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篮球老前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及有感

(2009-09-04 23:03:12)
标签:

体育

        长人:篮球老前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及有感

张长禄先生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中国篮协召开的研讨会上,中国篮协技术顾问组组长张长禄先生做了如下发言:

  “从历史来看,中国人在多大灾大难面前,一直非常有办法。现在,我们得承认这个现实,世界就是这个世界,西亚已经起来了。20世纪,西亚还不会打篮球呢,现在可以和我们争冠军了。

   我觉得我们首先得有信心。那天我们从天津看完决赛回来,车上一个讲话的都没有。我们觉得这场球不是中国队正常水平,别失去信心。在亚洲,中国男篮还是有冠军的实力,这点绝不能含糊。关于中国男篮的问题,我想说三点:

1.         各洲有各洲篮球的风格,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篮球的风格,中国男篮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至于什么风格,大家可以再探讨,可能意见也不一致。但首先,甭管是什么风格,你必须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四不象。

2.         每支球队都有优缺点,有时候你要发扬自己的长处,有时候你要弥补自己的短处。我认为,在训练中首先要扬长,你先把自己的优势、把特点打出来,然后才是补短。你老想补短,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就没了,照样没得打。

3.         中国男篮必须解决无姚的问题。有没有姚明,中国队都应该是头虎,有了姚明,就如虎添翼。姚明的问题很现实,当然现在是受伤了,另外我看他回不回来,咱们说了不算。姚明一年的大多数时间在NBA,那边说了算。包括易建联,也是一样。他们回来,当然好。不回来,咱们做好不回来的准备。他们不回来,中国男篮照样应该在亚洲拿冠军。”

         长人:篮球老前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及有感

读杨毅博文有感

  在中国篮协召开的研讨会上,CCTC5嘉宾评论员杨毅作为新闻委员会的代表之一,也去参加了研讨会。杨毅在他的博克中说:“会上有不少顾问委员会的老爷子们发言,望闻问切,有的切的很准。我最尊敬的程世春先生的发言,真让我感触。”
    他写道:“程先生今年79岁,1949年在中国青年队效力,1952年入选国家队,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第15届奥运会的代表队成员之一,后来历任中国女篮和男篮教练。我把程先生的发言,大致都记了下来,写在这里。”

     昨天晚上,篮协给我打电话,说今天给男篮号号脉。我儿子〔应为“孙子”〕说,让我说话的时候别着急。我说,我不是昨天着的急,八年前我就着急了。中国篮球现在最重要的症结不在国家队,而是在基层。
     钱澄海病重期间跟我说,中国篮球现在是打到哪儿算哪儿,不成形。更不能理解的是,咱们中国人竟然怕紧逼。紧逼、快攻,中距离投篮,这是咱们中国篮球的三把利剑,是咱们打出来的。现在这样,实在说不过去。可是钱指导这么多宝贵的东西,都没留下。最近张锡山也去世了,他曾经把陈文彬(解放后中国男篮第一位主教练)的著作拿给我看,说:“这些东西太宝贵了,很多都没留下,留下的也没发表。”很多著作里,都有精辟的哲学。科比写了本书,叫《24道》,我看了。什么是道?道就是层次。科比是24道,我看陈文彬有48道,比他高一倍,可是咱们都没留下。
     咱们中国篮球是病了,我们的病就是病急乱投医,最后中药西药对抗了。余邦基(前八一队名帅)说,现在中国篮球是“四不像”。这也不是一两年的问题。所以我看,小郭(郭士强)也别背包袱。这也不是他的问题,现在该是我们找准中国篮球发展方向的时候了。
     中国篮球的三把利剑摆在那儿,咱们不能把它丢光了。我就不相信,咱们国家队解决不了(守转攻)推进的问题。北京25中的初中班,让我去带课,就一堂课就把推进解决了,国家队能好几年解决不了?我现在看中国队的转播,我是手里拿着表,我看着那后卫运啊运啊,一个人运10多秒,我心里急啊,我简直一看运球我就头疼。

