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京篮老队友
京篮老队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41
  • 关注人气:37,4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中国篮球评论员不简单!

(2010-09-07 12:20:07)
标签:

体育

长人:中国篮球评论员不简单!

中国篮球评论员不简单!

   6号下午,央视体育频道重播土耳其对法国队的比赛,土耳其前锋特克格鲁在比赛中的表现十分引人注目,主持人于嘉和嘉宾评论员杨毅针对土耳其身高 2.08米的前锋15号特克格鲁的特点解说时说道:「特克格鲁既有身高、又有速度,但速度是第一位的!2.08米的大个子,如果只有身高没有速度,那就是“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 。遇见比他高的大个子,他若没速度,就打不了人家;遇见比他矮的,他只有一个身高,速度跟不上人家。」两位解说员又说:「特克格鲁碰见比他高的大个子,他就靠速度欺负比他高的大个子;碰见比他矮的,他就靠身高打对手!特克格鲁靠身高和速度就可以“欺上压下”!

  当于嘉和杨毅说完上述话后,中国一位资深篮球老教练以他敏锐的洞察力立刻捕捉到这句话,认为,这句话非同小可!于是他立刻给另一位老教练打电话,对于嘉和杨毅上述所说大加赞赏!接电话的老教练笑着说,我也正要给你打电话!两位老教练在电话中异常感慨地说: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话了!为什么于嘉、杨毅上述所说同时引起两位老教练的高度重视?后面再加详述。

   后者老教练放下电话后,又立刻拨通了笔者的电话。电话中老教练对笔者说:「于嘉和杨毅对特克格鲁所作的评论不是一般的解说,不是对比赛中篮板球、投篮等具体问题的描述,那些问题场场都存在,那都是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他俩人针对特克格鲁所说的,是把篮球比赛中的问题提高到了理性认识,指出了训练大个子球员的原则,指出了篮球的发展方向,观点鲜明,简单扼要、通俗易懂,既有深度,又有高度!中国篮球评论员能有这样高深精辟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这些老教练听后都感到十分高兴!这也说明:中国篮球评论员不是不懂篮球!不仅懂,而且其见解有其独到之处!决不是泛泛的评论,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升到篮球发展规律的高度!他们所说的不仅对中国篮球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就是对世界篮球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老教练员又以骄傲的口吻说:「迄今为止,有哪个外国人评论员能有这样高深精辟的见解?!中国篮球评论员决不是不懂篮球!

  电话中老教练又和笔者聊了起来。

  于嘉、杨毅所说的特克格鲁靠速度和身高能“欺上压下”,实际上就是中国篮球过去从实践中总结的“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的训练原则。大个子一旦有了速度,掌握了小个子的快速技术,遇到比他高的大个子时,就能靠速度、快速技术欺负比他高的大个子,令比他高的大个子一筹莫展;而当碰见比他矮的球员时,他就有身高优势,就能靠身高优势打对方。这就是“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的含义,一旦大个子有了速度、掌握了快速技术,那可就厉害了!

  现在中国有的是2米左右的大个子,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训练这些大个子。“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这样的训练指导思想,不仅早在几十年前中国篮球就提出来了,而且按照这句话培养许多既有速度灵活性、又有身高掌握了快速技术的大个子篮球运动员。但遗憾的是,这句闪闪发光的话数十年来几乎被人遗忘,导致今天我们很多大个子对身高比我们高、力量大的欧美球员,我们的大个子打不了;对身高比我们矮的欧美球员,我们的速度、快速技术又跟不上!几乎处于“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的尴尬境地!

  可喜的是,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于嘉、嘉宾评论员杨毅以他们对篮球的深刻认识、多年担任解说从丰富经验中培养出的敏锐观察力、判断捕捉能力和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逻辑能力,靠他们自己的能力,在新形式下重新把“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这句被人们遗忘多年的话从赛场上又挖掘出来,这是极其可贵的!正如接力赛一样,于嘉、杨毅在客观上从中国篮球老前辈手里接过“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这句话的“接力棒”,预示着这句话将要“起死回生”、“焕发青春”!两位老教练之所以高兴,原因就在于此。

   过去,“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对中国篮球的发展、培养高个子运动员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创造中国篮球两个高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希望中国篮球管理当局要从中国篮球发展的高度,重视于嘉、杨毅所做出的上述论断!从某个角度和某个层面来说,于嘉、杨毅上述认识已走到中国篮球管理当局的前面,希望中国篮球管理当局对此不要置若罔闻。中国篮球要提高、发展,中国篮球要培养出更多像特克格鲁那样优秀的大个子运动员,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不行的!

  最后老教练对笔者说,我们这些老家伙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以极高的热情关注着中国篮球。如今身居斗室、年老体衰、话无影响力,像“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已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训练方法与原则,以及中国篮球传统打法的宣传、继承和发扬光大,唯一能靠的就是像于嘉、杨毅等等很多篮球评论员以及新闻媒体。老教练又说,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大,张卫平在一次解说时首次提到即将出版陈文彬篮球理论著作后,美国有关人士立刻打来越洋电话,向有关人士索要该著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最近,徐济成在解说世锦赛时也提到陈文彬篮球理论著作这件事,相信,他们的话一定会起很大的宣传作用,引起人们对该著作的重视。

   在结束本文时,笔者想说的是,中国篮球评论员决不是不懂篮球,中国篮球评论员是高水平、出类拔萃的解说员!中国篮球评论员及新闻媒体在中国篮球发展道路上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篮球管理当局要高度重视篮球评论员所作出的正确论断,作为中国篮球发展提高的指导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