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人:中国队绝不能学这种打法!

标签:
体育 |
中国队绝不能学这种打法!
这句话是CCTV5评论员张卫平于今凌晨解说希腊与土尔其比赛时说的一句话,笔者完全赞同!下面细细道来。
上半时两个队才打出29:26的低比分!看着这个比分不禁让笔者回想起中国五十年代一部分坚持软磨硬泡缓慢打法的队,如今在欧锦赛,可谓“再现”!慢吞吞地打阵地战,比赛结束后比分很低!这两个队颇有这样的“味道”。
上半时希腊队一个快攻也没有!推进速度缓慢,看着尤那斯执教的希腊队,不禁又让人想起他执教时的中国男篮,希中两个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希腊队和土尔其的外围队员似乎都掌握判断不好投篮时机,颇有点“瞎投”的劲头!到了下半时36:32希腊队领先时,才打出一个少见的快攻!
针对这两个队在场上的表现,CCTV5主持人孙正平说:“投篮命中率不高,速度打不出来,推进速度缓慢,篮板球虽然不少,但快攻反击却打不出了,虽然这和对方退守快有一点关系。”张卫平说:“攻守转换不是很快,尽打阵地战,这两个队不是灵活型的,而是力量型的。内线缩成一旮瘩,外围投篮,命中率又不高。中国队绝不能学这种打法!我们没有他们在篮下的力量、对抗性,我们得打出快速灵活准确的打法。”
对“二平”的评论,笔者持相同看法。前日看了俄罗斯对塞尔维亚,不打快攻只打阵地战;今天又看了希腊和土尔其,也是如此。这四支队、包括法国队,虽不能代表欧锦赛所有参赛队、不能完全反映这届欧锦赛在风格打法上的动向,但可以反映欧锦赛一个侧面:攻守转换速度缓慢、只打阵地战、不打到篮下人堆里靠身高力量“扛大个”进攻则不解气、不等对方形成密集防守不进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下欧洲篮球的动向。
除西班牙外,笔者所看的这五个队,内线队员都有好几个 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包括一些外线队员,在篮下进攻时突出表现靠身高力量的特点。但比赛中我们看到,这些队员在正确运用自己身高和力量上似尚欠火侯。
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力大如牛的傻小子猛跑几步虽把关的死死的门撞开,结果自己也摔个大马趴!聪明者会用巧劲,既能控制身体重心又能把门撞开而不摔跤,这就是技术!
这几个队,无论是外线队员还是内线高大队员,都好像前者,在做进攻动作时不会正确运用自己的力量。NBA的詹姆斯、科比等球员,他们在进攻动作开始时,靠的是突然起动的爆发力以及变速变向等娴熟的技术,只在出手投篮最后刹那用力量排开对手,而不是在做进攻动作开始时就拼力量,因此无论对方几个人封堵,在空中都能很好地保持身体重心,从而保证命中率。
这几个队的队员由于不会正确运用力量,技术又显得非常粗糙:传球、运球失误多、持球突破时重心太高、手上功夫太差,持球时似乎球有点“烫手”。因此,在这种粗糙技术的前提下,队员在进攻动作开始时靠的不是上面所说的各种技术,而是过分靠力量,发力过早,所以常常导致在做进攻动作最后时刻失去重心而发生动作变形:出手投篮时已失去重心,身体歪七扭八;持球突破时经常“马失前蹄”来个“嘴啃地”,从而大大影响了投篮命中率和突破成功率!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它说明:
1.
2.
这届欧锦赛、起码这几场球欧洲球员在身高力量上所表现出的这种现象,值得中国篮球“警惕”!这几个队作为“反面教材”告诉我们:我们中国篮球绝不能学欧洲球员光靠身高力量像傻小子猛撞门那样“笨拙”的打法;我们的高大队员在提高力量的基础上,一定要掌握快速灵活的技术和快速敏捷的脚步动作,提高技术动作的细腻性,一定得把我们的高大队员培养训练成“高而灵活”聪明类型的球员!
对一本书的评价不是在看它之前,而是在看完它之后;对一部电视剧的评价,也只能在看完它之后才能得出。如果还没看书、电视剧,就得出极高的评价,不是主观盲目,就是有意炒作。对欧锦赛也一样,我们只能看了欧锦赛几场比赛、或全部看完之后才能做出评价。如果还没看欧锦赛,就说“欧锦赛是中国篮球最好的教科书”,未免过于主观盲目、强加于人。当然,如果从盲目照搬完全迷信欧洲篮球的角度来说,欧锦赛无疑是最好的“教科书”。但看了上面提到的几个队比赛,笔者认为,除了他们在防守上所表现出的积极性等值得我们学习,但在进攻上所表现的种种现象,只能当作“反面教材”而不能当作“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