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那真不容易,全国比赛都是专业队啊。他还是在训练和管理上有他独特的方
法。那您在煤矿队呆的这一段时间,对您以后指导青年队也有一定的帮助
吧?
刘指导:就是严格管理,严格训练。那时候我们的教练也不错,就是高指导。
记者:高指导在篮球界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您后来进了北京队的,给我们讲讲
您进入北京队的一些情况吧。
刘指导:北京队也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我们煤矿队去的队员有几个在北京队也是比较重要的,当时还有火车头和别的队伍的队员也到了北京队,他们主要以学生为主,都比较单纯,大家在一起比较融洽,而且北京队的教练也非常有特色,也是比较团
结的领导班子,素质比较高。
记者:当时您的主教练是谁啊?
刘指导:有白金申,高指导,他是我们的教练,蔡明霞,还有几个。
记者:哦,是属于一个教练组是吧?
刘指导:对,都当过我们的教练,当时北京队的教练很团结的,这点非常好,训练
水平和比赛临场指挥能力都非常好。
记者:他们就像您说的那样,临场指挥能力非常强,说不定就变一个什么样的战
术。
刘指导:而且北京队的教练很有敬业精神,你看我们男篮的教练陈文彬,在身体情况那么不好的情况下还指挥男篮的比赛,最后也是在篮球场上去世的。
记者:现在我们博物馆采访的老人中就有很多人在写关于陈指导回忆的文章。
刘指导:他人特别的好,可能是心脏的问题,上楼啊什么的都不行了。
记者:您当时也经常代表咱们国家出访,那时候我们中国女篮和国际上的水平有差
距么?还是我们会强一些?
刘指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那个时候我们的身高还是偏矮的,但是我们有我们的特点,快,准,灵活,现在渐渐的身高差距缩小了,不过当时差距也不是很大,有的时候还能赢强队了,那个时候还真是有几个队快,准,灵打的很好的,像福建队,打的很
漂亮。
记者:那您退役了就一直在带青年队,那您给我们说说怎样培养后备力量这方面吧,因为现在普遍认为中国篮球后备力量稍微薄弱一些。
刘指导:培养青少年就要从小抓起,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能,技术,都得全面,再有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具备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到达一个比较高的
水平。
记者:现在我们中国男女篮都有外线队员比较匮乏的现象,您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
外线队员,您对这方面的看法提出一些吧。
刘指导:一般外线队员身高不会太高,但是技术更要全面一点,还要善于团结集体,具备组织能力,善于观察,起到一个核心力量的作用,控制全局。
记者:看来打外线是挺不容易,要比内线队员具备更多的能力。
刘指导:是,外线就要运,传,投都要拿得起来,内线比较偏向于篮下的功夫。
记者:在中国队聘请外教方面您有什么看法?给我们讲讲吧。
刘指导:聘请外教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利有弊的,不过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外教只能在局部上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我也做过教练,光有好的教练没有好的队员也是不
行的,队员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篮球博物馆 鸿燕 李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