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章顺理:中锋技术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2012-07-04 16:52:26)
标签:

体育

中锋技术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篮球在不断发展,各位置球员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提高,中锋也不例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锋在篮球比赛中都占重要的位置,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过去的中锋与现代中锋在技术、作用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现代中锋还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

1.        身高

五六十年代中锋平均身高在1.952.0米左右,个别中锋如穆铁柱〔八一〕、杨殿顺〔北京〕、石挪威〔四川〕等巨人中锋身高超过2.20米。而现在中锋平均身高普遍超过2.0米,姚明身高则达2.26。现在中锋身高有大幅度提高。

2.        活动区域

成章顺理:中锋技术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如图所示,过去中锋活动区域仅限于三秒区和篮下一带,除

主要在篮下进攻外,过去篮球讲究配合,所以中锋多在罚球线和三秒区两腰居中策应,为适应这些打法,中锋活动区域只能限制在这一带;而现代中锋活动区域大大扩展,这一点是与过去中锋最大的不同点!产生这一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球队普遍运用挡拆打法,我们暂且不谈挡拆打法是否应该成为“世界统一打法”,由于普遍运用挡拆打法,需要中锋提到高位给外围队员做挡拆,导致中锋活动区域大大扩大。受这一打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让中锋养成了“往外跑”的习惯。另外,现在篮球在篮下具有很强激烈的对抗性,有的对抗性弱的中锋也许是为躲避篮下的对抗、也许是年龄大一点了怕受伤,所以即便不做挡拆也不在里面呆着,常常跑到外面投三分球,客观上中锋也成了“外围队员”,使进攻队形变成了“半圆形”。篮下、三秒区一带没中锋,中锋在外围投篮命中便罢,不中就没篮板球保证而被对方打反击!这是现代篮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3过去中锋进攻方式

   成章顺理:中锋技术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在五十年代,中锋第一任务是在篮下进攻。多采用“大相扑”式的抢位要球,接球后就撅着屁股像“推土机”似的往篮下死扛硬顶,那一支强壮的持球手臂就像“大刀片”似的向防守队员“砍”去!这是五十年代的中锋普遍特点。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中锋还以这种方式为主进行进攻,未免显得太落后了。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完全否定这种进攻方式。不过,过去中锋也不完全如此,到了六十年代出现以居中策应为主的中锋,通过居中策应和外围队员配合,打的比较机动灵活。属于这种类型的中锋不在少数!例如前国家男篮中锋鞠汾庚、鞠汾康,北京队的王瑞卿等,在讲究配合的河北队、四川队、上海队、江苏队等也曾有这种类型的中锋。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中锋个人技术比较全面,进攻动作比较丰富,投篮点比较多,配合意识也比较强,基本上都掌握了策应技术、原地转身跳投、前后转身切入和跨步勾手投篮等中锋必备的技术动作。如果从这一点来看,现代中锋在这些方面显得有点单调。

4现代中锋进攻方式

  成章顺理:中锋技术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挡拆打法的需要,现代中锋落入半场进攻后往往先要提到高位给外围队员做挡拆,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先上”的局面,拆开后有的中锋站在原地不动,有的中锋则顺下,接外围分球在移动中进攻,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欲下先上”的进攻方式。另外,由于现在中锋在外围一带投篮很准,当在篮下受到防守队员“围攻”没接球机会时,不得不拉到外围接球进攻,这又无形中形成“欲上先下”的活动方式!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中锋都是在移动中进攻,不像过去中锋在篮下撅着屁股要球进攻。在行进间、移动中接球进攻,可谓中锋技术和进攻方式的一大进步!

5投篮点的变化

  成章顺理:中锋技术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过去中锋的投篮点仅限于篮下和三秒区一带,而现代中锋由于活动区域的扩大,伴随的是投篮点的增多。过去中锋主要在篮下和三秒区一带投篮,所以比较容易防守,尤其在篮下,采用包夹往往能解决问题,而现代中锋由于活动区域的扩大和投篮点的增多,所以不容易防守!

