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民诗话》第四章: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108——113)

(2006-12-20 10:10:53)
分类: 《平民诗话、突围散章、等》

一佰零八

 

沈浩波(1976年生于江苏泰兴,民间诗刊《朋友们》和《下半身》的发起人)也是在“盘峰诗会”上出尽风头的民间诗人之一,他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有,《她叫左慧》:“她叫左慧/左右的‘左’/智慧的‘慧’/我们有时叫她‘左’/声音洪亮清脆/仿佛回到文革时期/又仿佛她是/穿着绿军装的美丽姑娘/或者有时叫她‘慧’/声音一样洪亮清脆/仿佛回到八十年代/在理想主义的温情时刻/这个名字熠熠生辉/当然我们通常还是叫她‘左慧’/这时声音略微低缓/但依然生动活泼/洋溢着灵气/让人联想到‘秀外慧中’之类/美好的形容词/并且让人进一步想到/她之所以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定是因为她叫‘左慧’的缘故/她之所以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中/还能‘扑哧’‘扑哧’的/不断笑出声来/就像鱼儿吐出自由自在的水泡/一定也是因为/她叫‘左慧’的缘故/那么她在这个/枯燥无聊的排版打字车间/已经工作了整整五年/难道也是因为她叫‘左慧’的缘故吗/而当她好不容易脱下车间里的白大褂/换上的却是一套/暗黑色的西装制服/她站在工厂门口/活象一口陈旧的黑匣子在等候认领/这难道也是/因为她叫‘左慧’的缘故吗”。

 

 

一佰零九、

 

侯马的代表性作品有《种猪走在乡间的路上》,我在《平民诗话》第二章已经摘录并介绍了他,这里便不再重复。车前子(1963—)也是这一时期开始比较活跃的诗人之一,《日常生活——个拐腿的人也想踢一场足球》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每扇门里摆满了‘世界杯’/我也想踢一场足球了/或者把足球/抱在胸前/像抱着一捧水果/于是就想到结婚//这唯一不意外的奇迹/娶一个健康的女子/若干年后的若干年后/我就有一个儿子/这唯一不意外的奇迹/飞跑在足球场上//就像我自己正跑着似的/坐在栅栏外/我温情地观看/阳光金黄/草坪碧绿/射门:我儿子就像我/把一个个字/填进格子一样自然/足球滚过身边//我抚摸着枯萎的右腿/注视着足球滚远/滚得远远/一直滚到我结婚之前/现在的桌边/叫我去想以后会遇到的好事/真忍不住要哭上几声/一个拐腿的人为了踢一场足球”。

 

 

一佰一十、

 

宋晓贤(1966—)1992年开始诗歌写作,也是在90年代比较活跃的诗人之一,代表性作品有《1958年》:“这一年,春季大旱/谁也挡不住/土地开裂,露出/干枯的肚肠//老鼠逃出米缸/庄稼颗粒无收/我们的好乡长/为了不让上级失望//连夜派人把耕地/先漆成草绿/再涂成金黄。”

 

 

一佰一十一

 

唐欣(1962—)也是90年代较为活跃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性作品有《怀古》:“瞑想古代/反抗时间//那里,明月松间照/派泉石上流/高僧粗布衣服/一口土话,言简意深/朝闻道,夕死可矣//几个朋友,围火炉吃酒/谈太白诗,道子画,猜拳行令/伶人弹筝,弹琵琶,远处可以闻笛/耳热之际,抨击朝政/皇帝小儿傻蛋一个//雪天,一袭黑斗篷/独钓寒江,一无所获,尽兴而归/或打马深山,惊起宿鸟/高飞在灰色天空/到月黑风高之夜/强盗杀人放火,我紧闭门窗/或读禁书,或临名家字帖/在古代,秉烛夜读,红袖添香/休息时,吃点心,喝莲子粥/书童聪敏,丫环伶俐/妓女能歌善舞,颇通诗文/农民安居乐业/有钱便去求学//春日踏青,夏日赏荷/秋天一骑瘦妒/遍游名山大川/一路赋诗,碰到剪径强人/念我读书人高抬贵手/半袋碎银,回家尚未使完//古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人入朝作官/有人隐居山林/还有的任性胡来/最终成了圣贤,怪不得/失子曾道,郁郁首文哉/吾从周,克己复礼云云/冥想古代,白日梦一场/人曰:傻冒也”。

