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民诗话》第三章:榕树下最佳(98家)诗歌欣赏(82——87)

(2006-12-06 16:44:30)
分类: 《平民诗话、突围散章、等》

八十二、

 

“你走之后,我买了十二朵玫瑰/看它们怎样吮着彼此的柔软/怎样从纯粹到结满暗郁的表情/这些花不屑于我的苍白/我睁眼睡觉,用盐水说泪意/说你走后再没有消息//我必须见证这些/一个人的黑夜和阴雨天/有人穿棉衣,有人沿街叫卖腊梅/我知道你很热,喝醉了酒/想我,目光折远折近//我期望它们能在垂落的方向/记得专注的凝视和款款的姿态/我用两倍的温暖来燃烧/亲爱,你不是火药/你是失眠的节奏//我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像巨大的容器,空腹/看着想要的甜一口一口老去/然后撕裂精心制造的疼痛/日子就这么高贵起来//我总是写陈旧的诗行/反复说冷,你依然是我的难过/是带着忧伤身份的药引子/我说听不见了/那些频繁响起的敲门声”,这是哈尔滨女诗人兰逸尘2003年发表于榕树下的《远行人》,诗歌写得忧郁,哀怨,用词圆润,断句和语言都富有乐感,显很更有韵味,自有一股凄凉之美。兰逸尘,原名王丽娜,1980年生于哈尔滨,籍贯江苏,现居长安,自由撰稿人,她说自己是“一个海水质感的女子,深邃沉寂、纯净透明。”她在自己博客中有一个简介是这样写的:“降生于已未年 腊月十七;3岁成为花样滑冰运动员;5岁右眼失明;10岁双耳失聪;12岁退役;16岁家庭变故;18岁开始写字,养家;21岁接触网络;22岁开始写诗;24岁成为人工耳蜗植入者;25岁正式做自由撰稿人;决定这辈子和文字相依为命。”我选榕树下诗歌的时候,一直不敢选她的诗歌,因为兰逸尘在榕树下有许多崇拜者,或者说追随者,怕一个选得不好,便会引起非议,因此一拖再拖。2003年她任华语现场编辑的时候,我们曾经同事,当时她任诗歌编辑部主任,后她离开华语,自立门户,开办了《逸尘谷》社团,我则接班,任诗歌编辑部主任,并主要负责诗歌典藏栏目,现在想来,好像是过了很久的事了。2003年,兰逸尘的情诗曾一度成为榕树下的独特风景,因为她的委婉,因为她的真情写作,用心灵歌唱。我们再来看一下她2003年发表的《拥抱》:“等到灯亮起来就可以抱着你/抱紧一丝羞涩,听夜娘低沉的拉琴/我的眼睛亮晶晶,我是你美丽的姑娘/垂着头等温暖的唇,等一室囚禁//亲爱的,请你抱着我,我像留恋春天一般/留恋你的气息。五月的榴花欲燃/谁家的女子私藏一朵/心事微涟,任风吹,任风吹//我醉倒在虚构的词里,衡量一只手臂的距离/然后停步,你让我对某个怀抱朝思暮想/蔷薇花,蔷薇花,把它种在思念的土壤/会不会一瓣一瓣纠缠着拥抱//我想被时针系牢,可以淡泊想你的疼痛/追赶唇畔的某个名字,那是唯一的线索/是我在手指合拢的时候,可以温暖自己的源头/我装作不经意,踩上凸起的石子/就这样,光明正大,扑向你”,正如刀尘起舞在后面的评论:“都有意踩上一颗石子让自己摔倒了,还‘正大光明’地扑向你?哈哈,只有女子,才有这般的技巧,才有这般的幸福。”这么美的情诗,难道还不足以打动你吗?兰逸尘一向是低调的,我写我心,让别人说去。如此,我也不想打扰她。

 

 

八十三、

 

据我所知,榕树下有两年是诗歌的高峰期,一个是2001年,一个是2003年,在这两年里,榕树下好诗不断,优秀诗人层出不穷,很是辉煌,我在这一章里所选的作品,很多都是在这两年发表的,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里我再选一首,是湖北十堰的小诗弟糊涂娃子2003年发表的《十二月》:“十二月的断章,总有着/重生的欲望/一个乞丐的死亡/塞不进人们的记忆/可我,总会记得路旁/那个乞丐分分秒秒的/守望//一杯黑土/半棵枯树/触动着/这个季节里诗人/塌塌的鼻梁//第二根烟的第一口/总让我喉咙瘙痒/和这个季节一样/都在我喉咙里/流浪”,诗歌的感觉很好,很美,诗意很浓,节奏也很好。娃子的作品基本上发在诗情画意社团,可惜我跟他联系不多,了解也不多,只知道他当时还是学生。

