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一首诗评判不同引起的反思 (无算子)

(2007-12-06 20:42:13)
分类: 《相关评论、诗友互赠诗》
 对一首诗评判不同引起的反思

一、引子

最近,我创作组诗《指尖细节》,尝试细节入诗,旨在将生活中一些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的优秀细节,通过12行内的短诗展示出来,一来为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彰显平民诗歌的平民精神,二来也为小说提供储备,那些优秀的细节仿佛一粒粒珍珠,我用简单的诗歌,像绳子一样将他们串联起来,以备写小说时随时调取。从十月份开始,这组诗写了一共七个,有诗友大加赞赏,也有诗友危言耸听。其中九龙文学网站长天界和榕树下平民诗社社长且歌且骚的两篇不同评判诗评,尤使我深觉诗观不同,对一首诗歌的评判差距竞会如此之大!可见,网络诗歌的评判标准缺失,越来越使得现代汉诗的好诗标准,成为一种“公婆有理”的变相游戏。

二、争议

下面将两篇诗评和我的组诗一并贴出,以供读者玩味。

1、天界诗歌手术室(连载之五)

声 明

面对当今浮躁的诗坛,我终于按捺不住自己!
或许,我也是浮躁的!
但我动用手中这把犀利的手术刀,为的不是治病救人------而是为自己敲响警钟。是的,我的诗歌充满智慧和理性(哲理)!而这并不保证我在今后的写作过程就是永远清醒的!下面这些被我动过刀的文章,都可说是一种诗歌弊端的典型,在整个诗歌市场,具有很大的演示性。而这些文章,只发本人博客,严禁转载。假如有人私下违犯我的声明,一切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本声明长期有效!
---------天界 2007年11月1日


□五、不丕的《细节》组诗。2007年11月2日取自《九龙文学》诗歌论坛。

细节之一:指间锈

烟熏,在中指和食指之间
黑夜沉淀出尼古丁
黄褐色的蚂蟥,咬叮烟火
我看到两根松弛的手指
被一支燃烧的香烟
一层一层黄锈,糜烂的肉香
钓出饥饿和疲惫
以及午夜深重的内疚

2007、10、8

细节之二:粉红笑

微笑,粉红的羞涩
像一枚刚拨开皮的橘子
瓤肉晶莹,带刺,带雨
带着昨夜的痛并快乐
脸颊上的露珠,青草娇嫩
被一个同样青涩的男人拥着
偷偷地幸福,不敢迎接
一个大好早晨的陌生人微笑

2007、10、9

细节之三:肚脐白

宛如一把锋利的白刀
亮晃水蛇腰
她要把男人的眼光
统统斩于刀下
只一个回合,她像一个骄傲的王后
白刀子在肚脐上跳舞
多么危险,她要暗示人的
其实是脐下三寸,秋草葳蕤

2007、10、14

细节之四:老夫妻

他执意要她夜里赶来闻香
九峰公园的丹桂老了
酝酿一年,也就几天的香
他起身去买酒暖身
她抚摸他坐过的老藤椅
悉心将藤条一一捋平
她还重新摆正藤椅的位置
用脚踢去一块咯脚的小石子
她坐在桂花树下静等他
40年,仿佛桂花刚才盛开

2007、10、21

细节之五:逃离间

可惜了这副近视眼镜,无色
而司机无暇顾及
副座上一个忧郁的的年轻父亲
不断翻涌、躲闪的热泪
车窗外,山野秋色泛滥
悲凉割心,只剩下一半温暖
好在,乡村巴士仓惶如丧家逃犯
如果再迟一会儿,小女儿的哭声
会追上他的耳朵,粘在他的心窝
堵得他喘不过气来

