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童话
标签:
旅游文化 |

但刚到二合雪乡门口就被“合”字型的大门吸引了,这比去年来时用几根树桩子支起的门楼子可强多了。一个“合”字既把二合小村的名字隐藏其中,又取“和”的谐音,隐喻着天和、地和、人和,同伴举起大拇指:“小乡村,有文化。”进了大门,上百米人工浇注的冰墙蜿蜒向前伸展,冰墙上挂着串串红灯笼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宛如童话里的世界,美不胜收。看得出,人家是用心经营着这里老天赏赐的资源,凡是用心者事必成,光看这大门、这上百米的冰雕就对二合雪乡悠然产生一股好感,有了更深入的勇气。再也不怕驱车行至关键处,猛然站出几条彪形大汉,双手一伸:拿钱,每人80元,不住宿每人50元,车也要收20元。因为前几天去了一个著名的雾凇景区,交买路费时,问了八百遍到底有没有雾凇,彪形大汉一边数着钱一边说:“有,五个星”。可过了桥,雾凇连影都没有。不仅没有雾凇,也没有厕所,既然是旅游景点收门票,80块钱应该去个不错的卫生间吧。惹气的事少说,出来旅游是看风景、尝美食、品人情,其中一项不过关,就像是一条死鱼搅得满锅都是腥臭。
车子进入二合雪村,根据去年的经验,这里家家户户都可以住宿,可问了几家,都是满员。天渐渐黑了,朋友有些挂不住了,我说:再找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住处。这时,在村西口朦胧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光着头抽着烟的男子,见我们焦急的样子就问:“是不是找住处啊,现在可不好找,白天都让人订下了。不过,试试看吧,看能不能给你们倒腾出两个房间来。”村会计家、老支书家、雪乡人家,等等,一连五六家都是满员。“二合要火啊”,我们半是调侃半是正经地说。最后来到村东头“芹家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女主人小芹告诉我们只有一个房间,另一个房间正准备着酒菜,有人要来吃饭。我们转身想走,家里的男主人追了出来,对我们解释道:“只是几个老乡吃顿饭,吃完饭就走,不影响你们住宿。”另一个老乡也追出来说:“你们先去村里逛逛,吃完晚饭再回来,我们保证完事。”
找到了住处,几个人的心放到了肚子里,拿起相机准备去吃饭、扫街。走到一家由苞米搭成的门楼、闪着霓虹灯的雪乡人家,推门而入,热气扑面,说明来意,戴着眼镜的老板娘露出为难的神情,说:一会儿客人就回来了,有三十多人,锅里的、桌上的、碗里的都是给人家准备的。”我说:“不怕,你就给我们弄点大葱蘸大酱、酸菜汤啥的,热乎的就行。”老板娘走进厨房,一会端出一大海碗小鸡炖蘑菇,一大海碗年猪烩菜,一小碗农家酱,一盘新鲜的大葱、萝卜、干菜,并不好意思地说:“这两碗炖菜是从人家锅里盛出来的,我再给他们加个菜罢了。”吃完这顿热乎乎的饭菜,不仅身上有了暖意,心里也开始被二合纯朴的民风所融化,开始扫街。
其实二合村并不大,从东到西十几分钟走完,但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为家家户户门前的灯笼陶醉,为从烟筒上飘出的炊烟陶醉,为透过窗花看到屋里忙忙碌碌的人们陶醉,为村西头霓虹闪烁的观景台陶醉,为村东头用苞米编成的黄金屋陶醉,为村后头滑雪场上传来的欢呼声陶醉,还为街上穿着滑雪服、说着东西南北方言的人们陶醉。听着鞋子踩在雪地上“嘎吱嘎吱”的声音,一股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童年的记忆涌入脑海,这才是冬天,这才是冬天里的童话。
回到芹家小院,喝酒的人还没走,听出来有些喝高了,小芹说着歉意的话,给我们沏上茶,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回忆着去年圣诞节在这里拍烟火的趣事。不知什么时候,西屋人声渐消,小芹进来告诉我们,屋子收拾好了,可以去睡觉了。
睡觉的时候,我和女主人一屋,因为第二天要早起为我们做早餐,免得要从婆婆家往这里赶。睡下的时候,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越聊越清醒,我为二合雪乡的今昔感慨。如今村里的人家吃穿不愁,拿小芹家来说,光种粮食就可收成三四万块钱,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去村外打短工,每天的工钱也在百十块钱左右。现在,村里又利用天然冰雪资源搞起了旅游,不仅名声享誉海内外,是国内冰雪爱好者的去处,更是国外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仅是住宿一项,冬季的二三个月就可盈利上万元。以前的冬季叫冬闲,村民们打麻将,东家长李家短唠闲磕,现在,家家在想方设法改善条件,想出点子招揽游客。
小芹家有二个女儿,相隔5岁,一个是初中生,一个是小学生,两个女孩文静端庄,喜欢学习。大女儿在镇上一所中学读书,住宿,每周一校车来接,周五送回家。小女儿在一所小学,清晨坐上校车,告别父母,晚上踏着夕阳回到家里。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二个女儿比着学,赛着学,这次期末考试,小女儿就进入班级里的前三名。据小芹介绍,村里年年都出大学生,还有博士生和研究生。
按照在城里生活的习惯,睡觉前,我都要查看一下门窗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当我提醒小芹时,小芹笑着说:“我们这白天黑天都不锁门。”我问:“万一来人,家里没人怎么办”小芹说:“开门一看家里没人,就走了。”“不丢东西吗?”小芹更笑了:“从来就没丢过。”但我还是不放心,直唠叨到小芹去插好门,才安然睡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