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章顺理:中国篮球就应该这么打!

(2009-06-29 22:52:22)
标签:

体育

中国篮球就应该这么打

昨晚中――澳比赛第四节7267时,中国男篮打出一个令澳队望洋兴叹、防不胜防的绝妙配合!从昨晚起,各电视台体育节目反复播送了这个配合的画面,电视台播送可能是因为该配合打的干净利索、非常漂亮的缘故,但我们却可以从这个配合中得到很大启发并应深入思索,中国篮球到底应该怎么打?这个配合似乎给人以很好的答案。

请先看附图一:

成章顺理:中国篮球就应该这么打!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入半场之前,中国队抢断球,刘炜接应,本来有发动快攻的机会,但遗憾的是球被刘炜压住了,失去了一次快攻机会。

到半场后,在大郅给刘炜做挡拆之前,刘炜把球传给上提的大郅,刘炜想向篮下空切,但被阻,脚底下一“拌蒜”差一点没摔个跟头,接着,大郅手递手把球又交给刘炜。

这回咱们还真得表扬表扬一向爱粘球的刘炜〔其实刘炜要是把一个人爱运球、粘球的毛病彻底改了,他在场上的作用会有很大变化!另外,令人奇怪地是,打尤那斯开始到郭少帅,怎么都不对刘炜爱运球、粘球的毛病提出要求?让他多传球?不解、不解!〕,刘炜接球后这回还真是“手不粘球”迅速把球传给孙悦,您再看附图二:

 成章顺理:中国篮球就应该这么打!

各位网友请注意:由于刘炜迅速传球,澳队的防守必然得快速进行调整,但是,人动的再快也没球快中国队一迅速转移球澳队的防守就出现漏洞,您瞧,当朱芳雨还没到球的一刹那,大郅靠着他丰富的战术意识,已经意识并觉察到篮下防守的空虚,准备开始向篮下移动接球进攻了!

各位网友还请注意:大郅这个进攻机会是建立在中国队快速转移球基础之上的!如果刘炜粘球或传球慢一点,大郅这个进攻机会恐怕就会丧失!从这一点看,半场进攻快速转移球该有多么重要!不知道刘炜能不能看到此文,如果能看到,他大概会有所醒悟和启发。接着咱们看这个配合下面是怎么打的:

 成章顺理:中国篮球就应该这么打!

朱芳雨接刘炜球后、其实朱芳雨在接球前就已经意识到篮下的空虚和大郅空切的机会,这就是视野宽广、配合意识强的表现!果视野狭窄没看到大郅的进攻机会,朱芳雨接球后很可能停球或自己投篮进攻。球员的配合意识恰恰表现在这一点上、表现在那一瞬上!由于朱芳雨意识到大郅这个进攻机会,所以朱芳雨接球刹那并没有采用正常的传球方式,而是采用近似“托排球”“顺水推舟、“蜻蜓点水”的非正常“点球”方式将球点给向篮下移动的大郅。这里必须指出,此时的“非正常”“点球”方式恰恰是最好的传球方式。这一“点球”充分表现了朱芳雨的配合意识、判断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换句话说,如果朱芳雨接球后停顿一下,看看篮下再传球给大郅,澳队就会有时间调整防守,移动到篮下填补空虚地带,那大郅的进攻机会也会成为泡影!

 成章顺理:中国篮球就应该这么打!

 

最后,向篮下空切的大郅接朱芳雨的“点球”跨步轻松扣篮!

这个漂亮的配合到底给我们什么启示:

1.                    半场进攻时快速转移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防守,并能使防守出现漏洞。也就是说,防守队员在随球转移调整防守区域与位置时,由于没有球的转移速度快,必然出现防守空虚地带或漏洞,从而使进攻队员获得轻松的进攻机会。

2.                    中国篮球运动员、特别是中锋,身体力量再好、块头再足,与欧美运动员相比也不占上风。因此,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中锋不能死站篮下以“推土机式”死扛硬顶为主要进攻方式,而要采取类似上述配合的灵巧打法,在移动中进攻。如上述配合所示,让澳队连个球毛都摸不着、想补防、协防都来不及!这才是中国篮球运动员所应有的打法!

3.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中锋既不能死站篮下、也不能总站在圈顶不动,如上述配合所示,大郅要到篮下轻松进攻,先提上,伺机空切篮下进攻、即本博克一向强调的中锋要“欲下先上”,在移动中进攻,这才是具有攻击性而灵巧的打法!

这个配合到底是郭少帅几十套战术中固有规定的、还是偶然打出来,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固有的,那赶情好;如果是偶然打出来,那它就说明,类似这样快速转移球、欲下先上的灵巧打法就非常适合中国队!其实,很多适合自己的战术配合是从比赛中偶然涌现出来的但面对这种偶然涌现适合自己的战术配合,能不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它,把偶然性变成必然性,加以总结,形成战术并贯彻到训练中去巩固提高,那就看教练员的捕捉能力、判断能力了!我们希望郭少帅重视上一配合,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中国篮球到底应该怎么打。

   各位网友可能还记忆犹新,NBA这个赛季火箭队在比赛中姚明和斯科拉曾打出两个一上一下的漂亮配合,即姚明在罚球线居中策应,斯科拉在底线移动,接姚明传球在底线进攻的配合,堪称漂亮!

  赛后新闻媒体问阿得尔曼,这是原来安排的配合吗?就打出这两次吗?阿得尔曼说,就这两次。其实那两个也是偶然打出来的,如果阿得尔曼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将其变成火箭的战术配合之一,火箭在那以后还会打出同样漂亮的配合,但遗憾的是,至今阿得尔曼也没捕捉到,还让它“偶然”哪!遗憾、遗憾!

  因此,我们希望郭少帅千万也别把上述配合置于“偶然”的角落,而要对它加以提炼,形成适合现在中国男篮球员特点的打法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