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章顺理:有点无面的中国男篮半场进攻战术〔一〕

标签:
体育 |
有点无面的中国男篮半场进攻战术〔一〕
在直播中国男篮一系列比赛中,经常听到主持人和评论员说:“球给中锋后四个人都站着不动!”、“缺少整体战术!”“战术素养太差”等等,新闻媒体对此也有很多评论。
中国男篮在半场进攻时缺少整体配合最典型的表现有两个:
1.
2.
这两个场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半场配合有“点”无
“面”、进攻点只有一个。拿“一四”拉开配合来说,其实中国篮球在70年代就有这种打法了,但与现在NBA和中国男篮的打法不同,这一点下面再详叙。
图一:
第一动〔第一进攻点〕:3号接球后,给下沉的中锋5号,5号接球后可个人进攻,也可给3号做策应,3号跳投。
第二动〔第二进攻点〕:3号传球后立刻从腰上横切!可接5
号策应球进攻[中国男篮和NBA很多队的3号队员是站着不动的!]。
第三动〔第三进攻点〕:2号向左侧45度包抄!接5号中锋策应球跳投〔或突破〕。
第四动〔第四进攻点〕:3号给4号做后掩护。4号横切接中锋5号策应球进攻。
第五动〔第五进攻点〕:1号向中间移动,在保持攻守平衡前提下可接5号或3、4号回传球投三分球。
移动〕;内外结合〔中锋5号与外线3号、2号配合〕;左右
合结〔左侧2号传球给右侧空切的4号〕。另外,五个人都
在移动中配合。在这一配合中有多点可连续进攻。
图二:外围队员的横、纵切配合:
后,李晓旭从左侧横切,然后孙悦从圈顶外纵切,接王治郅
策应球进攻。该配合受到新闻媒体广泛赞许!但是,像这样
的配合只是“昙花一现”,并未形成中国男篮有意识的“主
动配合”!
有横切就得有纵切!如果再加上后卫的包抄,就能形成“多
点进攻”。
图三:双中锋的上下移动:
[左图]中锋5号接球后,3号必须从底线横切,可接5号球进攻,或传球给向篮下纵切的5号形成二人配合。如果5号空手向篮下纵切,3号必须向上纵切。两个中锋在内线纵、横切或上下移动过程中,外围三个队员必须移动包抄,可接内线回传球投篮。在该配合中有多点可连续进攻。
[右图]3号底线横切接球后传球给4号,此时左侧拉空,2号向篮下空切,接4号高吊球打“空中接力”。
―――――请下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