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老北京队是怎么迎战重要比赛的

(2016-07-25 11:54:05)

老北京队是怎么迎战重要比赛的

  里约奥运会将于 85开幕,离比赛只有十来天了,对中国男女篮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比赛。提起如何迎战重要比赛这件事,让笔者想起来老北京队迎战重要比赛的“集团作战”模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国内练兵、一致对外!”。意思是说,国内所有的比赛都是为国际比赛的练兵,当有国际比赛时要团结一致对外!当时中国男女篮有重大国际比赛时,北京市卫生体育部的有关领导就在前一天晚上把在京的中国男女篮、北京男女篮和八一男女篮等队的教练都召集到市委,大家集思广益制订作战计划,由中国男女篮教练执行。当时正是三年灾害期间,会议结束后已是深夜,市委招待大家吃夜宵,每人一碗鸡蛋西红柿面条,外加一些烤馒头片,大家吃的津津有味,提起这件事有的老教练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比赛时这些教练全坐在运动席,针对场上情况提出攻防技战术意见,然后由一个人告诉临场指挥的教练供其参考。

  当时中国男女篮有重大国际比赛时就是利用这种形式充分发挥各队教练智慧的,决不是单兵作战,很好地体现了“一致对外”的原则。

  老北京队在迎战重大比赛时也有一套模式,即“集团作战”。什么叫“集团作战”?请看图1

 长人:老北京队是怎么迎战重要比赛的

  老北京队的“集团作战”分三个组成部分:

1.        比赛队:由领队、主教练、助理教练、队员和医生组成。

2.        侦察组:由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和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的队员组成。

3.        后方教练组:由没比赛任务的所有教练组成,其中包括市体委领导。

               集团作战”运作方法

  比赛队和侦察组属于前方两个部分,在该部分中侦察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向比赛队提供对方的所有材料,其中包括侦察组对攻防技战术等方面提出的意见。例如,比赛队下一个对手是B队,侦察组则在赛前到B队赛场进行观察,做好所有记录,其中包括对方投篮点、主要得分手投篮点及进攻方式、对方攻防两端打法的强点与弱点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提出侦察组的作战方案并整理出书面材料交给比赛队作为参考。

  比赛队在对B队比赛之前由主教练、助理教练和领队,有时还有几个主力队员参加共同研究对B队的作战方案,其中侦察组的提供的材料和意见起了很大的作用。决定比赛作战方案后召开全队准备会,布置作战方案并进行讨论,统一思想。

  在前方比赛过程中,后方教练组通过长途电话与前方比赛队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提出后方教练组的意见供比赛队参考,这其中有时包括市体委领导的意见。

  老北京队在迎战重大比赛时决不是比赛队领队、教练几个人的事,而是上述三大部分共同的任务,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北京队的后方教练组往往是由十七、八名教练组成的,这些教练都拥有相当丰富的比赛经验,当前方比赛队进行比赛时,实际上比赛队的教练组包括了老北京队其他十余名教练共同组成的,“后方教练组”成为前方强大的后盾!它集中了所有教练的智慧,而决不是比赛队一、两个教练的事,它充分体现了“集团作战”强大的力量和作用。换句话说,在前方比赛队教练的后面有强大的教练组在支撑,老北京队过去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绩,这一点是其中奥秘之一!

  谈到这里让笔者不由得想起赴里约的中国男女篮,笔者对现在中国男女篮是如何迎战重大比赛的不太了解,但笔者估计,在制订作战方案方面也许仅限于主教练宫鲁明、助理教练崔万军、李楠、胡雪峰、吴庆龙等几个人,大概还有一名希腊的洋教练,这与前面提到的中国男女篮、北京男女篮和八一男女篮教练共同制订作战方案相比显得实在太单薄了!更不能与老北京队的“集团作战”相比!

  其实上述两方面的经验都是中国篮球非常宝贵的经验,但现在给丢了。笔者设想,现在的中国男女篮赴里约比赛如果能运用这一经验的话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也可以组成前方“侦察组”,还可以组成一个“技术顾问组”,由身体健康具有丰富经验的几名老教组成随队前往里约,在比赛过程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供比赛队教练组参考集思广益。此外还可以组成“后方教练组”,由多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组成,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完全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手段与前方保持联系,如果能构成这样三位一体的模式,且比靠比赛队几个教练的力量强大的多!

  当然,只不过是笔者的一个幻想而已,很难实现!其原因就不必细说了!

  中国篮球无论在攻防技战术还是在迎战重大比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例如老北京队的“集团作战”经验,在世界篮球中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