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京篮老队友
京篮老队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41
  • 关注人气:37,4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隆:王爷为什么能成为优秀的中锋?

(2011-08-12 15:22:39)
标签:

体育

王爷为什么能成为优秀的中锋?

  王爷身高不足 1.95米,体重估计大概得有一百公斤左右〔笔者90多公斤,王爷体重要比笔者大〕,与队里其他中锋、前锋相比可谓膀大腰圆。王爷身体条件的优势是力量强,速度可以,但弹跳力稍差。记得过去一次练快攻时,我们几个中锋、前锋抢篮板球时几乎都是在篮圈高度摘篮板球,王爷看着说,跳的真高!

  无论是按过去的眼光、还是按现在的眼光,作为一名中锋,王爷的身体条件都不是很理想的,可就他这么个身体条件却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锋。为什么身体条件不太好的王爷却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锋?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训练培养青年篮球运动员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应该怎么训练。王爷从一个不会打篮球的中学生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锋,作为他的队友,笔者曾亲身经历目睹了王爷成长的整个过程,至于王爷个人的勤奋与努力,暂且不谈,仅从教练员对年轻队员的训练指导思想、训练方法等技术层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作为王爷和所有北京青年男篮队员,在启蒙教练程世春指导的训练中,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在这一点上王爷和其他队员一样,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青年运动员不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他们成熟以后将会残留许多难以改进的毛病,可谓后患无穷。这一点是王爷日后成为优秀中锋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王爷的身体条件并不那么理想,但教练员不仅没放弃他,反而更加重视对他的培养。根据王爷的身体条件,教练员采取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他进行了精心的训练和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是教练员的信心和科学训练手段以及正确的思想方法铸就了王爷。如果教练员眼里只有身体条件好的队员,而对身体条件不太好的队员另眼相看,甚至只喜欢挑现成来用,不肯自己下功夫动手训练培养队员,对身体条件不太好的队员失去信心,那么队员自己再努力也很难成长。和任何事物一样,王爷的身体条件也有两面性,有利的一面是体重大力量强、比较灵活、速度还可以,不利的一面是弹跳力稍差。根据王爷的特点,程世春指导在训练中充分发挥王爷身体条件有利的一面,以此来克服不利的一面,并尽可能提高他的弹跳力。能不能这样看问题,就在于教练员是否能用“两点论”来分析、看待一个队员的特点。

  根据王爷的特点,他不可能发展成为一名跳的高、占有空中优势那样的中锋,也就是说不能从“上三路”着眼来训练培养王爷,而要从“下三路”着手来训练培养王爷。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重点培养王爷各种攻防脚步动作和手上功夫,经过长期训练,王爷掌握了扎扎实实的攻防脚步动作基本功和纯熟的手上功夫。王爷虽然膀大腰圆,但却不笨,扎扎实实的攻防脚步动作使王爷变得更加灵活。

  攻防脚步动作扎实有什么好处?拿抢篮板球来说,王爷虽然不可能靠弹跳力占据空中优势,但却能靠扎实的脚步动作在篮下把对方结结实实地挡在外面,占据抢篮板球的有利位置。所以在比赛中往往看到,对方中锋身高比王爷高,弹跳力也比王爷好,但在王爷面前却抢不到篮板球!王爷就是靠灵活的脚步动作用“下三路”来战胜对方“上三路”的。

  在三秒区和罚球线一带,王爷也是靠灵活的脚步动作来制约对手的。首先,王爷在篮下持球进攻时,由于脚步动作灵活,一下子就把对方高大中锋甩在身后,尽管对方跳的很高,但王爷在篮下“扛投”时能准确地判断和掌握时间差,当对手从空中落下的一刹那,王爷往后稍微一靠,迫使对方动弹不得,而王爷身前则有很大进攻空间,你落我投,轻松得分!这就是王爷在篮下进攻的绝招。如果在高位持球,王爷则靠假动作诱使对方失去正确的防守位置,熟练地施展转身跳投、前后转身向篮下“抹”的动作,把对方甩在后面,运球突破在篮下得分!王爷靠纯熟的“下三路”功夫屡屡战胜高大中锋的“上三路”!

  一个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中锋能不能成材,关键在于教练员能否“因材施教”,充分发挥队员的特长,形成他的特点。程世春指导经常说,有什么兵打什么仗、有什么队员训练什么队员。而教练员在训练培养队员时,“因材施教”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把队员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并尽可能改进压缩不利因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教练员的能耐!

