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Alms Giving to
Monks)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我们所说的化斋,是琅勃拉邦的一大特色。在琅勃拉邦的每天清晨,寺院里的僧侣都会出来布施,据说琅勃拉邦的寺院里是不开火的,僧侣们都是靠每天清晨的布施来获得一天的食物。传统的布施是当地民众把自家糯米饭拿出来施舍给众僧侣。不过,现在随着游客的参与,零食和现金也开始成了布施的内容。

布施的僧侣队伍,这是在Sakkaline路上。
能看到布施的主要街道是Sakkaline路,该路是王宫前的西萨旺翁路北接道路,参入布施的当地民众以及游客比较多。另外在Kounxoau路也有布施,规模虽不及Sakkaline路上的,但人少显得比较清静,Kounxoau路是正对着香通寺的那条路。

参与施舍的大部分是当地民众,施舍内容主要是自家的糯米饭,也有干粮。
清晨布施的僧侣队伍。
布施队伍中的年轻僧侣


年轻僧侣队伍
井然有序的僧侣队伍
Sakkaline路上布施的僧侣及游客都比较多,显得比较拥挤。
以上照片都是Sakkaline路上的布施,在这里看到有游客直接向僧侣的托钵放小面额的纸币,而此时僧侣的托钵里已经有很多糯米饭,钱直接放在糯米饭上感觉不是很卫生呢。

Sakkaline路南接西萨旺翁路,布施队伍会从Sakkaline路直接到西萨旺翁路(Sisavangvong
Rd),此处是西萨旺翁路与Sakkaline路衔接处。

进入西萨旺翁路的僧侣队伍

寺庙僧侣接受施舍后,也会将获得的部分食物或钱财施舍给一些小孩,照片中是一些家长与小孩在一起清点成果,这种现象滋生了一些人专门从事这项活动。从照片中看,小孩并不是无家可归或者无依无靠的,都有家长背后指使。此处是西萨旺翁路上,当时布施基本结束。

刚从寺院出来的僧侣。
这里是Kounxoau路布施的起点,但这条路还不是Kounxoau路,是Kounxoau路南端十字路口处的横向路,僧侣从这里开始,在照片左边位置向右转进入kounxoau路。这照片中该路远处是Sakkaline路与西萨旺翁路的链接处,就是布施规模比较大的路段。

刚出寺庙的布施队伍。

Kounxoau路上,照片中的小孩都是来专门接受僧侣施舍的。僧侣们会把自己获得的部分干粮或者钱施舍给这些小孩。

Kounxoau路上布施的僧侣队伍。

Kounxoau路上的僧侣队伍

Kounxoau路上等待僧侣来的当地百姓,这条路上多数是当地民众直接在自家门口参入布施
我住的旅馆在这条路上,早上很早起床,发现路上已有当地人摆上了座位,向游客推销,而且还向游客兜售干粮(超市里卖的那种袋装食品)。虽然游客不多,道路上也很空旷,路边大把空余位置,但她们仍期望有生意。目前的布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有点商业化味道了,除了真心施舍糯米饭的当地民众,还有部分游客想亲身体验布施,于是滋生了一些当地人专门做游客的生意。游客当然没有糯米饭,只能购买一些零食,有的自己提前在超市里购买,有的就在现场接受当地人的推销,有的人或者直接施舍现金。据说有时人多的时候路边的位置很紧俏,不过我去的时候倒没看到这种现象,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去买座位,道路那么长,可以很容易找到位置。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参入布施的当地民众并不是连续地坐在一起,而是比较零散地。

Kounxoau路等待僧侣到来的当地民众

Kounxoau路的布施

Kounxoau路的布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