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该从“挡拆”泥潭中拔脚了!
“挡拆”即“后掩护”是近年由美国NBA球员打起的,它非常适合个人技术、特别是变速变向突破技术高超的美国球员,美国NBA球员喜欢打挡拆自有它的道理。
但是,中国篮球和世界篮球很多球员盲目追随美国NBA,人家打什么也跟着打什么,盲目地认为“挡拆”是最先进的打法〔注“挡拆”即“后掩护”是各种掩护配合之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篮球就运用它了。另外,掩护有各种各样的掩护,掩护只不过是小配合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配合〕,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条件而生搬硬套,到现在“挡拆”打法几乎成了世界篮球的统一战术,成了半场进攻统一的打法。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挡拆”也有两面性,当一个打法走向极端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挡拆”打法的最大特点是从外围打起,是一种从外向里挤压的打法,这一点既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弱点和不利之处!换句话说“挡拆”是从对方防区的正面进行进攻的,如果能掌握娴熟的变速变向突破技术,完全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和优势。但如果后卫未能娴熟地掌握变速变向突破技术,就会带来反作用,即把内线球员全拉倒外围造成内线空虚。“挡拆”打法主要运用于破半场扩大盯人和半场紧逼,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挡拆”打法并不是破盯人和破紧逼最好、最有效的打法,破盯人、破紧逼最有效的打法是通过中锋居中策应。
但是,众所周知,打挡拆时常常是中锋跑到外围三分球线外给后卫做掩护,如果后卫未能掌握变速变向突破技术,就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即中锋离开罚球线策应区域,离开篮下,使这些区域成为空白,不仅大大降低了中锋的作用,而且使篮下杀伤力遭到非常大的损失!如上所述,破半场扩大盯人和破半场紧逼最有效的打法是中锋居中策应,中锋一旦在罚球线拿球,就如同把炸药包扔在敌人的堡垒里一样,中锋在罚球线持球居中策应,只要外围队员穿插跑动就能打出非常漂亮的传切配合,一下子就能把对方的盯人或紧逼给破了!请看图1:

如果按照图中那么打就能充分利用罚球线空白区域,周琦在罚球线居中策应,四个外围队员只要穿插跑动不仅能打出漂亮的传切配合,而且能有效地破坏对方半场扩大盯人或紧逼,中锋在内线的牵制作用和杀伤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周琦如果能在罚球线持球居中策应时,对方三分球线外的两个防守队员即告“作废”,往往在篮下一带区域内能形成三打三的有利局面。
但是,现在无论是中国男篮还是其他队几乎都不是这么打的,很多队都是通过“挡拆”采取从外往里挤压式的打法,不仅很难突破对方的正面防线,而且打法显得笨拙、笨重!让我们看一个随机截图,图2-6:




上图是中国男篮最近对法国队比赛时的一个进攻回合,图中显示在该进攻回合中球的几个落点都在外围区域,有时罚球线附近和篮下非常空,但中国男篮却没有很好地利用,一个劲地从外围往里挤压,就如同用双手挤压气球一样,很难挤破,显得既笨拙又费力:但如果中锋周琦能在罚球线居中策应,则像一根针似的把对方半场扩大盯人这个“气球”“嘭”地一声轻松扎破,使内外结合得以实现。遗憾的是一方面周琦没有居中策应的意识,另一方面中国男篮也没掌握这样的打法!上图虽然是随机截图,但却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中国男篮上述打法决不是偶然孤立的,几乎很多队都是从外往里挤打的,这就是“挡拆”打法走向极端所带来的弊端!笔者认为,现在很多队已陷入“挡拆”打法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挡拆”打法已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半场进攻战术,使多种多样的半场进攻战术变得单调而死板,严重阻碍了半场进攻战术的运用与发展。中国男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CBA各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反思,到了该从“挡拆”打法“泥潭”中拔脚的时候了,该好好寻找寻找那些适合自己的打法,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