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小队员”语出惊人
--1--
在金汕所著的“当代北京篮球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时北京队有个女运动员何强是国家队都看上的大前锋,她被下放到北京工人队,犹如鹤立鸡群,无人能防,她身高
1米80多,动作很男性化,人却很秀气,不少喜欢篮球的小伙子特别喜欢看何强打球。」
何强,原北京女篮四队、北京女篮一队、前国家女篮队员,身高1.8米,宽肩膀,臂长腿长,看上去就是打篮球的好“材料”,在队司职大前锋,赛场上以持球突破凌厉和跳投准确而著称,动作不仅快速灵活,而且颇具男子化,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前不久笔者通过女篮一位老队友和何强取得了微信联系,之后何强加入了“北京男女篮老战友”群聊平台,与46位老教练、老队友建立了微信联系,虽远隔重洋但微信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和很多老教练、老队友一样,笔者和何强已有四十多年没见面了,有了微信联系大家都十分高兴,一时间群聊平台中聊的热火朝天,尤其是女篮老队员。
前几天笔者和何强在微信中聊天,谈起中国男篮亚锦赛。何强给笔者发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已经很久不看篮球了,〔现在的篮球〕因为那不是篮球运动的精髓,我们篮球班〔注:指先农坛老北京男女篮,当时在北京各项运动队中称篮球班。〕最反对单打独斗,即便成功了也不好看,篮球比的是集体技战术,巧妙的配合,我们小时候都是在练习俩仨人小配合中提高个人攻防技术的,我们四十年前的战术在当下也不过时,我们篮球班教研组堪称世界一流!」。坦率地说,如果论辈分,何强可谓笔者的小师妹,在笔者记忆中何强仍然是当年打球时的小姑娘形象。但是,事隔四十多年看到何强上述一番观点,感到既惊讶又钦佩!没想到当年活泼的“小队员”对篮球竟有如此高深之见解,不禁令笔者刮目相看。于是笔者立刻把她的留言转发给一位资深老教练。老教练看完后立刻在群聊平台上留言:「何强:你在先农坛学到的东西到现在还没忘,这是先农坛〔北京篮球队〕练基本功的效应,我看后实在高兴!你还是那么活泼吧!祝你永远年轻!」。后来老教练又给笔者打电话,电话中老教练感慨地说:「何强对现代篮球的看法、对小配合与个人技术之间的关系等看法,有一定的深度,可能现在有些人对她的话还理解不了。虽然何强原来是小四队的,但好几十年过去了,对这些不仅仍然记忆犹新,而且其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实属不易!另外,何强对原北京篮球队教研组的评价也很中肯。」,笔者以一种十分骄傲的口吻对老教练说:「先农坛北京篮球队培养出来的队员就是不一样!」。
为什么说何强所说的有一定的深度?我们不妨分析分析。何强所说的主要有四点:
1.
单打独斗不是篮球的精髓。
近年来,受美国NBA篮球的影响,单打独斗的打法可谓甚嚣尘上,什么“球星模式”、“超星模式”等等似乎成了篮球的代名词,在场上实际表现就是一人打四人看,篮球比赛似乎变成了一对一比赛。面对这种现象,当年的“小队员”何强对这种篮球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明确指出,这种单打独斗的篮球不是篮球的精髓!成功了也不好看!讲究集体配合,打巧妙的配合,这才是篮球的精髓!如果这种篮球理念、这种观点出自一位老教练,倒也容易理解,但却出自当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队员”,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了,为什么当年一位“小队员”能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能有较高的篮球理论知识与水平?联系到当年同是“小队员”的张志鸣、王晓华培养郑海霞的事迹,的确发人深省。
2.
篮球班最反对单打独斗。
如上所述,“篮球班”指的就是原先农坛老北京篮球队。老北京队一向反对单打独斗,强调集体配合。过去老北京男女篮之所以拿了那么多全国冠亚军,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讲究集体配合。正是在这一篮球理念和指导思想基础上,很多老北京男女篮的教练和队员对所谓“球星模式”、“超星模式”不屑一顾!认为它违背了篮球发展规律,不利于篮球的发展与提高。早在半个世纪前老北京队所持有的这种篮球理念,正如何强所说的,我们四十年前的战术在当下也不过时,甚至可以说仍然是先进的篮球理念和打法。有些人总认为只有洋教练拥有先进的篮球理念,当年“小队员”何强的一席话告诉人们,我们早就拥有了先进的篮球理念,只不过有些人不了解自己的历史罢了,崇洋媚外眼睛只知道朝外看。
3.
在俩仨人小配合中提高个人技术。
毋庸置疑,个人技术可以单独练习,但真正具有实战意义的个人技术必须是在练俩仨人小配合过程中来掌握和提高的,这一点是老北京男女篮教练员进行训练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练为战,在实战中提高,只有在练俩仨人小配合中才能检验自己的个人技术是否符合实战的需要,才能发现个人技术中不符合实战需要的那些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个人技术,提高实战能力与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说,为什么老北京队俩仨人小配合打的那么熟练,那么默契?就是平时训练中俩仨人小配合在训练中占了很大比例。俩仨人小配合是全队整体战术的基础,老北京队在训练中是十分重视这些小配合的。在老北京队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老队员还是小队员;无论是男队队员还是女队队员,只要几个人凑起来“斗牛”都能熟练进行配合,打的非常默契,就像一个队的队员似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训练基础相同,因为都能掌握和熟练运用各种俩仨人小配合,所以才能打到一块。
基于这一点,我们很多老教练老队员对现在有些球员所说的“需要磨合”等说法往往会付之一笑。之所以付之一笑是认为他〔她〕们俩仨人小配合的训练水平实在太差了!
4.
篮球班教研组堪称世界一流。
坦率地说,何强对篮球班、即老北京队篮球教研组的这一评价还是头一次听到,但细想起来又觉得她说的十分中肯,到位!老北京队篮球教研组曾拥有20多位男女教练员,在世界各国,在世界各个队,恐怕还没有一个队、一个俱乐部能像老北京队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教练员,那么雄厚的教练员队伍!从这一点来说,说老北京队篮球教研组属世界一流并不过分。
老北京队教练员们不仅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篮球理论知识与水平。笔者认为,何强之所以下此结论除有亲身体会等原因外,更重要的一点恐怕是当今所有所谓先进的篮球理念、打法和攻防技战术,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已被老北京队篮球教研组所确立,所运用。不仅如此,就是现在没有的,老北京队篮球教研组也早就有了。另外,老北京队篮球教研组在半个多世纪中培养出为数众多的男女优秀篮球运动员,向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男女运动员,这在世界任何一个球队大概也是少有的,对这一点笔者想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这些优秀的男女运动员完全是老北京队教练员们自己亲手“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而不是花钱买来的!来自唐山原本不会打球的何强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何强所说的上述一席话并不是孤立的,在老北京队队员中具有共性。笔者敢言,很多老队员和何强具有相同的看法和观点,因此说老北京队篮球教研组堪称世界一流一点也不过分!何强的这些话引起了笔者很大的兴趣,突然产生通过微信“采访采访”她的强烈愿望,于是笔者拿起了手机。
有关“采访”的内容请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