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小品散文随笔杂文》 |
特别是家茂表弟,我跟他同年生,虚长他一个多月,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同班上过学,后来感情一直也很好。他初一只读半年,便辍学下田了,也是于今年正月跟二舅到泉州的。我们一向无话不说,况且又有几个月没见了,自然更加亲热,他跟二舅在做陶瓷,因此我在陶瓷厂去玩了许久。
自然,我也得把工作的事向二舅汇报,并着重说了钱被大哥“借”走之事。二舅于是告诫我:建新从来都是会骗你们,向来只借不还的,你怎么还把钱给他乱花呢?以后千万别再上他的当了。由于二舅的开导,我的心情好了起来,到下午3点左右,便回印刷厂了。
由于去时已经熟悉了路,回程便可以慢慢欣赏街景,看看满街的服装店、食品店、超市、百货、水果摊,欣赏一下街头的穷人或者富人。
走到东街邮电局时,我便进去买了几本关于集邮的书。在家里的时候,我原来有集邮的习惯,只因在乡下,收集不到什么好的邮票,仅仅是从别人或者自己的信件中剪下一些,所以收集到的邮票非常有限。到了泉州后,我便开始抽空到中山街的新华书店门口去买一起便宜的、但自认为有些价值的邮票,当时买了一些国外的普通邮票和一些小型张、首日封之类的,自己觉得很开心,并开始认为有成就了。
同时,我也常常到书店买一些关于集邮方面的书、杂志、报纸,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了解集邮方面的知识。我那时很是用心,并当成一个事业,可惜后来看的书多了,了解集邮的知识丰富了,渐渐明白集邮是要付出许多财力和时间的,觉得自己总是不能尽心尽力于此,终于在几年后放弃了,始终没有成就。
关于收藏物品,我那段时间还曾做过别的尝试,比如收集火花、钥匙、铜币、IC卡、月历卡之类的,还收藏过打火机、小刀,等等,可惜都是半途而废,唯一收获的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收藏知识。
但是,在收集的当时,我却是非常的用心,并品尝到种种惊喜和乐趣,也增加了自己方方面面的知识,并使自己充实地度过了许许多多平凡的日子。因此,对于过去的种种,我也就从来没有后悔了。
我初在泉州的日子,也看了许多书,因为大哥非常喜欢买书,文学、哲学、励志的,等等,他的爱好甚广,而他买的书籍,我也基本看过。因此,在业余的日子,我其实并不寂寞和孤单,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只是因为没有系统地看某一门类的书籍,而且看书的时候目的性也不强,所以获得的能够在日后用得上的知识,却是极为有限。
总之,有这样一些爱好充实着我的平凡,便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厂里放假一天,并且每人发了20块钱过节费,通知一下来,大家便急于盘算如何度对这个难得的假日了。要知道,在闽南的一些工厂,都是没有节假日休息的,而且每天都得工作十几个小时。一般的休息日,是每月放假一天,或者甚至常年不放假,所以这样的日子,是非常难得而又珍贵的。
我与大哥跟其他一些工友商量好,决定到清源山去玩。因为这是泉州标志性的旅游景点之一,到泉州而不到清源山去玩,不去看看老君岩,就有点像入宝山而空手而回了。
端午节一早,我们一行八九人左右,有男有女,吃过早饭便向清源山出发了。由于每人仅发20块钱,怕不够坐车,便步行而去。因为其中有一位是去过清源山的,对路途还有点印象,因此我们也不怕迷路。沿着环城路快步而行,一边说笑一边行走,吵吵闹闹的,倒也开心。走了三个多小时,竟然也不觉得累。
到了清源山下,买了一些饮料后便上山了,先看了西侧的老君岩,老君岩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高5米多,厚6米多,宽8米,席地50多个平方米,非常的雄伟。而后便开始爬清源山了,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鼎盛,经过了历代的开发,留下了许多文物和古迹,有许多石雕造像和摩崖石刻,风景很美。不知不觉间,我们便爬上了山顶,从山顶上看泉州,高楼大厦遍地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当然,由于我当时的境况和眼界所限,自然生发不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但毕竟也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