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心说事2015
无心说事201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07
  • 关注人气: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织情节

(2015-11-19 13:53:22)

      秋天到了,又到了穿毛衣的季节,尽管商场里的羊绒衫、羊毛衫、针织衫款式新颖、用料考究,手感温柔,但我依然想起从前穿手编毛衣的季节,我喜欢那种进经过温暖的手、细腻或者粗糙的手一针一线编织出的毛衣,那里有温暖、有寄托、有深情。

      小时候的我是个非常要强的孩子,非常羡慕姐姐们用灵巧的手编织出来的毛衣、毛裤、帽子、手套等,凡事不甘认输的我也捡起姐姐们用剩的五颜六色的线头像模像样的编织起来,虽然织出的东西不像东西,也锻炼了编织的基本功,使我在以后的岁月里,通过编织给我最亲的人送去温暖和问候。

      我的第一件毛衣是给我的第一个男朋友织的。那个个子不高的男生曾经有一段时期在我的记忆里完全消失了,直到有一天整理旧时的照片才勾起了回忆。那时候,他的一天一封信让我不动情也动了心,我真的感激他,那是一种怎样的激情维护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他对我的感知、感情。出于感激或者是出于感谢,我们相约春节相聚。但由于工作,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不能回来,他寄给了我一张漂亮的明信片,并托人从南方给我带来一件风衣,投桃报李,我亲手给他织了一件毛衣,其实,南方温暖的天气穿毛衣的时间很少,但作为一种回报或者是一种默许,我以一针一线的深情给与他最含蓄最勇敢的回报。没想到一件毛衣坚定了他对我的感情,他说我懂他,他一定要接我到南方,一定要娶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越来越少了,我打过电话、发过电报、托过出差到南方的同事去找他,结果都是音信皆无。现在想起来好笑,与一个了解并不深刻的男孩恋爱,搭上了自己最宝贵的二年多的青春时光,是福哪还是祸哪?

     人的感情要有寄托,或寄托于人或寄托于物,女人编织毛衣的时候,已经将她的无限深情寄托在一针一线、一来一往之中。我的第二件毛衣是给儿子织的。小时候,我穿的是秋衣,给每个孩子编织一件毛衣是母亲最大的愿望。但凡事都要讲先后,家里排行老四的我只能等到哥哥姐姐都穿上毛衣才能轮到我,但我的后面还有个弟弟,重男轻女的母亲自然急着要给小弟弟织上一件毛衣,还美其名曰:弟弟小,用线少,用姐姐们剩下的线就可以了。所以我是家中最后一个穿上毛衣的孩子,并且我的毛衣才是真正用剩下线织成的,好几种颜色,尤其是袖子,一个胳膊是绿色,一个胳膊是红色,以至于我上体育课时,不好意思脱下外套。这件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难以忘怀,所以当儿子降生时,我能给予他的绝不吝啬。

     一次,二岁的儿子生病了,现在想起来也就是个感冒发烧,而我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感觉是我的忽疏才让儿子遭受了打针、吃药的痛苦。守在儿子身边,我萌生了为儿子织一件毛衣的念头。儿子在我的身边昏睡,毛线在我的手中穿梭,从白天到夜晚,除了喂儿子吃药、吃饭,我一边编织,一边愧疚。夜深了,二岁的儿子翻过身来对我说:“妈妈,你也睡吧。”我说:“妈妈不困”,而想起那时的情景,我真的没有一丝的困意,随着时钟的转动,我真希望天亮后,儿子就能穿上我织的毛衣。若干年后,儿子仍然记得此事,在他的记忆里,妈妈只花了一宿的时间就给他织了一件毛衣,我为儿子能记住此事而欣慰。

      我的第三件毛衣是为一位母亲编织的。这位母亲是一位朋友的母亲,接触短暂,记忆深刻,温情弥久。一厢情愿的事在人与人相处中时常发生,这种一厢情愿往往发生在弱者或者被动者身上。那时的我,一厢情愿想让这位在市里身居要职的朋友给行个方便,所谓的方便就是帮我从同一家单位的一个部门调到另一个有空缺岗位的部门,免去我每日长途奔波的辛苦。我认为这并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对朋友来说,举手之劳,何况我自身的条件也很优秀,没有让这位朋友难以启齿、感到难堪。我一次又一次往返朋友家和朋友的单位,但迟迟不见结果,过了些天,渐渐感到朋友脸上的僵硬和寒冷。一次,我到朋友家,趁朋友不在,朋友的母亲握着我的手说:“闺女,我听说你的事了,现在这个年头,没有空手办成事的,那个空缺岗位一个月前就有人了,以后别来了,也别说是我告诉你的。“然后,指着朋友的照片说:”她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越变越不像样了,等着老天保佑吧。”

     寒风中,我逃离了朋友的家,寒风中,我又感到无比的温暖,朋友的母亲就如同我的母亲,朋友却不是我的朋友了,我无以回报这位母亲的善意提醒,于是,在一针一线中,织进了我对这位母亲的无比感激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