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章顺理:把握中国篮球传统脉络

(2008-05-02 18:48:38)
标签:

杂谈

[该文是2008年5月2日本博克刊出的,当时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教练员钱澄海刚刚去世。本文在今天、特别是在中国男篮即将参加亚锦赛前夕重读此文似乎能给人以更大的启发。] 
 
 
 成章顺理:把握中国篮球传统脉络

把握中国篮球传统脉络

开创中国篮球光明未来      ――成章顺理――

   在钱老追悼会后,笔者和几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朋友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灵堂来到广场,一时难以摆脱刚才那低沉的情绪。站在那里不约而同地谈起钱老生前对中国篮球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一位朋友感慨地说,最大的遗憾是钱老没给我们留下著作,未能把他从事篮球事业、执教中国男篮时继承和发展中国篮球快速打法的宝贵经验系统地总结出来留给后人。

  我说,唉,自从钱老患病后,作为他个人可能也力不从心,如有人能协助录下音来加以整理,也许就能将他宝贵的经验留存后世。朋友闻之点头称是。

现在还有很多健在的老教练,他〔她〕们亲身经历了自解放后中国篮球发展的整个历程,不仅具有丰富的训练比赛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她〕们深谙中国篮球发展整个历程的脉络,而这些正是年轻一代所不太熟悉和不太了解的,现在这些经历过中国篮球发展整个过程经验丰富的老教练们年事已高,年轻一代通过他〔她〕们了解和把握中国篮球发展历程的脉络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了解和把握了传统脉络,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朋友又说,在美国NBA凡有成绩之教练几乎都有著作问世,有的人在执教期间有关篮球技战术理论的著作竟达四册之多。笔者听后心中不禁感叹,我们的实在太少了!

  钱老走了,从某种角度来说,钱老也把他执教中国男篮宝贵而丰富的训练比赛经验、继承发展中国篮球快速打法形成“追着屁股打”的一整套宝贵经验也带走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篮球事业的一大损失、莫大的遗憾!如果钱老有著作留世,即便这些经验对今后中国篮球的发展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什么可借鉴之处,甚至就像有的年轻网友认为的那样,都是些“老古董”而不屑一顾,但从中国篮球事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它毕竟印证了中国篮球发展那个历史阶段,是中国篮球发展历程中曾强有力跳动过的一段脉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疑是一份不可缺少宝贵的历史资料,何况事实并非如此。就我个人猜想,钱老也未必不想留下著作,大概由于多年来病魔缠身而有心无力、力不从心罢了。另外,作为个人来说著书立说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并非易事,何况对于一位重病在身的老人。

  其实细想起来何止钱老,文革后我们有许多经验极其丰富筑就了中国篮球大厦基石的老教练相继辞世,这些老教练几乎都从孩童时代就开始玩篮球,篮球陪伴了他〔她〕们一生,成功、失败、挫折是他〔她〕一生真实的写照,在他〔她〕们身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经验。除个别老教练有著作存世外,几乎绝大部分老教练都把他〔她〕们通过一生奋斗而积累的宝贵经验带走了,这些极其宝贵的技术资料和精神财富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篮球殿堂失去了本应有的那束光彩。

  如果再仔细想想,不仅是这些老教练,即便当初是“小队员”的那些篮球运动员们,经过多年的磨炼也已“媳妇熬成婆”。在他〔她〕们的篮球生涯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君不见有的曾经的国手就是由当年科班出身的“小队员”培养出来的。这些国手后来为中国篮球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其业绩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当年的“小队员”们有的培养出国手,有的甚至培养出当今CBA的明星,他〔她〕们是通过什么训练方法培养出国手、CBA明星的?对我们来说这些都值得总结,是我们自己十分宝贵的经验。

   从朋友的话中我猜想,美国NBA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如此之高的水平,很可能与他们重视和把握他们自己的传统脉络、重视篮球技战术和身体训练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否则的话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篮球技术理论著作问世。现代化的力量来源于传统,现代文明应向传统致意,这对各国、各行各业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美国NBA的山姆大叔们大概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有的网友出自肺腑以无比惋惜的心情说:“这些推动中国篮球历史车轮的老人们啊,就这样一个一个离我们远去了。他们如此多年的工作与奉献之余,竟没有任何著作留下,那么这诺大的空白,将由谁来填补?”。读了这位网友的话不免令人心中感到阵阵酸楚,我们丢失的已经太多太多,在中国篮球发展的历程中出现如此诺大的空白,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况且这如此诺大的空白,让我们怎么能更清晰、更敏感地把握经几代人努力所筑就的中国篮球发展的传统脉络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脉络的核心和精髓绝非昔日表面的历史赛绩和风云人物,而是中国篮球技战术发展的演变过程及符合篮球运动客观规律的那些丰富的内涵,我们所要把握的恰恰是这一点。

也有的网友在悼念钱老不幸辞世时用“中国篮球结束了一个时代,钱澄海时代,难以逾越的时代”来形容钱老当年执教的中国男篮在世界篮坛所展现的风采。不管怎样,它毕竟反映了中国篮球曾经有过的时代,曾经有过的辉煌,曾经有过的快准狠灵、“追着屁股打”令国际篮坛刮目相看的实力与传统风格。这一传统风格之所以在那个年代能升华到历史最高水平,离不开钱老和一大批老教练、老运动员毕生所付出的精力,没有他〔她〕们当初用汗水打下的扎实雄厚的基础,就没有钱澄海那个年代的升华,没有传统就没有后来的飞跃,钱澄海时代中国篮球的飞跃恰恰是建筑在传统基础之上,恰恰是钱澄海以他灵敏的手指把握了传统脉搏跳动的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当年钱澄海曾效力的八一男篮的快攻,就没有后来的钱澄海创立的“追着屁股打”的打法,过去如此,如今也如此。在中国篮球发展的征途上,如此之宝贵的经验未能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绝不能苛求于钱老和为数众多的老教练、老运动员,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应该苛求和值得反思的倒是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现役篮球教练员运动员还是体育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如何重视中国篮球自己的传统、如何继承发扬光大、如何把握中国篮球传统的脉络,只有把握了中国篮球传统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眼光更加犀利、才能使我们的洞察力更加敏锐、才能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例如,过去中国的快攻到底是怎么打的,它的脉络到底有什么特点?它与当今NBA的快攻到底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把握的。简单地说,中国传统快攻打法极其重视快攻发动和推进,分散队员是让开中路,目的是为后面跟进队员形成的三个冲击波来创造条件。而NBA在快攻中分散队员则是抢占篮下有利位置,以便靠惊人的弹跳力抢篮扳球二次进攻,基本以一个冲击波完成快攻。这就是中国快攻传统打法与NBA不同的脉络,两种不同的脉络都是基于自身条件和特点所构筑的。我们只有把握了这些脉络才能使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才能将现代要素与传统打法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中国篮球水平的提高,开创中国篮球光明的未来。如果中国篮球不把现代技战术身体素质等要素和中国篮球传统风格与特点结合起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树,那就很难汇成滔滔大河、成长为参天巨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