2007、10、25

不丕是个率真而感性写诗的人!
他的许多诗歌在我认为只是一种发泄,毫无欣赏价值。虽然痛快或者进一步说是淋漓,但缺少诗歌真正的味道:不管是传统角度还是后现代主义。
这组《细节》,更能证实优秀诗人和他无缘。哦,请原谅!起码,目前是的!
有理由相信不丕是认真写这组《细节》的!
但认真写的诗并不等于就是好诗!
当我提刀正想进行手术时,突然发现我上些天写的一篇诗性随笔《形象和形象思维》中的指出的弊端非常适合他!
允许我提这么个建议:请您先耐心阅读以下592个文字(选摘):
“很多诗人和艺术家,在观察一件事物的时候,会把事物描述得很详尽,一些细节也没有漏过他们观察的眼睛。毫无疑问,这样的记录是细致的,犹如一幅清晰的照片。我们在感叹他们的细心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耐心和毅力------他们把事物的形象几乎是完整地呈现在自己的笔下了。
但遗憾的是,他们往往忘记或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只是在做着一个临摹匠或复制工的活,而非真正的诗人和艺术家的行径------他们没有把这些收进眼睛里的形象经过思维的转化就直接地描述出来了。
这是可怕的!他们多么像这些用功或悟性高一点的向善人,熟练地念着没有生命的经。
把世象合理地转换为心象------谁要是能达到这个层次和境界,谁就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诗人和艺术家的潜质。一个好诗人或优秀诗人以及优秀的艺术家,他们不会单纯地始于捕捉形象而终于形象。他们在取得形象的同时,必定会去找、然后找到形象本身所特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剥除形象的皮,埋藏在这个形象内部的生命点。这个点,恰恰也就是这个形象区别于另一形象的根本特性。
它是隐蔽的,需要智慧者和思想者用特殊方法打开进入它内部的隐蔽通道。
如果说形象是立体的,那么每一个棱角,都有独特性。在观察者不同的视角之下,它都有着不同的细微的变化。优秀诗人及优秀艺术家之所以优秀,正是因为他们对形象内部特有的性质进行了思维,找到并精确而尖锐地指出了形象内部的特征。
生死在轮回,落叶在秋风中跌了下来。跌下来的,不仅仅只是落叶。”
-------当您读完以上文字,相信您也明白《细节》差劲在哪里了。
总的说,五个《细节》浮于表象,软绵绵,根本提不起精神。而细节之外的东西即使有,比如“钓出饥饿和疲惫/以及午夜深重的内疚”、“不敢迎接/一个大好早晨的陌生人微笑”、“40年,仿佛桂花刚才盛开”等;可惜太单薄或浅显了。
倒是细节之三《肚脐白》,必须要承认,它是一首好诗!(我很欣赏,遗憾的是不丕先生这样的作品太少了!)跳跃、超脱、决断。比如“宛如一把锋利的白刀/亮晃水蛇腰”,一开篇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和信号,它携带着快感和废墟般的冷漠,让直接切入的陌生化意象辐射出无穷魅力,逼迫读者跟着意象走。比如“她要把男人的眼光/统统斩于刀下”很有霸气。比如“她像一个骄傲的王后/白刀子在肚脐上跳舞/多么危险”,非常漂亮!诗中也有令人回味之处,比如结尾“其实是脐下三寸,秋草葳蕤”。但比起古人的“三寸之下有风景”,只是太暧昧。

2007-11-2

2、且歌且骚:【每周一荐】细节之四:老夫妻(无算子)


诗:无算子

他执意要她夜里赶来闻香
九峰公园的丹桂老了
酝酿一年,也就几天的香
他起身去买酒暖身
她抚摸他坐过的老藤椅
悉心将藤条一一捋平
她还重新摆正藤椅的位置
用脚踢去一块咯脚的小石子
她坐在桂花树下静等他
40年,仿佛桂花刚才盛开

且歌小语:平民谁人不识无算子?对于平民,无算子无疑是最大的功臣,他为平民所作的贡献、他的功绩早已载入平民诗社发展史。这里说的功绩,是指他不遗余力地推荐平民诗人、推介平民诗歌,同时也细心地为平民做着每一件小事,因此而获得所有平民诗人的尊敬和认可,当然,他的诗歌在平民诗群里也是最优秀的,曾经在平民引起巨大反响的《芭蕉的秘密》、《雪花银》、《一千只坏了的子宫》等就不说了,新近发表的《细节之四:老夫妻》无疑又是一首精品。此诗一反算子以往大刀阔斧的风格,从细节入诗,竟然也是短小锋利,看似平淡无奇,却也能够“伤人”于无意间。诗歌短短十句,仿佛轻轻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某夜,一个慈祥的老者执意邀请他的老伴到公园欣赏桂花、呼息花香,冷了,他起身去买酒暖身,老伴细心地抚摸着他坐过的老藤椅,将藤条一一捋平,摆正位置,踢开咯脚的小石子,好让他回来后能够坐得更安稳,之后,她就静静地等着他的归来。此情此景,温暖极了,仿佛每位读看都能闻到桂花香。最妙的是“酝酿一年,也就几天的香”和“40年,仿佛桂花刚才盛开”两句,双重指向,使诗歌瞬间饱满、丰富起来。整首诗好像行云流水,用词老到,圆润娴熟,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汹涌起伏,波澜壮阔,实乃难得的佳作也。平民诗社对好诗的要求是:“诗贵自然,以轻灵、小巧为主;诗歌是来自瞬间的思想火花,哪怕通过雕塑,也要以不留痕迹为妙,同时还要突出诗歌的趣味性,符合平民百姓的审美需求,好读易懂。”以这个标准来说,这首《细节之四:老夫妻》无疑是典型案例了,因此推荐。

