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高洪波战术打法的特点
首先说明,笔者以前虽是篮球队员,但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对足球可以说一窍不通,前几天看了中国男足对卡塔尔的比赛后引起笔者很大兴趣,其实平时偶而也看看足球比赛,但一般来说几乎没什么触动,而看了对卡塔尔那场却让笔者觉得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为什么这么说,以往中国队的打法总让人觉得慢慢腾腾,在前场把球倒来倒去,防守也是迅速退到后场进行防守,球员的拼劲也没那么足。但是,高洪波带领的中国队不仅球员临场精神面貌状态好,而且从比赛一开始就采取在前场进行紧逼的积极防守,每个球员都拼劲十足,中国队似乎变了一幅面孔,这不仅是笔者个人的感觉,大概也是很多观众和球迷的感觉。高洪波带领的中国队为什么能给观众球迷留下这样的印象?笔者想从技战术打法层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如上所述,这些看法也是从篮球的视角进行分析的,所谈之处也许有不正确的,甚至会说外行话,还请各位网友不要见笑,权作饭后茶余聊天解闷吧。
篮球技战术走在足球前面
话说六十多年前在北京各运动队训练基地先农坛体育场内场的篮球场,北京篮球队正在训练,一连多日足球队的年维泗都站在篮球场旁观看篮球队的训练,开始并没引起教练员的注意,后来教练员才发现,于是便问他在看什么,年维泗就和教练员聊了起来,他说我在看你们的战术训练,他说,篮球的技战术走在足球的前面。
不管年维泗说的是否妥当,但笔者认为同是球类运动的篮球和足球在战术打法上的确有着许多共同点。当然,篮球和足球毕竟是两个迥然不同的运动项目,各有其特点,各有其特殊性。笔者试探高洪波战术打法正是从这个共同点来着眼的。
“全场紧逼”和“前场紧逼”的共同点
前中国男篮主教练陈文彬说,全场紧逼是战胜外国强队的有力武器,是一种积极主动运用的防守形式。篮球的全场紧逼具有攻击性、压迫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采取全场紧逼攻防转换几乎不存在空隙时间,立刻就能从进攻转入防守状态,对对方有很大的威胁。全场紧逼的目的不是从对方手里抢球,而是延缓对方的推进速度,通过紧逼和双人夹击造成对方传球失误创造抢断球打反击的机会。
篮球场比足球场小得多,篮球场的面积是28×
15米=420平方米;足球场则是105×68米=7140平方米,足球场要比篮球场大17倍。由于篮球场面积很小,所以篮球比赛时防守队员在前场底线内就可以采取全场紧逼,而对足球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禁区前和中线之间的一带区域进行紧逼,特别是在中线前后的附近区域,笔者觉得该区域是最佳的紧逼区域,请看图1:
篮球比赛采取全场紧逼抢断球后可以直接上篮得分,但足球比赛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足球比赛中防守队员在红色区域积极进行紧逼,从足球理念上说是把防守作为积极主动的形式来运用的,它和退到后场再进行防守的理念完全不同!这一点是否体现了高洪波非常重要的一个足球理念。退到后场防守在今天的篮球比赛中可谓比比皆是,在以往的足球比赛中也能经常看到,“快退守!”似乎成了一种貌似合理的防守,而在中国篮球传统打法中,或者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篮球早就抛弃了这种防守方法,代而之的是积极在前场对持球队员进行阻击,当进攻转为防守的一刹那,防守队员立刻向前阻击对方,目的是延缓对方的推进速度!“快退守”,你退守的再快也没对方传球的速度快,所以说“快退守”是一种陈旧的篮球理念!而高洪波率领的中国队采取前场紧逼的防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上述目的和理念。笔者认为,这种由攻转守立刻进入紧逼防守不仅是中国篮球应坚持的防守方法,是否也是中国足球应强调和贯彻执行的防守方法。
上面提到,篮球比赛在前场进行紧逼抢断球后直接可以上篮得分,而足球比赛中则很难,在红色区域内如果抢断成功还需要组织进攻的空间,这一点就是与篮球不同的地方,是足球的特殊性,因此笔者认为红色区域是足球防守最佳的紧逼区域,有组织进攻的空间和区域,太靠前不成;太靠后则在很大程度上变成退到后场的消极防守。
足球运用全场紧逼防守方法在体力、耐久力、奔跑能力等方面要比篮球大得多,因此需要足球运动员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面必须下很大功夫,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就很难在比赛中做好全场紧逼防守。另外,由于这种防守非常消耗球员的体力,因此更需要强调“全员作战”,这对中国足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平时训练的重点科目。
“紧逼”的目的是造成对方传球失误
上面提到,篮球采取全场紧逼的目的决不是从对方手里抢球,而是造成对方传球失误创造抢断球打反击的机会;足球也一样,笔者不知道我们足球的球员是否也有这样的意识。足球比赛中如果哪个球员在紧逼时不是延缓对方推进速度,不是造成对方传球失误,而是盲目上前对持球队员进行抢断,那么就可以说这个球员并没有全面理解和掌握全场紧逼的防守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意识。当一个球员盲目抢断时,一旦抢断不成就会漏人让对方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在客观上起了“破坏”全场紧逼防守的作用,这对篮球和足球来说都一样,所以我们的足球球员应该提高这个意识,绝不能盲目抢断球。
篮球中的“夹击”和足球中的“夹击”
篮球比赛采取全场紧逼时强调要把对方持球队员往边线方向“轰”,往中线与边线夹角的“死亡陷井”里“轰”,当对方持球队员在这些区域内刚一停球,远离球的另一个防守队员立刻上前形成双人夹击,通过夹击造成对方传球失误创造抢断球机会打反击!请看图2:
足球也一样,在对卡塔尔比赛时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几乎和篮球比赛中的双人夹击一模一样,看比赛时笔者就想,莫非高洪波把篮球全场紧逼双人夹击的防守方法运用到足球比赛中了吗?当然这只不过是笔者的主观想象罢了。我们说全场紧逼是中国篮球战胜外国强队有力的武器,说全场紧逼具有攻击性。压迫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体现在双人夹击这一点上,而这一点好象也是高洪波战术打法的另一个特点和亮点,或者说是防守中的“杀手锏”,它体现了一种积极防守的足球理念。
“打对方立足未稳!”
中国篮球传统打法讲究“打对方立足未稳”、“追着屁股打”,即不等对方形成防守阵型就快速完成进攻。在对卡塔尔那场比赛的下半时我们也看到这样的局面,连续两、三次的冲击波就把对方的防守阵型完全打乱了!如果在第一次射门没进掌握球后不连续发动冲击波,而是目的对方的防守摆着打,那纯粹是“宋襄公”式的打法,如果那么打的话中国队大概也进不了那两个球!
在高洪波的战术打法中似乎与中国篮球“打对方立足未稳”、“追着屁股打”的传统打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否是高洪波战术打法的第三个特点呢。
中国篮球传统打法是经过众多老一辈教练员和运动员从实践中总结出来适合中国篮球、适合中国篮球运动员的打法,篮球和足球有着许多共同点,例如上述所举的例子,所以笔者认为,高洪波的战术打法和中国篮球传统打法在客观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形成了高洪波战术打法独特的特点和足球理念,事实说明这样的打法是适合中国足球的,这样的打法具有浓厚的中国足球元素,它和洋教练的打法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足球只有坚持和贯彻执行这样的打法和足球理念,并在这个基础上吸收消化外国足球的先进经验,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中国足球才有希望,才能快速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