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章顺理:靠“对抗”、还是靠“灵巧”?
(2009-07-06 13:25:59)
标签:
体育 |
靠「对抗」还是靠「灵巧」?
――评中、澳〔亚布林〕女篮比赛
首先必须说明,澳队〔亚〕女篮实力较弱,中国女篮虽以92:55大比分取胜,但若从亚锦赛角度来看这场比赛,似乎提出一个让人值得思索的问题:中国女篮要战胜身高马大的外国强队,是靠对抗取胜,还是靠灵活巧妙的打法取胜?
中国女篮过去在外教执教下强调攻防的对抗性,这无可厚非。尤其是加强防守的对抗性,非常重要,这种对抗性并非指队员之间的身体接触,而是指在防守时要给对方强烈的攻击性和压迫性。从进攻角度来说,虽然加强对抗性、特别是加强篮下一对一的对抗性也很重要,但是,基于中国人的身体特点,即便身体对抗性有很大提高,但与身体强壮、力量大的外国高大队员相比,从整体上来看并不占上风。因此,从战术角度来讲,用中国女篮的对抗性来对付外国队的对抗性,并非上策。
从战术角度来看,中国女篮对付外国强队的上策应该是:全场进攻采取快速攻防转换,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发动快攻反击,打对方立足未稳,让对方的强对抗性无机可施,处于“无用”的境地,不让它发挥出优势。这场比赛第一节和后几节,中国女篮打出许多快速反击,在无人防守或防守跟不上进攻队员动作的情况下,使对方的对抗性失去发挥作用的机会。
在半场进攻中,则通过快速转移球调动对方的防守,使之出现漏洞,或通过中锋策应、或通过快速分球,创造中投、空切和反跑的进攻机会,创造出对方漏人无人防守或防守不及的进攻机会,轻松投篮得分,运用灵活巧妙的进攻打法,而不和对方身体直接对抗,以“巧”对“对抗”,形容地说,中国女篮应该以熟练默契的传球“涮”对方,把对方“涮”得晕头转向而伺机进攻,那才是适合中国女篮队员身体特点最聪明的打法!中国女篮在这场比赛中,通过快速分球创造出许多无人防守的进攻机会,不仅都成功了,而且配合打的轻松漂亮,而很多在篮下区域和对方硬拼对抗的进攻往往失败。
中国女篮在与外国强队比赛时,是靠拼对抗性、还是靠灵活巧妙的打法制胜?无疑,应该靠后者。
这场也暴露出中国女篮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全场、半场紧逼盯人,在这个问题上所暴露的是缺乏变化。“善变者强”!中国女篮自始至终固守一术,也就是澳队〔亚〕女篮实力较弱罢了,如果在亚锦赛对外国强队,当对方适应了你的防守以后,你将如何变化防守?下文是什么?无论攻防,决不能“固守一术”!要考虑下面我怎么变化!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男篮和中国男篮犯的毛病一样,防守上缺乏变化,而缺少变化如何在比赛中能逞强?!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教练身上。
在紧逼盯人防守中,中国女篮也和中国男篮犯一个毛病,处于第一线的后卫队员常常容易犯“上手”的毛病。透过这个问题所反映的是,似乎场上队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采取紧逼盯人?它的最终目的到底什么?
另外,处于内线的其它四个人在紧逼防守时对自己防守位置与角度的调整也存在不细腻需要改进之处。
中国女篮在半场进攻中所运用的“二虎把门”配合,也有流于形式之感,掩护质量不高,似“走马灯”一般。同时也暴露了半场进攻战术配合单调的问题,半场进攻战术配合如果单调,就很难做到“多变”。
在外围队员攻中锋球上存在传球〔吊球〕角度不当的技术问题。一般来说外围队员在45度位置比较适合攻中锋球,而中国女篮往往在与中锋没什么角度、几乎互相垂直的角度与位置攻中锋球,使中锋得倒退着接球而造成失误。特别是在利用手指手腕力量“球领人”的传球技术上,还欠火侯!在这些方面上都暴露了技术不细腻的问题。
中国女篮要在亚锦赛上有上佳表现,必须尽快解决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