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药之三十七
(2018-04-19 16:38:02)
标签:
情感文化 |
徐阳与前妻生的儿子现在已经十七岁了,面临着高中毕业后何去何从,虽然离了婚,徐阳在前妻的白眼下还是经常去探望儿子。徐阳的心里总觉得对不起儿子,没有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生怕儿子受了委屈,尤其是赚了钱之后,更是想用钱来弥补对儿子的亏欠。可儿子对徐阳的关心总是不咸不淡的,使徐阳觉得一张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可转念一想,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毕竟自己在他的成长中有过缺失,大人不见小人过,老爸肚里能撑船。对前妻也是如此,再不济也给自己生了个大儿子,只要有要求就尽量满足。
对于徐阳的再婚,前妻一百个不同意。前妻的意见是可以同居,也可以办婚礼,但就是不能领取那一纸书文,获得法律的认可。因为前妻一直希望徐阳就是她的提款机,就是她的应声虫,有事必帮,随叫随到,在藐视了徐阳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后,还能获取了经济上的满足,所以,有段时间,前妻生活得很滋润。
在徐阳发财后和再婚前的这一段时间,前妻与儿子与徐阳走动得很频繁,逢年过节,前妻都约徐阳出来,来到过去俩人曾经熟悉的地方,聊聊天,说说儿子的学习情况和青春期儿子的一些变化。听得徐阳心里五味杂陈,眼泪在眼圈里转转,有时徐阳曾经想如果前妻不是那么强悍和一意孤行,俩人也不会天天争吵,想想夫妻间能有多大的仇?俗话说得好: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打仗不记仇,白天坐的一个板凳,晚上睡的是一个枕头。徐阳曾幻想,现在有钱了,为了儿子,复婚也未尝不可。复婚后,徐阳在外打理生意,前妻在家教养儿子,不又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家吗?
可是后来徐阳发现,前妻还是瞧不起他,看不上徐阳的穿衣打扮,看不上徐阳成为房地产老总后一些谨小慎微的做派。在有关儿子一些成长问题的讨论上更是嘲笑徐阳跟不上时代,是上一个世纪的人,土得掉渣。开始徐阳和前妻一致同意儿子的大学在国内读,等到大学毕业后再去国外深造。可现在徐阳赚了钱,前妻的想法就变了,主张儿子高中毕业后就去国外,说是出国要趁早,一来可以锻炼口语,二来也可以尽早适应国外生活,并且提出自己也去陪读。徐阳同意儿子可以提前出国,但不同意前妻去陪读,理由一是锻炼儿子的自理能力,二是俩人一起出国,费用太大,就是有钱也要用在刀刃上。俩人各不相让,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段吵吵闹闹的时光,几个回合下来,徐阳对眼前的这个女人彻底失去了信心,发誓:就是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雌性动物,也绝不娶她。
后来徐阳娶了现在的妻子,又生了一儿一女双胞胎,前妻沉不住气了,告诉徐阳:我可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女人,如果是十万八万的,我也就笑笑不计较了,可你那是一栋楼,60套,每套都上百平米,每套都几十万元,还有一楼的门市,这不是小钱,我不能不为儿子争。徐阳告诉前妻:“儿子的将来靠他自己,你我都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前妻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流泪的女人,一定要让徐阳把手中财产的三分之一过户到儿子名下,同时要一楼的两间门市房,说自己命苦,自从离婚后连男人的手都没碰过,要两间门市房,自己做点小买卖,赚点钱,有点积蓄,将来有事免得求人。徐阳知道前妻借儿子的名义想要房子,但楼下的十间门市房,每套都是上百平米,价格也在上百万。这十间门市房徐阳早有打算:以它们做蛋,然后生鸡,鸡再生蛋,在不测之时,保自己和家人生活无忧。
况且,徐阳的眼光又瞄准了另一棚户区,这里的几栋二层楼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属于弃管楼,就像当初的徐阳,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冬凉夏暖,外面下大雨屋里下中雨,外面停了出太阳了,屋里还在下。楼梯上杂物成堆,酸菜缸、咸菜坛子挤满了走廊,要命的大部分是掰间,就是一套房子住着两家甚至是三家。市政府早就想改善这里的居住条件了,只是,住房商品化还刚刚起步,还不适合大张旗鼓地推进,需要以点带面,需要先干起来,再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如果徐阳眼下这栋楼销售得好,成为市里的样板,再拿下这片棚户区的动迁改造不成问题。到时候,启动资金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钱,徐阳再次众叛亲离,不仅跟母亲、弟弟闹得不欢而散,跟前妻和儿子也产生了矛盾,而当徐阳回家跟现在的妻子商量怎么应对时,妻子觉得,徐阳还在惦记着家人,还在袒护着前妻和儿子,对自己和一双儿女的未来不管不顾,没有提到任何日程之上,一气之下,甩手回了娘家。
归根到底,都是金钱惹得祸。不就是钱吗?没钱的时候,连亲人都瞧不起徐阳,像躲瘟疫一样躲着徐阳,现在有钱了,他们又回来了,可他们眼中只有钱,谁又问问徐阳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是怎么人前装人,人后变鬼的。尤其是母亲,都说母爱伟大无私,可离婚后徐阳才知道,有的母爱是带着铜臭的。钱是什么,钱就是王八蛋,老子宁可把钱去打水漂,也不给这些见钱眼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