备注:诗歌中的“他”是浙江黄岩老诗人叶廷璧,现年72岁。由叶老全力出资创办的《九龙诗刊》曾经被《诗刊》社编辑部主任林莽先生誉为中国办得最好的民刊之一。

3、附:指尖细节之六、之七:

细节之六:死囚犯

我说,给你照张像留念吧
死囚犯抬头看我的手机
隔着铁栏栅,眼神幽暗且诡谲
咔嚓一声,猛虎一闪而过
仿佛那场大火,17条人命囚在他的愤怒中
我把他囚在手机里
那是一个背负绝望的暂且生者
无可逃避的落寞和哀伤
被另一个无关者收藏起来,以便随时翻阅

2007、11、4


细节之七:小夫妻

比天堂寂静,学语的小女儿睡了
她守着电视剧变老
卧室的门开着,秋凉通风
他守着电脑变黑
烟熏的书房,有飞蛾扑闪的翅膀
霜降过后是立冬
比纸还薄的婚姻哆哆嗦嗦
比裹脚布还长的爱情缠死脚骨
他们都认命,不是冤家不成夫妻

2007、11、8

三、小结

各人写诗,其实都有个人的诗观。谁也说服不了谁,因该是当前诗歌圈子里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一个写诗有年的诗写者,圈子不同,修为不同,审美趋向不同,甚至于写作目的不同,写作姿态不同,因而产生的艺术追求,艺术价值也就不同了。

天界写得认真,要求也高,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更是一种“天以诗人为木铎”的苦心励志,这是令我肃然起敬,为之动容的。对一首诗歌的诗意乃至诗艺,尽量要做到完美无暇不留遗憾,要以50年不过时的标准要求自己,要以优秀诗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要以文学史教科书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也是令我仰望太息不止的。一方面,我为天界的伟大诗人情节感到内心鼓舞,心灵震颤;另一方面,我却为自己悲哀,我不是一个立志成为伟大诗人的诗写者,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用一个优秀诗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诗歌创作,我只是一个热爱诗歌的平凡男子,只是不甘于庸俗世故的现实生活,以期通过保持一颗诗歌的内心,或发泄,或悲愤,或感悟,或痴妄,或疯癫,达到舔舐伤口,包扎内心,净化心灵,抚慰生活,希望最终在人间有个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写诗姿态也就是一种个人写作的自娱自乐了,一首诗写成了,自己也就满足了,如果能过起到让读我诗歌的人也能够有些许感动,那我更满足了。倘若还能发表、还能为诗友提供评论的价值,还能入选一些选本,那我简直就以为我的诗歌已经很成功了,我也更开心了。写诗的初衷和目点都实现了,除此之外我还会有什么更高的期待呢?

且歌且骚是个关注现实、关注内心,极富平民意识的平民诗人,他的诗歌追求:短小而有趣味,自然而不雕饰,讲究诗意在瞬间爆发,尤喜千钧之力系于一发。这样的诗观其实与我很相似,我的直白说,也是讲究诗意直达人心,“直白的直,就是直接真实地抵达诗意,不需要绕来绕去,隔来隔去,如捉迷藏,以最快的速度一剑封喉,反对慢,反对矫情,反对做作,反对为赋新词强说愁(直其实还应该包括真,真实,有真情实感,赤裸裸地呈现内心真实,解剖自己,反思生命;直白的白,就是抒情,明明白白地表达炽热情感,让读诗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反对不明不白,云山雾罩!”我们两个在平民诗社应该说是诗歌风格最接近的两人,这与天界这个变句高手,讲究形式,讲究含蓄乃至晦涩,倡导后现代派的迷宫设置、句式变形、剪辑拼凑等等,无疑是大相庭径的。

最后,还是回到《老夫妻》,这首诗是我和叶老夫妻在九峰赏桂喝茶的真实所见,我感动的是他们40年的相亲相爱,诗写好了给叶老看,叶老很感动,也很喜欢,一定要走收藏了,并给他夫人看,过后都说欣慰,感谢我的诗歌。就像我前面说的我的诗歌还能让读诗的人也感动,于我已经是极大的满足了,写这首诗的初衷已经实现了。现在天界和且歌且骚还写了诗评,那我就更开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