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1打零才算快攻吗?
前两天看中国男篮对德国队比赛,一位嘉宾评论员说:“只有1打零才算快攻”,笔者闻后大惊!打了那么多年球,活了这么多年这还是头一次听说!不知道这位嘉宾评论员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这种说法正确倒也没什么;如果不正确,是错误的,那么在电视中这么说影响可就大了,特别是对我们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如果他〔她〕们也这么认为,那可是误人子弟!
什么叫快攻?简单地说就是不经阵地战而结束进攻的进攻,快攻也叫快攻反击,或反击,从抢到篮板球、抢断球或发界外球通过三传两传、甚至一个长传球或一个人带球突破而不经过阵地战就结束进攻的都叫快攻。
快攻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1打零、2打零、三打零等等,一般来说这种打零的情况在比赛中相对来说比较少;比较多见的是2打1、2打2、3打1、3打2、3打3、4打1、4打2、4打3、4打4等。除上述各种形式外还有5打5的五人快攻,5人快攻常常发生在3打3等情况下,当3打3未能直接结束进攻时,位于后面的一个锋线队员和中锋快速跟进,锋线队员可以抢二次篮板球进攻,或跟进补篮,如果再不成,中锋可以快速跟进抢三次篮板球或补篮而结束快攻,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波”,这就叫五人快攻。在笔者打球的五十多年前五人快攻早就成为中国篮坛快攻的一种进攻形式了,那时打快攻时要求大个子锋线队员和中锋绝不能站在后面看,而要快速跟进形成第二、第三“冲击波”,所以那时的大个子队员都养成了快速跟进的习惯,在训练快攻时,即便快攻投进,教练也要求大个子队员快速跟进跳起摸一下篮筐,目的是让大个子队员养成快速跟进补篮的习惯。所以快攻有如上各种各样的进攻形式,决不是“只有1打零才算快攻”!
提到五人快攻还有一个笑话。多年前一位美国教练来华讲学,其中提到五人快攻,当年曾以快攻著称中国篮坛的某队一位年轻教练听到“五人快攻”这个词后惊呼:“赶情还有五人快攻哪!?”,后来这句话被一些老教练听到不禁引起阵阵大笑,“咱们中国篮球几十年前就打五人快攻了!”,如果这件事出在别的队教练身上倒也没什么,而恰恰出在曾以快攻闻名的那个队的年轻教练身上而成为绝大的讽刺!原来那个以打快攻闻名的那个队当年也常常打五人快攻!而后起的年轻教练却不知道,把美国教练说的五人快攻当作什么所谓先进的打法,实在可笑可悲!
所以说“只有1打零才算快攻”这种说法是绝对错误的!尤其是在电视解说里这么说会造成很大不良影响,我们电视台的嘉宾评论员在解说比赛时绝不能信口开河,绝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用词要有依据,用词要恰当,要科学正确!希望我们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和广大观众对此要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
提到用词要恰当正确还需要说明一点,现在很多电视台主持人和嘉宾评论员都经常使用“转换进攻”这个词,在电视台主持人和嘉宾评论员嘴里说这个词时实际指的是快攻,笔者估计,可能他们认为“只有1打零才算快攻”,所以才把其他形式的快攻不说成快攻,而说成“转换进攻”。
什么叫“转换进攻”?所有由防转攻的进攻都叫“转换进攻”,意思是说由防守转入进攻,其中即包括快攻也包括阵地战,而绝大多数是阵地战,所以用“转换进攻”单纯指快攻就不合适了,难道转入阵地战就叫不叫“转换进攻”了?对“转换进攻”这个词著名篮球运动员黄平捷在新浪微博上也早就提出过质疑,他说,把快攻不叫快攻而叫“转换进攻”,这就是文人和武者的区别,我们篮球运动员把快攻就叫快攻,而不叫“转换进攻”!
笔者估计,所谓“只有1打零才算快攻”,所谓“转换进攻”,还有什么“拉杆”、“火锅”等说法大概都是那些没打过篮球的文人编造出来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篮球专业出身的解说员不加思考地也盲目跟着这么说。这些说法既不科学又不是真正的篮球术语,正如黄平捷所说,真正的武者是不这么说的!这些乌七八糟的词句充斥在电视里、在新闻媒体里,这种的滥用的现象不仅模糊了那些正确术语的概念,而且对我们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和广大观众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笔者希望我们电视台主持人和嘉宾评论员在解说篮球比赛时要尽可能运用正确、准确的篮球术语,要准确地描绘场上的情况,准确说明球员的技术动作,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宁可使用更多的语言来说明解释清楚也不要想当然,要注意影响,在用词上要有责任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反映了电视主持人和嘉宾评论员的业务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