 

 

八十四、

 

古诗很难入白话,因为古今之意像大有差别,两相结合,往往不伦不类,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80后诗友写在墙上的模样2006发表在榕树下的《来生缘》就写得很有意思:“我携竹卷伏案夜读,红烛/萤火暗淡,长影阑珊/斑驳的蔷薇爬满东门铁窗/轻轻挥袖,抖落一夜飞霜//我一身布衣,骨头单薄/屋内的米缸脱瓦,空空如也/举起铜镜邀月,梳一头长发/二十三年风吹不乱//白发几两,心血几钱/母亲为我连夜熬一碗热汤/拿起一双草鞋,刺锈归期/明天赶京,何年何月何时//我一心考取状元,以妻之名/锣声震天,骑一匹骏马凯旋/红娘早已远嫁,三十功名尘与土/成与败,相思成灾,我卧床不起”,诗歌果然也有了悠远的意味,美了。而他2005年发表的《醉打金枝》写得更美些:“我穿上我的褂马绸缎,紫蓝色/在石板路上游游荡荡/我的布帽,几根羽毛游晃/公元1271年,我身在元朝//牌坊的狗朋狐友们齐集,为我摇旗/呐喊,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比试一触即发,我放下手中的扇/一跃擂台,画面空间瞬间转移//正午阳光明媚,日月星辰/我把衣袖优雅扬起,磨墨题诗/挥洒,三两蝴蝶翩翩起舞/邻家的青衣姑娘对我婉言一笑//举起酒杯曲身敬礼,虔诚/几柳长须爬行在我的脸侧,阅历/今朝,搂着我的妻子乘风追月/少许失意,醉打金枝”,诗歌意像结合得很好,语言又不失干净、奇特,确实是一首好诗。写在墙上的模样,原名徐广进,广东人。

 

 

八十五、

 

我很怕写同题诗,更怕接龙、临屏之类的诗歌活动,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限制,就像写命题作文,而诗歌应该是有感而发的。不过在诗歌界,类似的活动总是不断在搞,也有许多人参与,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增加交流、互动,这是一种好事。还有一点是,同题诗也有很好的,比如诗友环佩叮铛2005年发表在榕树下的《屋檐下的冰凌》:“冬天给冰凌的/不是蓝色天空开出的太阳花/是些风,灰色。以及严寒/我只有这些,全部给你//人们的一些揣测与真相无关/就象你的冷/是小冰人的暖//你看她慵懒的打呵欠/光着小脚在屋檐下荡秋千”,诗歌毫无做作,显然是有感而发,语言很干净,也很有回味,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同题佳作。环佩叮铛,女,湖北人,现居东莞。

 

 

八十六、

 

“零六年一月一日,清晨/有零碎的脚步在门外走动/有些许热气顶动水壶的铁皮盖/有无以复加的歉疚装进信封邮寄到远方//他反复的把玩着那枚邮票/他猜想,涂上胶水后/所有的记忆都将被篡改”这是网名叫“2080”的诗友2006年初发表在榕树下的《小叙事》,一月一日,是旧的一年结束,也是新的一年开始,淡淡的忧郁,你不知道这一天究竟代表着什么,也许什么都是,也许什么都不是。诗歌的空间正好也这么足,短短七行,任你想像。

 

 

八十七、

 

“弯弯的月亮/今晚你爱谁/今晚的海滩/我们的波浪多么狼籍一片/你不曾照见”,这是任东风2002年发表在榕树下的《弯弯的月亮》,这样的诗歌,语感是多么的漂亮,谁说口语诗没佳作呢?“我们的波浪多么狼籍一片”,亏他想得出来。任东风,原名叶悼,他同年发表的另一首《一生何求》也很好:“我认为/自己还算是个热血青年/爱情问题/还应该认真对待/具体落实/不能像我们的身体/既不爱我/更不爱你/简直就是徒留关系/瞧瞧我们买回来的空心菜/只有婚烟关系/没有事实真象/如果你说爱我/那一定纯属虚构/即使虚构的话/听起来/多么荡气回肠/多么诚恳/多么分道扬镳”。在诗里,诗人对语言进行了再造,“如果你说爱我/那一定纯属虚构/即使虚构的话/听起来/多么荡气回肠/多么诚恳/多么分道扬镳”,这样舒畅而又奇特的语言,怎能教人不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