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来稿: 中国篮球摆脱逆境的疾首问题
北京奥运后一年,中国男篮在天津亚锦赛以52:70惨败伊朗痛失冠军;相继在江苏举行的斯杯半决赛中被土耳其两个压哨球绝杀无缘决赛。一时中国篮球被千夫所指,成了媒体和球迷口诛笔伐的焦点,什么“偷笑门”“内讧”“倒戈”“赌球”“广派”等一系列夸大和失真的报道,令人痛心疾首。这种不负责的报道不是拯救中国篮球摆脱逆境的良药和态度,而是干扰中国篮球发展的催化剂。此时中国篮协破天荒的发表了致歉声明,并召开了中国男篮研讨会,但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自古以来就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通过认真思考找出失败原因,摆正继承与借鉴,学习与参考关系制定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系统的科学的发展程序,挺起胸膛走中国篮球自己的路。下面简略的谈谈笔者的看法和观点,不当之处望篮球界人士批评指点。
一,管理层的决策是提高我国篮球水平的灵魂和动力;
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举国体制内涵下,在加大力度创新的基础上;重塑体育社会化、职业化、产业一体化—向经济实体迈进。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建立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要符合体育运动自身发展特征的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责、权、利相互统一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责任摆在首位)摆正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通过政策杠杆把无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防止重蹈足球老路)
二,摆正学习与参考继承与借鉴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日新月异地不断发展,所以单纯的学习和继承是不可取的。学习与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参考与借鉴是创新手段,创新是学习与继承的目的,参考与学习、借鉴与继承是创新的桥梁。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学习、继承”与参考、借鉴、探索、开拓、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理解篮球运动的深层内涵。推动和指导我们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闭门造车不可取,照抄照搬更可悲,聘外教、请外援、学美国绝对改变不了中国篮球的现状。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特色)才是提高我国篮球水平的唯一途径。美国的“跑轰”战术纯属忽悠。蒙克利夫(美籍)调教下的北京男篮“跑轰”的六连败战绩可以说明一切。哈里斯(美国)还是尤纳斯(欧洲)两届外籍执教的奥运会也没有突破本国教练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第八名的成绩。还是靠自己好。
三,开拓进取树立新理念
理念的转变,技战术的创新,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实事求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探索找出篮球发展的规律和特性;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要为实。要树立大无畏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改变旧观念确立新理念,不断开拓创新,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下面就从比赛的实质谈谈笔者对“防守概念”的观点,比赛开始跳球,明示了争“夺球”权是比赛的核心,哨声长鸣比赛结束确定了“胜负”是比赛的目的,这就是比赛的实质。攻守交替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攻守并重,以守或攻为主,以攻或守为辅的提法都不科学。根据比赛的实质我们认为防守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确立战术上的防守,战略上的进攻。树立以争“夺球权”为第一目标的积极主动进攻型的防守理念。促使进攻方变为“保球权”的防御型的进攻,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纯粹的防守与进攻的理念。“防守就是要夺球权”,夺球权就是进攻,保球权就是防守。顺理成章:这就是防守变进攻的防守理念。
四、如何打造CBA:
十多年前引进外援对我国篮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抑制了中国篮球的发展与提高。现在CBA的比赛是枯燥无味的外援二对二和清一色的后卫运球中锋正面高位掩护打法。国内中锋、后位下岗,外籍下岗球员到中国上岗。长此下去中国的篮球运动最终走向衰退的道路。在此建议管理层采取外援在场的特殊限制。(外援不能互防,上外援队不准打联防)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外援二对二单打独斗的场面,而且会不断促进国内队员攻守能力。
五、创造网络式攻守战术:
战术是集体项目固有的特点,战术质量好坏对比赛胜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媒体报道:外教下的国家队有50多套的战术,不知是否属实.战术应用效果取决于质量而不取决于数量.实施战术中要强调以下五个因素:1、队形与位置(战术发动的条件)2、突变与协同(战术必备手段)3、时间与速度(战术成败关键)4、集中与分散(战术移动方法)5、谋略与技术。(战术完美运用)当代攻守激烈对抗瞬间变化无穷;极大的丰富了战术内容和提高了执行战术的难度。那么战术必须程序化,才能瞬间统一场上五人行动和目的。
结合以上所讲的五个要素,根据球的落点(菜单)即时实施(打开)相互密切配合、灵活多变的“网络战术”程序—(无论进攻还是防守)是根据球的“落点”决定的战术配合和统一行动的可控“网络战术”。
老斌
附:作者简介:
老斌 :原北京青年男篮、北京男篮老队员。该文发自美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