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药之十八

(2017-09-21 16:35:27)

卖药的时候,接触的人多了,秀梅就觉得人与人之间真是一个谜,比如那个挨打的女人,那么漂亮、优雅却甘心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那个蛮横粗壮还有性病的老女人却要处处辖制比她年轻得体的丈夫。还有那个开拉面馆的老张,原来的妻子善良贤惠、吃苦肯干,每天天不亮就上市场买菜,张罗着小店的财米油盐,每天晚上把洗脚水端到老张床前,患了乳腺癌后却被老张一脚踢开。老张离婚没超过三个月,就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媳妇,整天不是逛街就是下馆子,老张开拉面馆那点钱,没几天就糟蹋光了,只要老张没钱,小媳妇拎包就走,老张还得扔下手里的活去找,姑奶奶地求,别人问老张为啥,老张毫不犹豫地回答:“就图她年轻,就图她身上的肉滑溜。”

每天望着川流不息的人流,这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秀梅渐渐懂得:这就是活着。活着离不开劳作,活着离不开一日三餐,活着离不开打打闹闹,活着离不开喜怒哀乐。老天给了你生命,也给了你时间,让你用时间来一点点支付生命,让你用悲喜交加来一点点体味生命。比如那个得过二次脑梗、经常拄着拐棍来药店买药、量血压的老李,大家都叫他李董,之所以叫他李董,是因为聊起天来天南地北、古往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虽然嘴有些歪,说起话来漏风,但发言踊跃。李董已是古稀之年,年轻时也辉煌过,是一家建筑企业的老总,用老中医的话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因为见过世面,把三个儿女都培养成了精英,两个儿子在美国,一个女儿在英国,因为不习惯国外的生活和老伴老守田园。有时老伴身体不好,李董就一个人来药店,量完血压就坐在药店门口的石凳上,有人时就聊天,没人时就呆呆地看着过往的车辆,有时于叔跟李董开玩笑:“老李啊,这啥天啊,又是风又是雨的,没事不能在家老实呆一天吗?”李董说:“没事我也要出来看看。”

还有那个到药店来收废纸壳的杜婶,大家都叫她杜鹃,之所以叫她杜娟是说她有福不会享,六十多岁的人了,天天以拣垃圾为乐,本是个小姐命,却把自己当丫鬟使。儿子每天开着漆黑的宝马车把她送到街口,丢下两个麻袋便去工作。杜婶便沿着街道挨家挨户收废品,因为大家知道她的底细,一边往她麻袋里装易拉罐矿泉水瓶子、旧书旧报、废旧纸壳一边跟她开着玩笑。中午的时候,杜婶拿着收废品换来的钱到街上那家老北京炸酱面吃一碗面条,然后继续拎着两条麻袋走下半条街。下午五点,杜婶的儿子准时出现在百货大楼门前,把她拣来的易拉罐、旧报纸等一一塞进宝马车里,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扬尘而去。杜婶经常到药店来,一是免费量量血压,二是看看有没有不要的纸壳,有时小护士们问她:“婶啊,您儿子那么有钱,你为什么还要拣垃圾啊?”杜婶总是那句话:“我一天不到外面看看就难受。”

秀梅想,李董和杜婶要看的就是这人来人往、朝阳与落日、风霜与雨雪,一寸一寸的光阴如何从指间滑落,丰满的生命如何被时间一点一点地偷走。

端午节是个传统节日,是祭祀古代忠贞之士、刚直不阿的屈原,本应该带些惋惜和沉重的心情,可大街上的人拎着白酒粽子、鲜鱼鲜虾,没有悲伤反而是兴高采烈,这让秀梅有些想不通。秀梅不喜欢过节,讨厌节日的繁缛,讨厌节日的铺张,讨厌节日的喧闹,但秀梅要装出笑脸,彼此客套、应酬,好像有天大的喜事要发生一样,其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可喜可贺的事,无论是昨天、今天、明天都要走向颓废、消亡。

中学时读鲁迅的文章,有些是读不懂的,但秀梅记得老师讲过的一些话:鲁迅原来是学医的,后来改成了学文,因为鲁迅认为医治人的灵魂比医治人的肉体更重要。但秀梅认为,医治肉体的痛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者相互作用,只有解除了肉体上的痛苦,人的精神才能轻松自如,而只有精神上愉悦喜乐,也能抵消肉体上的某些痛苦。而当前,无论是节日的喜乐气氛还是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都比不上秀梅对超超的牵挂想念,秀梅手拎着一筐鸡蛋,匆忙向家里赶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卖药之十七
后一篇:麦浪飘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