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漫谈勾手投篮
勾手投篮是中锋重要的进攻动作之一,是中锋必须掌握的一项投篮技术。在世界篮坛有很多以勾手投篮而著称的中锋,例如美国NBA的前著名中锋拉塞、贾巴尔,前苏联国家男篮著名中锋祖布科夫,前中国男篮著名中锋鞠汾庚、鞠汾康,前国家女篮著名中锋杨洁等。在当代,美国NBA中的国际球员、新加盟湖人队的西班牙中锋加索尔的勾手投篮也非常娴熟,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勾手投篮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投篮动作,由于它是中锋背对篮、侧对篮的投篮动作,所以要求中锋必须具有很好的身体协调性和对篮圈位置的感应能力,相对篮下扛投、跳投等技术动作来说,勾手投篮相对显得复杂一些。以背对篮、侧对篮左脚跨步勾手投篮为例,它由左脚跨步、同时双手持球协调高举、跨步后左脚蹬直起跳、右脚自然高抬保持身体平衡、右手向上伸展单手持球、左手手臂横向协调弯曲护球、当起跳至最高点时利用手指手腕力量柔和出手投篮。这一系列动作都必须非常协调,一气呵成,绝不能分解!
勾手投篮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它是中锋背对篮、侧对篮进攻投篮动作,在对方中锋的防守下可直接投篮,具有很强的突然攻击性。由于它必须跨步,所以可以横向摆脱防守,远离防守队员,使自己有较大空间做动作进行投篮。另外,由于勾手投篮时另一支手臂协调横向支开,与防守队员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不容易被防守队员封盖,尤其是身材高大、手臂长的中锋,更适合做勾手投篮,这就是为什么世界篮坛很多著名中锋都擅长勾手投篮的缘故。
勾手投篮技术动作除要求要有很好的身体协调性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掌握正确的跨步动作。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中锋做勾手投篮时并没有做跨步,而是双脚直立,单纯依靠手臂和手指手腕力量出手投篮,严格地说,这是一种不协调、不正确的动作。当然,作为某个中锋个人来讲,他习惯这样勾手投篮也未尝不可。但是,它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由于它是不协调动作,特别是没做跨步动作,跨步后没起跳,不能伸展到最高点出手,所以双脚直立的勾手投篮不能运用全身的协调力量,不能争取高度,所以不仅容易被对手封盖,而且所做的勾手投篮只限于篮下一两米的近距离,不能在远离篮下三秒区一带做勾手投篮,原因是没有运用起跳后的全身力量,力量不够!而上面所说的正确协调的勾手投篮动作由于运用了全身的协调力量,则可以在距篮三、四米位置轻松出手。
为什么有的中锋勾手投篮时双脚直立?
朔其远因并不在于队员本身,而在于当初训练他的教练,说句大白话,师傅都不会,徒弟能会吗。高水平教练在训练中锋时、尤其是对有发展前途身材高大的中锋时绝不会不训练勾手投篮!教练在早期训练中如有失误,会对有发展前途的中锋造成难以祢补的缺欠!
在比赛中我们还会经常看到,有的中锋勾手投篮时身体转不过来,拧麻花,,非常别扭,不仅不协调容易被封盖,而且影响投篮命中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出在脚尖上!
跨步动作是勾手投篮的重要环节,也是勾手投篮技术的细腻之处,要正确掌握一项投篮技术,绝不能只追求神似而不注意它的技术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训练水平。有些中锋之所以转不过身来拧麻花,根本原因是出脚时脚尖没指向篮圈!正确的跨步动作如下面附图所示:
跨步时脚尖一定要指向篮圈,落地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整个身体以前脚掌为轴转动,身体自然而然就协调地转过来了!如上所述,中锋出现这样的技术欠缺,也是早期训练不当所造成的。
回顾世界篮坛,著名中锋的勾手投篮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前苏联国家男篮著名中锋祖布科夫的勾手投篮可谓一种类型。他勾手投篮的最大特点是跨步后双手直臂持球从腰腹部向上呈半圆形协调高举向上出手。虽然动作十分协调,但由于是直臂划半圆形向上,动作幅度较大缺乏持球隐蔽性,中途易被保护中锋的防守队员将球掏走〔参看下面附图〕。
另一种类型是前国家男篮著名中锋鞠汾庚、鞠汾康和前国家女篮著名中锋杨洁的勾手投篮。他〔她〕们的勾手投篮与祖布科夫的最大不同点是双手弯曲持球从腰腹部直接向上协调高举至最高点出手投篮,动作幅度相对较小,动作快速持球隐蔽性强,动作中途不易被防守队员掏球,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球!〔参看下面附图〕
作为一名技术全面的中锋,不仅要掌握篮下扛投、中距离跳投、前后转身持球切入、各种策应传球技术,同时也要掌握勾手投篮技术,因为中锋在篮下、三秒区一带会处于防守队员的包夹,会遇到种种不利的进攻处境,这就要求中锋必须掌握全面的进攻技术,区别防守形势,采用能瓦解防守的不同进攻方法,特别是中锋背对篮、侧对篮时,当不便用后转身持球切入、后转身跳投时,很多情况下运用勾手投篮则能进行有效进攻。在这一点,新加盟湖人队的西班牙中锋加索尔的勾手投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加索尔在篮下的左右开弓,给予防守队员很大的压力,比赛中在NBA球员强悍的防守下,他仍然能频频运用勾手投篮得分,这就充分说明勾手投篮技术并没有过时,仍然是中锋强有力的进攻武器〔参看下面附图〕。
一个具有攻击性不容易被封盖的投篮技术、一个被事实证明仍然具有威力的投篮技术,肯定不会丧失它的生命力,关键是你能否正确掌握它、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