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 中美两位优秀的篮球教练员

-―――菲尔·杰克逊和陈文彬
杰克逊,美国NBA的一位优秀教练员;陈文彬,一位伟大的中国篮球教练员。杰克逊生于1945年;陈文彬生于1931年,两位是不同时代的教练员。1967年杰克逊入选纽约尼克斯队时陈文彬已在中国男篮教练员等岗位上任职十余年了!不过,有意思的是,禅师杰克逊笑傲NBA长达20多年;而陈文彬则在中国男篮主教练等职位上也任期20多年,两位优秀的教练员都能执鞭20余年,这不仅在美国篮球历史上和中国篮球历史上都是少见的,就是在世界篮坛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杰克逊率领“公牛队〔6次〕和“湖人队”共获得过11次总冠军;陈文彬曾率领中国男篮战胜过很多欧洲球队,创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篮球两次高峰时期,可以说两位都是令人敬佩非常杰出的篮球教练员!
需要指出的是,杰克逊在治队、制订攻防技战术打法和一些篮球理念上,在陈文彬的篮球著作中,在老北京男女篮主教练程世春和教练员张光烈、白金申等人的训练经验中早有论述,不仅在时间上比杰克逊提出的要早很多,而且显得更加先进!下面我们就举几个例子进行对比。
据说杰克逊曾向一位中国禅宗大师讨教过修行的秘密,那位禅宗大师一句话也没说,转身便去做自己的事。杰克逊愣了半天,突然大笑,明白了大师的意思:真理是无法言传的,只有自己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体悟。在杰克逊执教“湖人队”后,许多人都觉得他给湖人队带来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打坐,让球员坐在他周围苦思冥想,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有记者曾问球员布莱恩特:“他让你们打坐了没有?”布莱恩特笑了笑摇头说:“没有。”那位记者觉得很奇怪,他接着问道:“那么,杰克逊到底与其他教练有什么区别呢?”布莱恩特想了想说:“他教会了我们思考。”
杰克逊运用“三角进攻”战术建立了上世纪90年代伟大的公牛王朝和湖人3连冠。“三角进攻”是由一侧的组成三角形的三名队员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对于杰克逊的“三角进攻”可能现在很多篮球迷都了解的如数家珍一般。
但是,我们很多篮球迷却不知道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程世春任总教练、张光烈任主教练的老北京男篮打的就是“三角进攻”!从战术打法角度上来看,杰克逊的“三角进攻”和老北京男篮的“三角进攻”可以说如出一辙,极其相似!但是,老北京男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运用了“三角进攻”,依靠“三角进攻”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得冠亚军!论时间,老北京男篮的“三角进攻”要比杰克逊的早数十年!如果要说杰克逊的“三角进攻”先进的话,那么老北京男篮的“三角进攻”要比他更先进一步!
“单打独斗”现在几乎成为NBA的“主旋律”。但是,杰克逊是最反对“单打独斗”的!正因为这一点他才能依靠强调集体配合的“三角进攻”率领“湖人队”11次夺冠!
老北京男篮高度重视集体配合!老北京男篮的“三角进攻”不仅把场上五个人的特点完美地捏合在一起,而且进攻具有左右来回转移极强的进攻连续性,集体配合是进攻的“主旋律”!个人进攻只能融合在集体配合之中,在集体配合中为个人进攻创造机会,发挥个人进攻的力量,集体配合和个人进攻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来看,杰克逊之所以成为优秀的教练员,陈文彬等老北京男篮的教练员们之所以成为杰出的教练员,是因为他们都反对个人“单打独斗”,都高度重视集体配合!只有高度重视集体配合教练员才有可能成为让人敬佩的并能流芳百世的优秀教练员!
在对待全场紧逼防守上两位优秀的教练员几乎有着同样的认识,说明他们对全场紧逼防守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杰克逊主张要主动地运用全场紧逼;而陈文彬则明确指出“全场紧逼是中国篮球战胜外国强队的主要武器,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全场紧逼!”。
为什么很多NBA教练员在杰克逊面前显得不那么高大,甚至相形见拙?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国篮球教练员不像陈文彬那么杰出?为什么这两位优秀的教练员都能在教练员岗位上执教近20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全场紧逼的认识与其他教练员不同!现在很多美国NBA教练员、中国篮球教练员都把全场紧逼当作“救命稻草”来运用,只在比赛最后一两分钟甚至最后几十秒才采用全场紧逼,而不是把全场紧逼当作一种积极主动的防守形式来运用,认识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他们不能成为像杰克逊、陈文彬等人那样的杰出的教练员!
杰克逊虽然是位优秀的教练员,但在他的篮球理念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杰克逊认为“只要把防守做好了,进攻也就自然而然做好了”,很明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他对攻防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在陈文彬的篮球著作中对防守和进攻有科学系统和丰富的论述,篮球比赛中的防守和进攻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方面,防守不能代替进攻,进攻也不能代替防守!防守做好了固然有利于进攻,但并不完全等于进攻!进攻要根据场上队员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打法和配合,如上所述,要高度重视集体配合,反对个人“单打独斗”,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进攻。作为NBA一位优秀的教练员竟然在攻防认识上持有这种错误的观点?!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