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技战术-全场紧逼
――2――
本文主要叙述全场紧逼在前场和中场的具体防守方法。我们以前场放弃发界外球队员、采取双人夹击一个进攻队员和一个防守队员紧逼另一个进攻队员为例来进行说明。如下图所示:

在前场转入全场紧逼后,防守方采取放弃对方发界外球的队员,1、2号防守队员双人夹击进攻队员2号,防守队员4号紧逼对方3号。
这时防守队员1号和2号夹击对方2号时,1号要注意自己的防守位置与角度,尽可能做到“人球兼顾”,也就是说不仅要和2号形成夹击的阵势,而且还要能看到球,随时准备断球。一般来说这两个人比较容易形成夹击阵势。需要注意的是防守队员4号,4号防守队员究竟站在什么防守位置与角度才合适,这要看4号本人的能力,也就是说要看4号的身高和速度来决定。如果4号的个人防守能力比较差,控制面积比较小,脚步移动又不那么快速灵活,为保险起见还是靠近进攻队员3号一些比较好;但如果4号在身高和速度上占优势,所控制的防守面积比较大,脚步动作比较快速灵活,抢断球能力很强,那么就可以适当远离进攻队员3号,即站在进攻队员3号侧上方的位置,并做到“人球兼顾”,所以4号防守队员的防守位置要视个人的防守能力而定。紧逼,有时需要像“粘黏糕”似的贴身紧逼防守;有时则需要“放开”对手,通过自己的可控范围来防守对手。
在上图中,很重要的是防守队员4号所采取的防守位置,如果4号防守队员具有很强的防守能力,表面看上去好象进攻队员3号有接球机会,实际上那里是预设的一个“陷阱”!如果发界外球队员传球给3号,4号就可以伺机抢断球!
上图所示的前场防守阵势给进攻方一个假象:3号进攻队员那里有接球机会,而这种假象恰恰为4号防守队员创造了抢断球机会!
上述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一般来说防守队员4号要抢断3号的球还是十分困难的,更很难从对方手里抢球,要是能轻易对方手里抢球,那纯粹是小学生在打篮球。所以看来前场的这种防守阵势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另有企图,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述。
假设,进攻队员2号摆脱防守接到界外球,如下图所示:
2号接球后,防守队员2号一定要采取错位防守、即不让进攻队员2号往场地中间运球,而要通过错位防守让进攻队员2号沿边线运球,绝不能让他往场地中央运球!如果进攻队员2号向场地中央运球,那么他就有很多传球机会,对采取全场紧逼的防守队员来说极为不利的!“往边线轰运球队员”,这一点是全场紧逼在前场和中场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和策略!在CBA比赛中除个别队外,我们经常能看到防守队员让进攻队员随便往场地中央运球的现象!
“往边线轰运球队员”的目的是把他往“死亡陷井”里“轰”!如上图所示。中线与边线的夹角就是“死亡陷井”!如果进攻队员2号运球到这个位置一旦停球,防守队员1号迅速和同伴2号形成双人夹击的阵势!在CBA比赛中虽然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局面,但防守队员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容易犯上手抢球的现象,错误地认为,夹击的目的就是造成停球然后从对方手里抢球,不仅导致犯规,而且前功尽弃!
当对方运球队员一旦停球,两个防守队员形成双人夹击局面后,脚底下要卡好位,两个人伸开手臂“罩”住对方持球队员,此时千万不能从对方手里抢球!目的是造成对方传球失误,给其他同伴创造抢断球的机会!
预设“死亡陷井”、把对方运球队员往“死亡陷井”里“轰”,造成对方传球失误,这就是全场紧逼的目的之一!
另一种情况是进攻队员3号摆脱防守后接到界外球,如下图所示:
进攻队员3号摆脱后接到界外球,然后运球过中场,防守队员4号紧逼对方,这时如果进攻队员3号一旦停球,并且调转过身来屁股对着篮筐,这就是紧逼的成功!在观看CBA比赛时我们经常能看到持球队员停球后屁股对着篮筐的现象,屁股一对着篮筐,前面有什么进攻机会都看不到了!
此时根据场上情况防守队员2号或3号可以大胆放弃自己防守的对手,立刻和4号形成夹击,迫使对方传球失误!在全场紧逼中,当一个防守队员放弃自己的对手和同伴形成夹击时,其他人不仅担负着抢断球的任务,也负责轮换防守的任务,这就需要五个防守队员有着很好的默契!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