   经过教练员精心训练和培养,王爷形成了自己的攻防特点。那么接着一个问题就是在全队战术配合如何利用王爷的特点。

  教练员一定要根据队员的技术特点来制定全队的战术配合,队员的技术特点是教练员制定战术配合的基础和出发点。如果脱离队员的技术特点去制定战术配合,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而经不住实战的考验!

  程世春指导以及后来的张光烈指导,在制定全队战术配合时充分考虑了王爷手上功夫好、擅长居中策应的特点,同时也考虑了两个后卫投篮准、两个前锋擅长摆脱假动作、从底线和腰上持球突破能力强及攻中锋球技术好等特点,制定了北京男篮的“边线策应”打法。可以说这是围绕王爷居中策应而展开的一种多点策应打法。所以,“边线策应”打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五个人的技术特点,而且使五个人通过战术配合的组合如虎添翼。

  那么,在“边线策应”打法中是如何发挥王爷居中策应特点的呢?怎么现成多点策应的呢?试举几例来说明〔以当时北京男篮主力阵容为例:中锋王爷、左前锋芦诗连、右前锋姜忠俭,后卫王忆诚和马家驿。〕:

1.        左侧的三个配合:

    李隆:王爷为什么能成为优秀的中锋?

   当王爷位于底线位置时,芦诗连接球后往底线方向运球、同时王爷向上移动,芦诗连是在移动中攻中锋球的,也就是说两个人互为反向移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前锋后卫攻中锋球是站在原地采用“拍照片”方式攻中锋球的,既易被抢断也不利于进攻。芦诗连攻中锋球后立刻做向上空切的摆脱假动作,然后突然向底线空切,接王爷的策应球进攻。如果没这个机会,芦诗连就沿底线移动到右侧,后卫马家驿则移动到王爷身前接策应球跳投。如果这两个机会都没有,王爷还可以自己进攻。

 王爷如果位于高位,则这么打:

         李隆:王爷为什么能成为优秀的中锋?

  芦诗连接球后向上运球,与此同时王爷向下移动,在交错移动中攻中锋球。然后芦诗连从腰上空切,接王爷策应球突破。第2个机会是后卫马家驿移动到前锋位置,接王爷策应球跳投。最后王爷还可以自己进攻。

   从上述打法中可以看到,有多个策应点、多个投篮点,而且富于变化。

   如果左侧都没机会,就迅速转移球到右侧:

     李隆:王爷为什么能成为优秀的中锋?

 

  这时右前锋提到罚球线附近进行“边线策应”,后卫王忆诚传球给姜忠俭,然后移动到他面前接策应球跳投。如果没机会,姜忠俭就可以做后转身向篮下“抹”。与此同时中锋王爷则向上移动拉开篮下并能接应姜忠俭的分球。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程世春、张光烈两位指导在制定该配合时还考虑到姜忠俭是“左撇子”的特点。姜忠俭在腰上接球往篮下“抹”的动作正好用上左手运球,这就充分发挥了他的技术特点。从中可以体会到教练员在制定组织战术配合时考虑的多么周到细致,一切都是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技术特点。

  这个“边线策应”可以左右转换,非常灵活,在上述基本配合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其他进攻机会,所有队员打起来会“有章可循”,一点都不会乱。

   从战术配合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教练员充分考虑到王爷和其他队员的特点,所以说,这个战术配合为王爷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如果没有这个“舞台”,王爷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锋。

  当然,如上所述,这里并没有涉及王爷个人的勤奋与努力,这一点也是他成为优秀中锋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        无论对什么样身体条件的队员,教练员都要狠抓队员的基本功,不下它两三年功夫是不行的,

2.        无论对什么样身体条件的队员,教练员都要“因材施教”,这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狠抓基本功基础下,要针对不同的队员进行不同的训练,使每个队员形成不同的技术特点。

3.        教练员在制定组织战术配合时要以队员的技术特点为基础,战术配合不是约束队员的框框,恰恰相反,是为统一场上队员的行动,为每个队员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上述两位教练员正是遵循上述训练方法和原则来训练王爷及其他队员的,并为其创造了发挥个人技术特点的空间,加上王爷自己的刻苦训练,这可能就是王爷成为一名优秀中锋的真正原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