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女人中年不焦虑
(2018-01-12 15:46:20)
那么女人到了中年,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哪?上有老下有小,打拼职场,积累财富,稳固地位,同时要抵御来自自身雌激素下降带来的心情郁闷、容颜衰老,以及现代医学还未探讨明白的精神上、心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些压力,哪个女人到了中年不焦虑哪?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更加宽容与开化,把那些处于四、五十岁,面色暗沉、情绪失常或者反应另类的女人称为更年期女人,给予容忍与关照,但是光靠外界的容忍与关照远远不能解决来自内外的压力,还要有智慧、有手段来度过中年女人的焦虑期。
要有一双化骨绵掌,事来应对,事过如风。对于老人的关照根据自身条件尽力就好,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样标准,也没有标准可依;对于丈夫,有爱就好,至于真的要去找小三、闹离婚,随他的意愿,强扭的瓜不甜;对于孩子,尽心则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对于工作,以安稳为好,到了中年,打拼了半辈子,想另辟疆土、再上层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财富,看开就好,有多少财富才能满足人类的贪欲哪?
中年女人最难化解的是来自自身雌激素下降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焦虑:表面开朗,内心郁闷;人前风光,人后沮丧;事前大度,事后计较。最不能忍受的是容颜衰老、身材走样;或者从后面看,让人想追,从侧面看,追的人想撤退,从前面看,撤退的人想犯罪。生活中,雌激素就写在每个中年女人的脸上,多浓的装扮、多厚的香粉都掩盖不住纵横交错的皱纹和渐渐塌下的腰身。多贵重的衣饰、多文雅的举止也掩盖不住就像打嗝放屁偶尔跑出来的焦虑与厌烦。那些光鲜的女人背地里不知下了多少功夫对付来自雌激素的焦虑。雌激素的下降,使中年女人往往有一些反常或另类的表现,产生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但也有很多女人在雌激素下降期却干出一些不寻常的事,成就了他人,成就了自己。
比如吕后,开始是那么一个温柔贤良的女子嫁给长自己15岁的地痞刘邦,嫁过去才知道刘邦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但吕氏依然尽着自己的职责,为刘邦生下一子一女,在一次跟随刘邦的东征西杀中被刘邦数次推下车,差点葬身马蹄之下、乱军之中;可是吕氏继续跟随着刘邦,当作人质被项羽扣留了二年多,当她再次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刘邦已经有了戚夫人。老年的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废掉吕氏的亲生儿子另立太子。
刘邦死的那年,吕氏大概47岁,正是中年女人,看到自己的儿子险些被废太子,看到患难与共的丈夫宠爱另一个女人,看到孤儿寡母被群臣虎视眈眈,吕氏有了作为一名中年女人的焦虑。
来自外界的焦虑,凭着吕氏的胆识和魄力,应对自如,比如让商山四皓来跟在太子的身后赚取刘邦与群臣的信任;用萧何的计策把韩信引进宫里,埋伏下官兵,一不审讯,二不问罪名,杀得干净利落;把被发配走到半路的彭越骗回都城,告诉刘邦不要养虎为患,灭了人家的三族;还杀了刘氏的几个子孙以斩草除根,等等。
吕氏最名垂千古的狠毒就是把戚夫人变成“人彘”,有了这一笔,不管历史怎样评价她的政治天赋、治国理政的功绩,都抵消不了她这一残忍的令人发齿的禽兽不如的行为,就连她自己的儿子都说:“这不是人做出来的,我是你的儿子,我没脸再掌管天下了”,连惊带吓,没几年便死去。但正是吕氏一系列残忍行为,稳定了当时的朝政,再大的功臣也匍匐在吕氏的裙裾之下,按照刘邦的既定方针保住了刘氏基业。
没有人到中年的成熟与见识,就看不到周围的困顿与险恶,没有雌激素缺失带来的焦虑,也就没有吕氏这些不寻常的举动,能在中年焦虑中全身而退者是大智者,把握时事变化,应对风险不测;也是大愚者,就图一时的痛快,管他后人如何评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