 

 

一佰一十二、

 

进入20世纪以来,诗歌代际划分的概念不断被提出,如“中间代诗人”、“70年代诗人”、“80后”,等等,与此相关的,还有“美女写作”、“网络写作”,诗歌社团、流派相继诞生,而后悄悄消亡,网络诗歌的兴起,使写作与发表变得简单,交流变得方便,炒作变得容易;随着“眼球经济”的来临,“美女写作”的市场也得到很好的“开发”,但与此同时,人们反而更加难以分辨出诗歌的优劣与真伪,在这个崇尚快餐文化的年代,要做一个优秀的诗人,或者一个优秀的诗歌读者,都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2006年以来,相继发生的几起诗歌事件,引起了诗人们的反思:诗歌究意有没有理由存在?为谁而存在?以何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等等,这些原本不值一提的问题竟然变得万分的复杂起来。同时,一部份热心的诗歌读者也参与了进来,与诗人们讲行讨论,也许这种对话本身就是极为可笑的,但诗歌毕竟丰富了生活,或者说,在这个拜金的、媚俗的、人们普遍心情急燥的社会,诗歌毕竟充当了清凉解火的角色,或者说很好地打发了一些人的无聊时光。

 

 

一佰一十三(代后记)

 

有人问我,人家能背古诗,不能背现代诗歌,为什么呢?是不是现代诗歌不如古代诗歌优秀?我笑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古诗流传多少年了?它们是从浩如烟海的篇什中挑选,几经淘汰而保存下来的,怎么能拿现代诗歌短短一佰年的历史跟古诗三千年的历史相提并论呢?但是,虽然明显的没有可比性,我还是希望看了这一章里的部分作品后,大家也能会心一笑——现代诗歌,也有永恒的经典。相信三千年后,公证的历史将会给人们留下更多的经典诗歌。当然,由于本章与现代诗歌发展史同时提及,为了忠于诗歌史,或者说把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些有意义、有创造性价值的诗歌留下来,我这里选的一些诗歌,也许有些是大家不喜欢的(我本人也有好一部分不喜欢),但这些诗歌确实都是曾经在现代诗歌的发展史上具有影响的,在特定的时代,总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有的诗歌,是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要求的,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同时,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对于每一个诗歌流派,我都只选其代表性的诗人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二,其余只好忽略不计,我认为这样是合理的。因为每个流派都有他的优长和局限,每一个流派,大多数或绝大多数诗人都是平庸的,只有少数是优秀的,如果有杰出的诗人,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同时,由于我个人的阅读限制,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被选进来,这也很正常,希望有心的朋友能够为我提供更多的线索,我将不断修正此章。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90年代以来的诗歌文本,我选得较少,原因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诗人都还年轻,虽然他们现在不一定有精典的作品面世,但他们的继续写作,将证明他们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过早提出或者找出他的代表性作品,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极有可能是危险的;二是这时出现的部份优秀诗歌文本,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高度赞扬,但是否为精典性作品,还有待历史来筛选;三是因为,当代人无法写当代史,诗歌史自然也是如此,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偏差,或者说骂名,我只有保持沉默。但无论如何,历史自有它自身运动的轨迹,并非按某人或者某些人的指令或主观愿望向前发展的。尽管我这里的言辞有偏见的成份,但亦无损现代诗歌历史的正常发展。

 

 

2006101728日初稿,于贵阳

 

 

长篇连载,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