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训练谈老北京男女篮教学大纲
―――8―――
“小配合是集体配合的基础”
篮球运动员经过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和个人技术训练后,要想在比赛中发挥身体优势和个人技术必须在集体配合即全队战术配合条件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挥,而不能靠个人单干,这一点也是老北京男女篮训练大纲所体现的精神之一。
集体配合虽然牵扯场上五个人,但集体配合是建立在俩仨人小配合基础上的,所以俩仨人小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记得当时教练带领我们训练时俩仨人小配合练的是最多的,不仅是正式训练课非常重要的科目,即便在平时队员们自己在球场上加班加点进行训练时也练,几个人碰到一块不分队别常常进行二对二、三对三或四对四比赛,这种比赛俗称“斗牛”。在“斗牛”时练的就是俩仨人小配合,这是队员们最喜欢练的科目,既有比赛性质,又有乐趣,通过“斗牛”把俩仨人小配合练的滚瓜烂熟,时间长了队员的配合行动与意识几乎达到“自动化”程度。
现在看比赛时经常看到外围队员攻中锋球后站在原地不动、中锋接球后四个外围队员站着看、一个人进攻另外四个人不知道空切移动,站在原地充当“观众”等等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就是没熟练掌握俩仨人小配合缺乏配合意识而造成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打球时极少出现甚至没有。
集体配合是五个人的配合,但在执行和运用集体配合时并不一定就全得用上五个人,在发动集体配合过程中往往先是由俩仨人小配合打起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俩仨人小配合很快就能解决“战斗”,所以集体配合常常是通过俩仨人小配合完成的,所以篮球运动员如果熟练掌握了各种各样的俩仨人小配合,在比赛中就能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度。
俩仨人小配合的具体打法多了去了,有各种各样的小配合,但如果要归纳的话主要有如下几种:
1.
中锋和前锋、后卫三个人的配合。
2.
中锋和两个后卫的配合。
3.
前锋和一个后卫的配合。
在上述配合中又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打法,可谓五花八门,
下面介绍几种当时我们常用的几个打法。
1.中锋和前锋、后卫三个人的配合:

该配合实际就是左侧的“三角配合”,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小配合,在该配合中有三个进攻机会:4号接中锋策应球突破或跳投、2号移动到中锋5号身前接球跳投〔或接球后突破〕、中锋自己进攻。在该配合进行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攻机会。
该配合有如下特点:
(1)谁攻中锋球谁先动,避免了“撞车”现象。
〔2〕无论谁攻中锋球都是在移动中传球,即中锋朝上〔下〕移
动,外围队员朝下〔上〕移动,而不是在原地采取“拍照片”式攻中锋球。现在攻中锋球几乎都是后者方式,而且传球后不是快速空切移动,而是站在原地不动。另外,外围队员攻中锋球时要根据防守队员的位置传球给中锋的外手侧〔例如防守队员站在中锋身后位于底线侧,外围队员就要传球给中锋左手侧〕。
〔3〕攻中锋球后空切移动前一定要做摆脱假动作。
〔4〕该配合体现了中锋接球后是进攻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和
现在中锋接球后是进攻的结束完全不同,体现了以中锋为轴心的打法。
〔5〕该配合也可以在右侧进行。
另外,上述配合也可以由后卫2号攻中锋球,2号攻中锋
球后先空切移动,然后4号根据2号的空切移动决定自己的行动。
上述配合当时我们掌握的非常熟练,配合起来有条不紊,不仅绝没有站着看的现象,而且上述配合变化多端,打起来其味无穷。
2.中锋和两个后卫的配合:
中锋5号居中策应,后卫1号攻中锋球后空切移动,接中锋策应球突破;如果1号没有进攻机会,后卫2号移动到中锋身前接球跳投〔以保持攻守平衡〕,两个后卫都没有接球机会,中锋可以自己进攻或分球给两个角上。
3.前锋和一个后卫的配合:

前锋4号提到罚球线一端居中策应,后卫1号传球给4号后空切移动,接球后跳投或突破;4号也可以自己进攻。
在上述俩仨人小配合中还有很多不同的打法和路线,而且在进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攻机会,变化是非常多的,但首先要掌握上述例举的打法,特别是配合1和2,如果掌握了这两种小配合打法,就能避免在原地攻中锋球、攻中锋球后站着看等现象。熟练掌握这些小配合就能大大提高配合意识,为集体配合打下基础。
上述各种小配合有如下共同特点:
1.
通过这些小配合训练提高队员们的配合能力与意识,养成在配合中发挥个人技术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地避免队员个人单干,让队员们认识到只有在配合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能力。
2.
在一个小配合中有几个进攻机会,不仅进攻点多,而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如果打不成可以立刻转移到另一侧。
3.
所有小配合几乎都是在移动中进行配合的,防守队员不易防守。
4.
如上所述,配合时先动后动节奏分明,任务明确。
上述特点都体现了老北京男女篮训练大纲的精神。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