻时间,这是中国男篮后卫黏球的典型例子!与美国队“啪啪啪”地快速转移球相比显得实在太慢了!这个问题贯彻全场比赛始终,为什么中国男篮教练不解决这个问题?
■
请看图3:
美国队打半场扩大盯人,破半场扩大盯人最有效的打法就是通过中锋策应创造传切和投篮机会。但是,在比赛中我们看到中国男篮由于没有中锋策应而被美国队逼的只能在外围投篮,篮下没一个中国男篮的球员,投不进就被美国队打快速反击!笔者纳闷的是,中国男篮有好几位教练,还有一位希腊洋教练,怎么就没一个人看出这个问题,没采取通过中锋策应破美国队的半场扩大盯人?
■
美国队无论身高还是防守能力等都在中国男篮之上,面对美国队这样的对手中国男篮应该怎么打?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中国篮球传统打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打美国这样的强队在进攻上就得靠“三把利剑”中“突分中投”这把“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