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登]不同年代十分相似的战术配合
前几天看CCCT5体育频道播送的“NBA最前线”节目,里面播送了1996年4月乔丹所在的公牛队对雄鹿队比赛的片断。当年公牛队打的是在一侧组织三角配合,另一侧则组织二人配合的战术打法,而且这两个配合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当一侧的三角配合不成时立刻转移到另一侧,在另一侧形成二人配合,所以左右转换起来使进攻点变得很多,打起来十分灵活。如果另一侧的二人配合还不成,还可以重新回到另一侧组织三角配合,所以连续性很强。请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公牛队打的三角配合和二人配合可以在两侧互相转换,打三角配合的三个人位置和打二人配合的两个人位置站的非常清楚!不过遗憾的是CCTV5在解说公牛队的配合时主要强调了三角配合,忽略了二人配合,对二人配合几乎一字未提,同时也忽略了这两个配合可以互相转换这一点,因此非常容易给观众留下公牛队只是单纯打三角配合这样的印象,未能从这两个配合的角度上进行解说,这样就很容易使观众造成片面的认识,认为公牛队打的就是一个三角配合,其实不然!
上世纪8、90年代公牛队在乔丹率领下曾夺取NBA最冠军,而所运用的就是这套三角配合和二人配合战术打法。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老北京男篮所打的也是这套战术配合,只不过老北京男篮的这套战术打法称“三角配合+边线策应”配合,和公牛队打的可以说一模一样,不过从时间上来看却比公牛队早了20多年!记得数十年前“参考消息”曾用半个版面刊登介绍了公牛队所打的“三角配合”并配有战术图,笔者一看惊呼这就不是原来我们北京男篮打的“三角配合+边线策应”配合吗!?在那个年代中国刚有电视,北京电视台是在
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的,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但在那时不仅根本没有NBA的电视节目,甚至连美国篮球杂志也看不到,所以老北京男篮打的这套战术配合和公牛队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巧的却是如出一辙!老北京男篮打的这套战术配合是总教练程世春和主教练张光烈根据球员特点自己创造制订的打法,中锋王瑞卿擅长居中策应,左锋芦诗连擅长摆脱假动作底线持球突破和中距离跳投,后卫马家驿擅长中投和持球切入,所以在左侧组织了他们三个人的三角配合;右锋姜忠俭是“左撇子”,擅长在罚球线一端进行策应,并熟练掌握了在罚球线向篮下“抹”的后转身切入动作,老队员后卫王忆诚擅长中投、远投和跑投,所以在右侧组织了他们两个人的“边线策应”配合,从而形成老北京男篮的“三角配合+边线策应”战术打法。左右两侧的打法也可以互相转换,请看下图:

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出现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打法,这在世界篮球历史上可以说是一种巧合,是非常耐人寻味非常有意思的事!
如上所述,在当年中美两国互相封闭互不来往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老北京男篮打的这套战术打法和公牛队打的战术打法可以说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公牛队打的三角配合+二人配合也和老北京男篮打的那套战术打法毫无瓜葛,二者可谓互不相关。但是,虽然年代不同,却在大洋两岸出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打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无论是老北京男篮打的还是公牛队打的战术配合,都可以说是教练根据各自球员的特点所制订的战术打法,是适合自己特点的战术打法!
公牛队打的“三角配合+二人配合”、老北京男篮打的“三角配合+边线策应”配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除了上面所说的是根据自己球员特点所制订的外,这两套战术打法都是充分发挥了场上五个人的特点和力量,将五个人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比赛时忽而以三个人为主组织进攻,忽而以两个人为主组织进攻,三三两两互相转换,把场上五个人的作用和力量发挥到极致!这就是这两套几乎一模一样的战术打法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它与现在NBA和CBA打的“一人拿球四人看、两人挡拆三人观”等等打法完全不同!
看完电视节目后笔者不禁暗想,现在篮球的战术打法是充分发挥场上五个人的作用和力量、还是单纯依靠一、两个人的作用和力量?现在篮球的战术打法是变得丰富多采了呢、还是变得单调枯燥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