6中锋的战术作用

   到了六十年代,中锋接球是半场进攻的开始现在中锋接球往往是半场进攻的结束。过去中锋在半场进攻中起“轴心”作用;现在中锋在半场进攻多起为外围队员“服务”的作用,“轴心”作用让位于外围队员。

  下面通过老北京男篮打的「中锋策应与边线策应战术配合」为例来说明中锋接球是半场进攻的开始。

  成章顺理:中锋技术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明,老北京男篮曾把这个战术配合打的相当熟练、统一、明确,可谓深深铭记在每个人心间〔注:这就是一个队、每个人的战术素养〕!无论主力队员还是替补队员,谁上场都知道怎么打,自己在场上的任务十分明确,决不会出现换人后瞎传球、瞎跑、瞎投篮的现象!这个战术配合把全队12个人都组织统一在一起!

   下面详细说明:

   4号攻中锋球后可从上下两条路线立刻空切,接中锋策应球进攻〔1〕,如果没机会则移动到右侧;2号可包抄到中锋身前接策应球跳投或突破〔2〕;中锋5号可以自己进攻〔3〕,这是左侧三个人打的中锋策应配合,它在芝加哥公牛队和湖人队称为“三角进攻”,但老北京男篮早在六十年初期就打了!

  如果左侧三人配合没机会,中锋5号迅速回传球给1号〔4〕,这时3号立刻提到罚球线做“边线策应”,在右侧又形成“三角进攻”,1号传球给3号,然后包抄到3号身前,可跳投、可突破〔5〕,3号也可以分球给4号跳投〔6〕,如14号没机会,3号自己就可以做后转身切入或原地跳投。

  老北京男篮这个战术配合,在左右侧可连续形成三人之间的配合,具有连续性强、投篮点多、节奏清楚、打法统一明确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NBA89-90赛季开始之前公牛队请来了"禅师"菲尔·杰克逊。在他的指导下,公牛队开始练习"三角进攻",即一种用快速传球和切入来给场上5个人创造机会的战术系统。而老北京男篮的「中锋策应、边线策应战术配合」不仅比公牛队和湖人队的“三角进攻”更为丰富合理,而且在运用时间上要比这两个队早约20多年!芝加哥公牛队曾在1991-1993年连续三年夺得NBA总冠军,其战术配合打法可以说和比他们早用20多年的老北京男篮的打法基本相同。

老北京男篮的打法也好,当年芝加哥公牛队和加索尔加盟湖人队最初一、两年的打法也好,都体现出中锋接球是半场进攻的开始、中锋起着“轴心”作用这一特点。

而现在中锋接球后是为外围队员“服务”,“轴心”作用让位于外围队员,从半场进攻开始中锋先给外围队员做挡拆这一点就能看得很清楚!

7现代中锋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分析,理想的中锋应是把过去中锋的特点与现代中锋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中锋!但现在中锋距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代中锋虽然身高提高了,半场进攻活动区域扩大了,投篮点增多了,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轴心”作用,变成了为外围队员“服务”的角色,而且很多中锋一旦在篮下附近接球第一意识是个人进攻,而不是策应,所以形成中锋一旦接球就是半场进攻结束的现象。更突出的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锋个人技术有明显“退化”的趋势,最突出的是由于普遍采用挡拆打法,中锋只要起到“一堵墙”作用为外围队员“服务”好就行了,用不着起居中策应作用,说句玩笑话,中锋是外围队员的“服务员”,而外围队员才是“上帝”!所以导致中锋策应技术的严重“退化”,策应意识的严重“消退”!“一挡一拆、一投一抢”,是现在很多中锋在场上的真实写照。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中锋未能全面而熟练地掌握中锋必备的诸如原地转身跳投、前后转身持球切入、跨步勾手投篮〔注:不是指双脚直立那种不协调的半勾手投篮!而是指跨步摆脱防守、动作协调的勾手投篮!〕等个人技术,个人技术变得单调而片面。

  现代中锋存在的这些问题与普遍采用挡拆打法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是挡拆这一“世界统一打法造就”了中锋现在这种状态,“强奸”了中锋的“轴心”作用!如果不改变、不扭转挡拆是“世界统一打法”这种畸形状态,不形成各队独特的战术打法,中锋单调的技术和处于“服务”而不是“轴心”的角色与作用是很难改变的!

  当然,这是篮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篮球本不应该存在什么“世界统一打法”,它之所以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地球村”的影响。“地球村”虽然宽阔了人们的眼界,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眼睛只朝外看,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心理起了巨大变化,从而忘记了自己的特点,丢掉了自己的传统与打法,使世界篮球出现从大中学生到各级专业队都统一采用挡拆打法这一奇怪的现象!不过,相信人们会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家能走的道路并不一定就是自己应走的道路,总有一天会醒悟过来回归到正确的道路,虽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