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逍遥教主
逍遥教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469
  • 关注人气:22,8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民诗话》第四章: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59——64)

(2006-12-14 12:44:23)
分类: 《平民诗话、突围散章、等》

五十九、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现旅居海外)是《今天》的创办者之一,也是最具影响的朦胧诗代表之一。他于70年代初开始写诗。《回答》这首影响很大的诗歌就发表在1978年的《今天》创刊号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首诗后来于19793月被《诗刊》选载,诗歌严肃而又悲壮,表达了一种怀疑、否定的精神和在理想世界的争取中,对虚幻的期许,对缺乏人性内容的苟活者的拒绝,在悲剧性的抗争道路上,表现了“觉醒者”的内心紧张冲突、历史“转折”意识和“反抗绝望”的精神态度。他的代表作品还有《迷途》:“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触电》:“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当我和那些有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它们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我不敢再和别人握手/总把手藏在背后/可当我祈祷/上苍,双手合十/一声惨叫/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烙印”。《触电》写于1985年左右,想象的空间更足,写得非常出色。

 

 

六十、

 

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祖籍山东鱼台,生于山东朝城,1965年开始现代诗歌写作,1978年开始使用笔名食指)也是朦胧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但他在80年代前却经常被忽视,直到80年代后期,一些诗人把他“挖掘”出来,称他是“开辟一代诗风的先驱者”,他的作品才得到更多的出版机会,人们也才发现他对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来说的重要性,他也就因此成了“新诗潮”的前驱式人物,同时他的诗歌艺术也得到极高的评价。写于1968年的《相信未来》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最为读者熟悉,后者记录了青年学生下乡插队,离开城市居住地的情感和心理反应。《相信未来》全诗是:“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首诗被有些人认为是“现代诗史上的一座丰碑”,当年也曾在知青中被广泛传抄,深受读者所喜爱。在夜深人静时轻轻地吟诵这首诗,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在黑暗的年代中独自醒来的灵魂在唱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于 19681220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这首诗也一直作为精典在民间传诵,诗歌的永恒性在于:这里的北京不光是食指们知青一代最后的北京,对于我们以及下一代人来说,这北京也是最后的

 

 

六十一、

 

芒克(1950年生于辽宁沈阳,19691976年在河北白洋淀插队,1970年开始文学创作)也是《今天》的创办者之一,朦胧诗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核人成员之一,他和多多是在白洋淀乡村居住时间最长、后来又仍保持联系的诗人。《阳光中的向日葵》也被看作是他的代表作:“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在把头转向身后/它把头转了过去/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它了吗/你看到那棵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去看看/你走近它你便会发现/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接在一起的/你走近它你顿时就会觉得/它脚下的那片泥土/你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六十二、

 

多多(1951生于北京,原名栗世征,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1972年开始写诗)也是朦胧诗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核人成员之一。1988年,“今天文学社”授予他首届“今天诗歌奖”,授奖理由是:“自70年代初期至今,多多在诗艺上孤独而不断的探索,一直激励和影响着许多同时代的诗人,他通过对痛苦的认知,对个体生命的内省,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他以近乎疯狂的对文化和语言的挑战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写于1973年的《致太阳》一般被看作是他的代表作:“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给我们洗礼,让我们信仰/我们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后死亡/查看和平的梦境、笑脸/你是上帝的大臣/没收人间的贪婪、嫉妒/你是灵魂的君王/热爱名誉,你鼓励我们勇敢/抚摸每个人的头,你尊重平凡/你创造,从东方升/起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钱!”他的诗歌技巧老到,入诗的角度更加奇妙,这首诗深深地震憾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六十三、

 

顾城(19561993,籍贯上海,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亲顾工下放山东农村,1974年回到北京,80年代以后生活在新西兰等国,199310月,在新西兰的激流岛杀害妻子谢烨后自杀)是《今天》及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被称为“天才诗人”、“童话诗人”,他不满10岁就开始诗歌创作,代表作有《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因既包含了对“文革”的批判,又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而受到各界异口同声的赞赏。《墓床》也可当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他对于死亡的从容,震撼着人世的每一颗脆弱的心。

 

 

六十四、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龙海人,19691972年在闽西上杭插队,1971年开始诗歌写作)因70年代末认识了北岛、江河、顾城、芒克等人而成为《今天》的撰稿者,她同时也是朦胧诗最具代表性的杰出诗人之一。19794月,她的刊载于《今天》的《致橡树》被《诗刊》转载,这是她第一次在官刊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学》“关于新诗创作问题”围绕她的作品展开的讨论,把她放到“新诗潮”的中心位置。她的代表作有写于19773月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谚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汉朝、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为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诗歌用一连串的比喻性判断句来强调女性对独立个体人生价值的追求。其它代表性作品还有写于19804月的《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也许——/就在那里牺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还有《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优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盼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首诗因表现了对女性长期受压抑的愤慨和悲哀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