杨毅又说:“看到这儿,不知道是不是有些科蜜要急了,凭什么说科比24道,陈文彬48道。呵呵,这只是程老先生的比喻,比喻中国篮球的渊源之深厚。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程老爷子今年79岁,还会那么仔细的看科比的新书,从中了解美国篮球,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是对篮球多深的情感!程老爷子所说的陈文彬先生,早已经仙逝。我才疏学浅,但也多少读过一些陈先生的著作和战术理论。他是整个中国篮球“快准狠灵”理念的奠基人,发明和发展了大量实用的战术,后来中国篮球的泰山北斗如钱澄海,都从陈文彬身上受益匪浅。
    先生这么比喻,还想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篮球当年的技战术运用,曾经是世界水平的。但后来中国篮球把先进的东西都忘了,觉得美国篮球什么都先进,什么都新鲜。其实很多所谓的美国篮球新理论,都是中国篮球的旧理论。比如上赛季新泽西篮网队使用的DDMDRIVE-DRIVE-MOTION)战术,说是从前孟菲斯大学教练卡利帕里那儿学来的。我上赛季在解说篮网队比赛的时候就说过,这个DDM,陈文彬1950年代就发明了,咱们中国名儿叫“连续突破”。DRIVE就是突破,DRIVE-DRIVE,不就是连续突破么。美国篮球先进的东西是该学,可咱们得把自己丢了的东西也捡起来。
    这个夏天就这么结束了。中国男篮一无所获,重整河山待后生。我在昨天的发言里说:“中国篮球必须从基层,从青少年培养开始抓。我今年去看了青年联赛,比赛的竞争力、大家的投入,真让人惨不忍睹(可参加我之前的文章《青春霸业》)。”坐在我正对面的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说:“你还没看过女篮青年联赛吧,更惨。”这真让我无言以对。
    这个夏天,关于中国篮球的问题和远景,我写得太多了。从这个博客里,你可以查到他们。中国篮球的问题,是如此庞杂,好像一间四处在漏雨的房子,让你不知道从哪儿堵起。即使说到最现实、最受人关注的中国男篮,也应了5年之前姚明对银狐哈里斯说的那句话:中国男篮没有最重要的问题,而是到处都是问题。
    可是无论你从哪里入手,你至少都必须开始行动,哪怕是从一个细节开始。几年之内,没人能解决中国篮球20年来的遗患,但尝试解决总比不解决强。再回头看看程世春先生的发言,进入后姚明时代、要重新打快的中国男篮,能不能从解决推进开始?能不能让没完没了运球的后卫下去坐着?能不能3秒就推过半场?能不能打出漂亮的攻守转换?能不能别让79的老爷子头疼了?”
     杨毅在博文的最后说道:“问题无数。可只要扎扎实实的解决了一个,在球场上立刻就会见到不同的效果,不同的面貌。解决了推进,中国男篮就跑起来了;一跑起来,中国男篮就活了;一活了,就有生气了。
     郭士强留下来了,就从这儿重新开始吧。”

读完杨毅的博文后笔者想,程老爷子一看球就头疼,说明了什么?程老爷子都79岁了,张长禄先生已80高龄了,这些篮球老前辈还这么关心中国男篮的问题,事业心还这么强,我们那些年轻的队员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下?

人只有遇到着急的事、自己没办法解决干着急而无能为力的事时才头疼。笔者想,引起程老爷子头疼的那些事,背后包含了中国男篮的多少问题!?而且肯定都是“要命”的问题!否则的话程老爷子就不会一看球就头疼!

笔者又想,张长禄先生、程老爷子和杨伯镛等都是中国篮协的技术顾问,包括很多其他老教练,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他们熟知中国篮球的传统打法与风格,肚子里有的是“玩意”!如果以前中国篮协重视这些篮球老前辈,不把他们当作“摆设”,而是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听听他们的看法,甚至可以在训练场地让他们亲自指导指导,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踏踏实实地解决中国男篮的问题,大概程老爷子也不会头疼。之所以引起程老爷子头疼,而且从多年前就开始对中国男篮着急,是不是他们太缺少像这次研讨会让他们表达意见、建议和看法的机会了!?这次由于中国男篮惨败,中国篮协才不得不召开研讨会,才让这些老教练等对中国男篮进行会诊,说实在的,真的是太晚了!如果以前能经常召开这样的研讨会、进行会诊、现场指导,中国男篮能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贯彻到训练中去,逐步提高,程老爷子还会头疼吗?中国男篮还会遭受如此的惨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