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看CBA的中锋策应战术

标签:
体育 |
看CBA的中锋策应战术
第一,
第二,
第三,
球队最重要的两个位置、中锋和控球后卫,这两个位置就好比
汽车的发动机和传动机构。但是,现在这两个位置几乎都让外援
占据着,这就好比我们自己不会生产发动机和传动机构一样,怎么能生产出优质的汽车?!这两个最重要的位置绝大部分球队都被外援所占据,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通过比赛我们怎么培养本土球员的中锋和控球后卫?怎么能向国家队输送这两个位置优秀的球员?我们不能被CBA赛场热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到它背后所隐藏的危害。
有的中锋传策应球时为什么经常失误?就是传球时暴露了传球意图,眼睛直不楞瞪地看着接球队员。中锋掌握了多种多样传策应球技术后还要求传球的隐蔽性。例如,我要向左传球,只利用余光看着左侧,眼睛好象看着右侧。
中锋策应各种技术是一种特殊技术,必须进行专门训练。我们很多本土球员中锋之所以未能很好地掌握上述技术,很可能是由于专门训练水平差所造成的。
外围队员攻中锋球技术也是一项专门技术,也必须进行专门训练。外围队员攻中锋球时首先要求中锋刚一露头就得把球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掌握多种多样的传球技术。外围队员攻中锋球不同于外围队员之间的传球,因为它是隔着一个防守队员传球的,所以必须通过各种假动作把防守队员引向一侧,使防守队员出现可供传球的漏洞。外围队员攻中锋球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在移动中攻中锋球!很多外围队员攻中锋球之所以失误,就是站着采取“拍照片”式的方法,意图暴露,容易被抢断。
现在,在CBA有多少本土球员中锋、后卫前锋能掌握上述技术的?很少!为什么还是?一是这些位置被外援所占据本土球员得不到锻炼,二是训练水平差。
上面提到,例如东莞,虽然在比赛中也能打出几个破半场盯人的中锋策应战术配合,但很多时候中锋接球后外围队员不动,这不仅暴露了外围队员意识差,也反映了整个队并没有真正熟练掌握中锋策应战术配合,不能“自动化”地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好象是“碰”出来的,所以打着打着又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训练水平问题。一个队必须掌握几套攻防战术,其中中锋策应战术配合则是很重要的。
中锋是球队的“轴心”,若不能通过训练与比赛涌现出擅长中锋策应的中锋,中国篮球就很难围绕“轴心”运转起来,就很难提高其水平。
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中锋策应战术配合,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最简单的打法,大家一看就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