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民诗话》第四章: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36——42)

(2006-12-09 16:24:46)
分类: 《平民诗话、突围散章、等》

三十六、

 

要了解中国现代诗歌史,自然也会涉及到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诗歌发展状况。近代以来,台湾、香港、澳门先后沦为日本、英国、葡萄牙的殖民地,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外来殖民统治,使它们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呈现出与大陆不一致的发展状况。社会的割裂带来了文学的分流,使得现代诗歌也按各自不同的形态发展,但无论如果,它们总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总在丰富着中国现代诗歌。特别是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跟大陆有着血脉相连的亲缘,台湾人民无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民俗信仰、语言形态和文化心理,都和大陆相一致。而台湾现代诗歌的发生和发展,也跟大陆无大异。20世纪20年代,在大陆的“五四”文学运动推动下,台湾也迎来了“诗体革命”。从1921年开始,台湾文化协会及《台湾》、《台湾民报》等报刊相继把大陆“五四”时期的文学运动情况、作家、作品、现代诗歌文本和理论介绍到台湾,胡适、郭沫若、刘半农、俞平白、冰心、徐玉诺等人的诗歌作品和理论作品也都陆续在台湾出现。1924年,台湾最早的白话文杂志《台湾民报》开始逐期发表施文杞、杨云萍、张我军等人的现代诗歌作品;1925年,发表现代诗歌的园地扩展到刚刚创刊的台湾第一个文学杂志《人人》;同年,张我军的诗集《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这是台湾出版的第一本现代诗歌个人诗集,也是第一本新文学作品集。1926年,《台湾民报》举行了第一次全岛性的现代诗歌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到现代诗歌50首,这成为台湾首次有一定规模的现代诗歌创作活动。台湾现代诗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进入30年代,台湾迎来了现代诗歌创作的繁荣期。

 

 

三十七、

 

20世纪30年代以来,台湾创刊的文学杂志逐渐增加:《南音》(1923年创刊)、《台湾文学》(1933年创刊)、《福尔摩沙》(1934年创刊)、《台湾文艺》(1934年创刊)、《先发部队》(1934年创刊)等,为台湾现代诗歌的创作者提供了充分的发表园地。这段时期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现代诗歌的作者就有50多人,并开始了一些有自己特征的诗人和不同风格的现代诗歌作品,这些诗人的创作奠定了台湾现代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传统和多元化的艺术基本,他们一般提倡“抒写真性情的艺术观念”和“为人生”的诗歌主张,这和大陆“五四”时期的艺术主张相同。还有一部分诗人受到现代主义影响,写出不少“超现实主义”的诗歌作品,他们注重“知性的叙情”和意象的经营,拓宽了台湾现代诗歌的艺术视野和表现方式,丰富了台湾现代诗歌的艺术积累。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互相磨擦、冲撞,传统意识、本土意识和现代观念互相纠葛、冲突、互补和转换,不断地推动着台湾现代诗歌的发展。但这一时期较短,也没出现什么非常成熟的、精典的现代诗歌文本。1937年,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一繁荣时期即告中断。为了配合侵华战争,台湾殖民统治者加紧严历的控制和压迫,全面查禁中文报刊,取缔汉文教学,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诗人也受到迫害。现代诗歌的创作受到了严重的挫伤。

 

 

三十八、

 

20世纪40年代,随着台湾的回归祖国,光复后的民族意识高涨,台湾掀起了一个中华文化的复兴热潮,一大批大陆作家、诗人来到台湾参与文化重建,现代诗歌开始复苏,但是他们也改变了台湾诗坛的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大陆的诗人成为推动台湾诗歌发展的活跃力量。他们所受的是“五四”现代诗歌的哺育,也使台湾现代诗歌的发展与“五四”诗歌传统更密切地沟通起来,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大陆以外的一个重大支流。但这个复苏期也不长,随着40年代中期国民党政权的迁台,当局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严历的控制政策,鼓吹“反共”的“战斗文艺”,诗坛随即进入一片荒芜之中。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住现代诗歌的发展,相反,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台湾现代诗歌反而得到惊人的发展,掀起了“现代主义诗潮”运动,诗歌成了台湾现代主义的主流。这首先有赖于50年代台湾当局从军事、政治到经济对美国的全面依赖,西方思想大量涌入台湾,让台湾诗歌界能够有一个广泛而充分地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的机遇和环境;其次,台湾经济的畸形(当局受到美援和美、日国际资本的扶持,含有半殖民地经济色彩)发展使得经济结构转型,一个中产阶级的出现,使与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价值观念对峙的现代都市文化意识逐渐成熟,为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台湾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而台湾当局的禁绝“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联系又切断了台湾诗人与新文学的脐带,迫使他们只有向“后”看——研究古典,或者朝“外”看——从世界文学中寻找滋养,现代主义也就成了诗人们追逐的方向。

