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雾凇 到曾通

(2016-12-07 13:31:14)
标签:

娱乐

情感

在吉林市,有“赏雾凇,到曾通”的说法。曾通是曾通村,与韩屯都是观赏雾凇的最佳地。两家村庄位于松花江下游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岛叫雾凇岛。虽然生在吉林,长在吉林,能够看到雾凇的日子并不多,当你对它充满热切盼望时,它却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当你失去等候的耐心时,突然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如果把吉林市叫作凇城,也无不道理。每年的12月下旬到来年的2月,冬日里不冻的松花江水腾起的水雾,遇到寒冷的空气,在沿江而立的树上凝结为霜花,在气象学上称为“雾凇”,当地称为“树挂”。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在中国,雾凇观赏地有桂林、庐山、黄山等地,其中尤以“吉林雾凇天下奇。”

 “夜看雾,晨看花,带到近午赏落花”说的是想看到雾凇,半夜就要观察风向、温度、雾气,条件具备了,早晨就可以看到“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观赏到“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的美景 ,也就是雾凇了。快中午的时候,太阳出来温度升高,霜花开始融化,再加上微风吹拂,凇花便如梨花一样飘飘洒洒,如果碰到湛蓝湛蓝的晴天,更像是置身春风十里扬州岸,玉树琼花满目春,让人忘了是数九寒冬。所以想要观赏到雾凇,就要头一天晚上“潜伏”在雾凇经常出现的地方,第二天一早,还可以看到江边日出的壮美。

好友是个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拿得出手,也获过各类奖项,但对天气预报却不是那么在行,一个周六的下午,以“铁嘴”和“铜牙”信誓旦旦:明天肯定有雾凇。凑集了几个趣味相同之人,驱车大约40公里,来到曾通村渡口。一位个头不高,满脸皱纹的老艄公开着摆渡船从江对岸渐渐靠拢过来,一打听,摆渡到对岸需要收费。城里人到乡下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同伴下车对老艄公说:“我们要去老贾家走亲戚,能不能照顾照顾啊”。老艄公一听这话,脸一撂,显得更黑了,一个劲让我们下船,最后,给了钱还好说歹说,才同意摆渡我们。下船时,老艄公指着我们挎着的相机说:“你们明明是来玩的嘛却说是走亲戚,撒谎嘛,我就是不喜欢撒谎的人。正当几位怀着愧疚之心下船时,老艄公却把钱退给了我们,说:“咱也不能掉进钱眼里,乡里乡亲的,这钱你们拿去吧,欢迎下次再来。

好友事先给客栈打好了招呼,让准备晚饭。为了缓和刚才尴尬的气氛,我说:“咱们进村,来只小笨鸡炖蘑菇,临走再杀只猪,带点家养的猪肉血肠回去,什么笨鸡蛋、咸鸭蛋啥的也带回去点”,同伴们大笑:“像是鬼子进村嘛”。

刚到客栈门口,店家已经穿着薄薄的毛衣站在院子里迎接我们,推门进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在市里一边陪孩子读书一边打工的女主人正巧在家,马上端来一壶晾好的开水,招呼我们坐下,喝水。客栈宽敞、干净,左边是一溜的客房,大概十来间,全部是火坑,自带卫生间,右边是一间大房,家人居住,厨房就在客厅的北面。一门之隔,菜的香味已从门缝飘出,推开厨房的门,二位70岁左右的老人正在做饭,老大爷正忙着往灶坑里添秫秸杆,老大娘正在翻炒着锅里的鸡块。真的杀鸡了,一只鸡就因为我们的到来小命就没了,正当我唏嘘之时,饭已做好,一盘干爽的小鸡炖蘑菇,一盘土豆干炒黄瓜片,一盘鸡蛋炒洋葱,还有一大碗清清亮亮的白菜炖豆腐,店家还免费送给我们二杯自己泡的人参枸杞纯粮食高粱酒。

食欲立即被勾引起来,狼吞虎咽之后,身体渐渐被温暖所包围,咀嚼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我们开始细品着与城里不一样的鸡肉,真是越吃越有味道。同伴突然想起了什么,问:“你这鸡卖不卖?我们想一人拎一只回去,价钱,好说”。大娘接口道:“我们家的鸡都快被城里来的人吃光了,要不,我去邻居家问问?”大娘穿好棉衣,戴好帽子,走了出去。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推开房门,问我们:“老张家有,你们要不要?”几乎是异口同声“要。大娘又拐了出去,又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拐了回来,站在门廊里问:“一只鸡是7斤,母鸡;一只是6斤半,当年的小公鸡。”我们说:“能不能给杀完了,收拾好。”听了我们的话,老大娘又拐了出去。同伴拿着钱追了出去:“大娘,这钱你拿着,把鸡拎回来就行了,不用这么来回跑了。”

然而,第二天早上的雾凇并不如盼望的那般美好,只是在树上挂了薄薄的一层霜花。好在江上起了雾,一只小船飘飘渺渺从云里雾里向我们划来,船上的渔夫划着圈、撒着网,而江水也渐渐被镀上了金黄色,因为太阳正从云海里喷薄而出,天上、岸边、雾中的小船,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同伴们“咔嚓”着相机,嘴里不停喊着“大片,又是一张大片。

启程的时候,店家把两只杀好的鸡装好,放在后备箱里,并反复叮嘱我们哪个是7斤的,哪个是6斤半的。当我们问起住宿费和伙食费时,大娘笑着说:“乡里乡亲的,我可不好意思开口,你们看着给吧。”一行四人有点蒙,还是我反应快,乡下人也有狡诈的时候,我像在城里买东西一样拿出了我讨价还价的本事说:“一共200块怎么样?”没想到大娘一个劲点着头,连说“行、行、行”。

车开出了好远,四个人都沉默不语,车里的空气有些窒息,同伴突然调转车头,边开边唠叨着:“四个人,管吃管住,就给人家200块钱,也太给咱城里人丢脸了不是”。另一个同伴也说:“是啊,还祸害了村里三只小鸡,真有点不像话。”车开回了客栈,同伴从兜里掏出200块钱递给大娘,大娘连推带躲,就是不接钱。

也许是对雾凇美景的期盼,或者是对雾凇岛淳朴民风的向往,亦或是对小鸡炖蘑菇的垂涎,在一个周末,好友又以“铁嘴”和“铜牙”信誓旦旦:明天肯定有雾凇。于是,我们再次踏上了开往雾凇岛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