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从训练谈老北京男女篮教学大纲-3

从训练谈老北京男女篮教学大纲
在老北京男女篮,个人技术基本功是必须天天练的,因为老北京男女篮采用了中国京剧“富连成”科班式科学系统而严格的训练方法。众所周知,中国京剧“富连成”科班特别重视基本功训练,即便是京剧大师也得天天练基本功。从电视中我们看到,梅派京剧大 师梅兰芳先生生前在自家院内天天练基本功,京剧大师们甚至把基本功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中,以擅长演武松的“盖派”大师盖叫天先生无论,一次盖叫天先生出席朋友的宴会,当时男人时兴穿大褂,席间盖叫天先生把大褂一撩挡住双腿,然后把双腿往八仙桌下方的框子上一架,为什么盖叫天先生把双腿架在八仙桌框子上?盖叫天先生是在利用饭局的时间压腿抻筋练习柔韧性!通过这个例子足可见京剧大师们是何等重视基本功训练的!
1.
2.
3.
记得当年笔者和一些老队友刚进入北京青年队时,教练员
程世春先生就对我们严肃地说:“体训班〔北京队前身〕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地方,我们要把你们培养成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意思是说要把年轻运动员培养成掌握高精尖技术的运动员,而这就必须着眼于高水平,要成为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优秀运动员,要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奠定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没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是不可能向高水平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当时把个人技术基本功纳入天天练的科目,不仅是年轻运动员,就是像当时既代表北京队也代表中国队的钱澄海、杨伯镛等老队员们也得天天练基本功!
老北京男女篮在训练中有一个经验:“大个子要掌握小个子快速灵活的技术动作,小个子要更快更灵!”例如,在训练大个子中锋时不仅要求全面掌握个人技术,同时也要掌握中锋必须具备的各种技术;大个子一定得当小个子来练,让大个子掌握小个子快速灵活的技术动作;对小个子运动员也一样,也得掌握篮下必要的进攻技术动作,在训练大个子和小个子时要把普遍性和特殊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当大个子遇见身高比自己高的对手时,就用速度灵活性打他;碰见比自己矮的对手就利用高度优势“欺负”他!根据笔者的亲身的体会,老北京男女篮从来就反对把大个子练成只会在篮下用“推土机”方式进攻的球员,就连身高2米20多的巨人中锋杨殿顺也是把他当作小个子来练的,杨殿顺虽然是巨人中锋,但却掌握了跨步勾手投篮等比较灵活的脚步动作和个人技术,这在中国篮坛巨人中锋中是绝无仅有的!
老北京男女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一直到文革期间,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战绩并源源不断地向国家队输送了那么多男女优秀运动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度重视基本功训练!
现在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和篮球爱好者中存在一种好高骛远的倾向,动不动就要学科比等球星的某些高难度技术动作,甚至在青少年训练中也把这些高难度技术动作写进训练大纲,甭提这些刚刚摸篮球和缺乏基本功训练的孩子们,就是我们一些职业队球员大概也很难把科比等球星的某些高难度技术动作学到手!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忽视基本功训练的倾向!在我们的学校也好,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和训练营也好,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和孩子们打下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并结合他〔她〕们的特点进行力所能及的基本功训练,学习和掌握正确而规范的基本技术,一句话,就像“富连成”科班训练京剧小演员那样,从小就在基本功训练上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她〕们在小时候就在基本功上打好一定程度的基础,将来就不难提高和深造!
扎实的基本功是走向高水平的阶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