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斌:中国篮球路在何方
(2013-06-28 10:33:49)
标签:
体育 |
[旧文重提]
一.值得回忆和骄傲的历史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体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确立了赶超国际水平的新目标,在1972年12月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总结:要全面了解、掌握篮球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中国篮球实际出发,较全面完整的确定了 “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从而我国篮球运动得到了迅速恢复与迅猛发展。
在1975年,中国篮球协会在亚洲业余篮球联合会取得了合法席位。1976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篮球协会在该会中的合法席位,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协会是全中国唯一合法组织。我国男、女篮球队开始重新活跃在国际上。
从文革后的1975年到洋人执教前的2003年,参加了十五次亚锦赛,谱写了两个五连冠一个三连冠勇夺十三个冠军赫赫战绩的光辉历史,是亚洲篮坛当之无愧的霸主。中国男篮1978年首次参加世锦赛,(第八届)到2002年(第十四届)在这六届世界大赛中,均进入前12名
1986年初,中国男篮在第十三届亚洲锦标赛上,连续输给菲律宾和南朝鲜队,仅获得第三名。中国男篮是处在这样的形势下,参加 7月20日世界第十届篮球锦标赛。失败的痛苦、外界的压力和为祖国争荣誉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使他们进行赛后的反思;面对来自全国各界人士及广大篮球爱好者的非议、责难和愿望。在领队张长禄老前辈、主教钱澄海,教练员吕长新率领下,只有平均身高1.93米,年龄24.5岁的中国男篮(运动员:宫鲁明、王非、宋涛、李亚光、孙凤武、王立彬、张勇军、张斌等)他们并没有消极对待,也没有请洋教练;而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勇敢地面对现实,经过研究和讨论,统一了全队的思想,制定以东方的传统打法:快速、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投入更为紧张的赛前针对性训练。确立了战胜科特迪瓦,拼掉波多黎各,冲击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力争出线,完成进入世界前十名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先胜后战而求胜英雄战略的伟大气魄。
1986年7月20日,,中国男篮在西班牙巴赛罗那举行的世界第十届篮球锦标赛上,在24个世界的强队比赛中,终于不负全国人民的重望,经过顽强的拚搏,闯关夺隘,先后战胜波多黎各、科特迪瓦、古巴队和希腊队;闯入世界十强的行列,获第九名的好成绩。被各界媒体颂称为“世界篮坛的东方曙光”,中国男篮的表现得到国际篮坛的普遍赞赏和认可,确认这是中国篮球在世界篮球大赛中历史性的突破。这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是值得我们永远庆贺、骄傲、牢记和回忆的大喜日子。
进入九十年代后,以蒋兴权、王非、宫鲁鸣等在继承陈文彬、程世春、钱澄海等老一辈的快速灵活准确风格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地巩固、提高和发展。形成我国以小打大的综合、多变、快速、灵活、准确的传统风格。中国男篮相继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锦赛杀入八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跻身八强。20世纪末期中国男篮完成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光荣使命。中国篮球运动,在上个世纪通过几代人的艰辛拼搏,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浩劫的各种困境;扭转了停滞不前、水平低下的落后面貌,取得以上有目共睹的辉煌战绩。可是中国篮协不是认真总结、借鉴、继承、巩固、发扬、创新;再创佳绩。而是急于求成、崇洋媚外,请洋人娉外教;弃中国传统篮球文化,盲目追随美国篮球文化,把中国篮球引向不堪回首歧路,使中国男篮在伦敦奥运赛场饱受“蹂躏”和“摧残”。此时中国篮协最信赖的忽悠中国男篮三年来的邓华德以“中国男篮没有与世界强队对抗能力”的一句话,了结他在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惨败“糟蹋”中国男篮的“罪责”而溜之大吉,逃之夭夭。这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惨痛的教训和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