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外文学哲学精品资料 |
狂欢夜,诗歌也狂欢
——大泉州诗歌沙龙2005年圣诞酒会暨诗歌朗诵会侧记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到元朝,“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一座拥有14处国家级、40处省级、数百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一个令理学家朱熹感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宗教圣地,一座能欣赏到南音、梨园戏、木偶戏和高甲戏等古老神奇剧种的文化城邦……这就是千年古城——泉州。
2005年12月24日晚,狂欢夜,数十名来自泉州各县市及厦门、三明等地的诗人、文化艺术家在泉州市涂门街龙鳞阁茶艺馆举行了一场别开声面的“大泉州诗歌沙龙2005年圣诞酒会暨诗歌朗诵会”,既有喝酒吟诗,又穿插古筝欣赏、书画艺术交流,浓厚而又热闹的文化氛围,引起了当地文化艺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泉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诗人陈志泽、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泉州市师范学院文艺学研究所所长戴冠青、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东南早报副刊编辑、著名诗人蔡芳本、泉州晚报·海外版主编、著名诗人林轩鹤以及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剌桐吟社副秘书长许长峰、泉州著名书法家谢锦舜、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世哲等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以及《泉州晚报·海外版》、《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石狮日报》、《泉州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媒体记者也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
主办此次活动的是一个名为“大泉州诗歌沙龙”的民间团体,该沙龙由大泉州各县市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自发组成,每月都会举行联宜会、诗歌创作会、朗诵会或者小型酒会之类的聚会,选取诗友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费用一般为AA制,参加自愿。最有意思的是该沙龙不搞主义,没有宣言,不设管理,目的纯粹是为了诗友互相交流、学习,没有领导、也没有管理机构,整个晚上,记者只看到几个自称为沙龙联络员的诗友在那里忙来忙去、招呼客人。据悉,完全由民间诗人自发组织、开展的这么大规模的诗歌朗诵会,这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少有的。
上世纪未,福建省曾经推出拥有完整轮廓的七大诗歌群落:福州诗群、三明诗群、厦门诗群、闽东诗群、漳州诗群、晋江诗群、惠安诗群,各群落大多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活跃着一批年轻的诗人,通过各种快捷、即时性的交流,大大提升了各自的创作水平,对我省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意义很大。而在福建的七大诗群中,泉州就有两个:惠安诗群和晋江诗群,惠安诗群是福建省七大诗群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形成,并建有自己的诗歌网站“惠安诗歌沙龙”,利用网络平台与全国各地诗友进行良好的交流,是目前泉州诗歌界较为活跃的一个诗歌群体,现主要成员有叶逢平、浪行天下、任轩、陈功、张鞍荭等人。晋江诗群以楼兰(刘志峰)为代表,编辑有《星光》杂志,以传统媒体交流为主平台,曾主办过“春天送你一首诗”等大型诗歌活动。还有泉州青年作家协会的吴素明先生(横折折撇)所办的《撇诗刊》(现已出版两期),提倡“锐气、先锋、原创、个性、冷静”,为泉州青年诗人群体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有老一辈的诗人如蔡芳本老师、林轩鹤老师等,一直坚持于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的最前线,为大泉州诗歌的发展作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总的来说,大泉州的诗歌群体在全省来说还是较弱势的,诗群与诗群之间、诗人与诗人之间的交流也较少,社会与媒体对于诗歌文化的关注也不够。惠安诗群与晋江诗群由于地域关系,未能容纳更大范围的即大泉州的诗歌之光。大泉州的诗歌现况,与活跃的大泉州经济发展是极不相称的。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以多元、包容而著称,因此,我们提出“大泉州诗歌”这样一个概念,为大泉州范围内的诗人们提供一个广泛交流、互动的平台,团结大泉州所有的诗歌队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期达到一个城市与诗歌、商业与诗歌的契合点,这无论是对泉州诗歌的繁荣,还是为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当然,一个诗群的形成期间,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比如说:一个诗群的形成至少需要一个灵魂人物,给整个部落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机会,提供大家作诗论诗的良好平台,并因为他们的人格魅力而把一个群体拧成一股力量。大泉州诗群目前正缺少这样一位领军人物。
一个诗群的形成需要包容,需要宽广的胸怀,无论从人文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需要广泛地容纳四方文化,要有争鸣而后才会有共鸣。大泉州由于经济发展的缘故,外来人口较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成为当地诗歌队伍的精英,谁来吸纳他们呢?用什么方式来吸纳呢?
一个诗群的形成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大泉州有自己的纯文学刊物《泉州文学》,近闻《泉州文学》将改双月刊为月刊,这为广大的诗歌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舞台,希望《泉州文学》继续敞开胸怀,接纳更多的诗歌游民,发扬当地的诗歌文化。希望更多的媒体对当地的诗歌群体引起关注,为诗歌创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个诗群的形成需要一个良好网络的平台,不可否认,网络给诗歌带来了无数陷阱,但更多的是机会与挑战,由于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自由性,使种种诗歌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对于诗歌的交流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着这么一个平台能够早日出现。
闽南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然而在寒冷中我们看到了与会诗人一颗颗火热的心,因为对于诗歌的热爱,他们走到一起来了。狂欢夜,这些诗人们喝酒、吟诗、品茶、互相交流,良宵苦短,狂欢夜,诗歌也狂欢了起来。衷心祝福这些爱诗的人们,一路走好。
大泉州诗歌沙龙,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