 

 

三十九、

 

作为运动的现代主义诗潮,在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共经历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以纪弦19532月创办的《现代诗》为发端,到1956年纪弦发起成立“现代派”为高潮。《现代诗》初为月刊,后改为季刊,19561月出满12期时,纪弦在台北发起召开现代诗人第一届年会,正式宣布成立“现代派”,最初加盟者83人,后增至102人,成为台湾现代诗歌最具声势的一个团体。发起人纪弦,并由叶泥、郑愁予、罗行、徐允达、林泠、小英、季红、纪弦等担任筹备委员;其他成员还有李莎、白荻、辛郁、蓉子、罗门、商禽等,宣称“我们认为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后来这条宣言引发争论,人们大都认为这条宣言非常不恰当,并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直到1962年,在各方面的批评下,纪弦宣布解散“现代派”,《现代诗》也于19642月停刊,这一有重要影响的诗歌团体才逐渐消亡。

 

 

四十、

 

纪弦(1913—,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祖籍陕西,生于河北清苑,1936年与戴望舒、徐迟等在上海合办《新诗》月刊,1948年到台湾,1976年移居美国)是台湾“现代派”的发起人,也是台湾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对台湾现代诗歌有着毋庸置疑的开创性贡献,他所标志的是整个汉语诗歌一个时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现代主义的开始,而他本人正是在这种转折中走向成熟的。他为现代诗歌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文本。比如《人间》:“那些见不得阳光的,/给他一盏灯吧!/那些对着铜像吐唾沫的,/让他也成为铜像吧!//而凡是会说会笑的/洋囡囡似的可爱的小女孩,/请抱着丑小鸭米老鼠和狗熊/走进我的春天的园子来;/只要不是塑料不是尼龙/也不是赛璐珞做的,/都可以吃我树上的番石榴。”比如《勋章》:“月亮是李白的勋章。/玫瑰是Rilke的勋章。//我的同时代人,/有挂着女人的三角裤或乳罩的;/也有挂着虚无主义之类的。//而我,没得什么可挂得了。//我就挂它一枚。/并不漂亮,/并不美丽,/而且一点也不香艳,/一点也不堂皇的/小小的螺丝钉吧。//因为我是一个零件,/我是一个零件小小的。”《你的名字》:“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如日,如星,你的名字。/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啊啊,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大起来了,你的名字。/亮起来了,你的名字。/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比如《雕刻家》:“烦忧是一个不可见的/天才的雕刻家。/每个黄昏,他来了。/他用一柄无形的凿子/把我的额纹凿得更深一些;/又给添上了许多新的。/于是我日渐老去,/而他的艺术品日渐完成。”纪弦留下的优秀诗歌文本实在太多,这里不便一一摘录。

 

 

四十一、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生于山东)是早期“现代派”的积极拥护者和筹备委员之一,对台湾现代诗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他贡献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文本,也深受读者的喜欢。在五六十年代,他是台湾诗集卖得最好的诗人。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这首精典作品《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首诗曾在台湾的读者中传诵一时,还曾被台湾歌王罗大佑谱曲演唱。

 

 

四十二、

 

商禽(1930—,原名罗燕,又名罗砚,另有笔名罗马,四川珙县人,现居台湾)也是“现代派”的早期成员之一,被认为是台湾最早的真正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又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第一散文诗人《长颈鹿》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那个年轻的狱卒发觉囚犯们每次体格检查时长的逐月增加都是在脖子之后/他报告典狱长说:‘长官,窗子太高了!’/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不,他们瞻望岁月。’/仁慈的青年狱卒,不识岁月的容颜,不知岁月的籍贯,不明岁月的行踪;/乃夜夜往动物园中,到长颈鹿栏下,去逡巡,去守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