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民诗话、突围散章、等》 |
五十一、
我以前看书,凡书中精典的句子,总是要把它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仔细品味,其中原来有许多乐趣。就像我现在看到好的诗歌,总是要把它们转到自己的文件夹,有空的时候就去吟读赏析一些,比看到自己写的诗歌还高兴。好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分彼此呢?能欣赏到别人辛苦写下的优秀作品,不更是一种享受吗?
五十二、
我少年的时候,家里原来有养鱼,每到晚上,我总是自告奋勇地替父亲到几里外的鱼塘去看守,以防不良盗贼的光顾。那时我既喜欢看书,又喜欢写诗,常常点着蜡烛到深夜也不想休息。父亲老是说我体贴他,其实他又哪里晓得,我天天都在花他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买蜡烛呢,并且笔和纸也用了不少。
五十三、
写诗歌评论的人,有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的人,能够借阅读、批评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也对他人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这是利人利己的事;第二种境界的人,能够借阅读、批评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自我反省,虽然不一定能够给别人帮助,但是对自己有益;第三种境界的人,能够借阅读、评论别人的作品来指出他人的不足,虽然自己不一定能够写好诗歌,总是对他人有所帮助;第四种境界的人,自己既然从不写诗,也不管他人的诗歌写得如何,只是热衷于评论,却不知道写评论是为什么,这种人没什么意义。
五十四、
《龙鳞诗刊》创刊的时候,我们几个编辑曾邀请福建最著名的诗人舒婷做顾问,谁知她回答说:谢谢你们对于诗歌的热爱,谢谢你们还能够想起我老太婆子,但是我离开诗坛太久了,怕是不适合了。我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后来又看了一些评论贵阳女诗人唐亚平的文章,说她这些年来不大写诗,是很明智的选择。我觉得很对。写诗的人,就像大海一样,有高潮期,却也有退潮的时候,急流勇退的人,历史并不会就把他曾经的丰功伟绩全部遗忘掉,倒是那些明知江郎才尽而又死不甘心的人,拼命的勉强支撑,苦苦写作,却是吃力不讨好,让人家把他以前的才能也一并怀疑了,何必如此自找没趣呢?
五十五、
我的朋友,80后诗人风来满袖,我曾经有一阵子聘他为平民诗社的总编辑。这两年常常在各大网站看到关于他的报道,都是如何如何自己省吃简用,而把辛苦赚到的稿费全部拿来赞助贫困学生的事迹。前几天我又看了一篇报道,说他为了一些贫困学生,又要到一些高校去作主题演讲,想要唤醒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贫穷的人。有人评论他的诗歌写得非常好,是80后最有潜质的诗人。我认为他的为人要更好些,真正的诗人就应该这样。不要老是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干那些无病呻吟的蠢事,否则的话,就算诗歌写得很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我非常喜欢风来满袖这个诗人。
五十六、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我曾经到全国各地去流浪,吃了不少苦头。有一个夏天我在广州流浪的时候,因打抱不平而跟人吵架,被带到派出所,后来反而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送进收容所、遣送站,后来又被转到,由遣送站发电报到各人家里,让家人带钱来赎人。几天后是父亲赶到的,他这辈子就这次出门最远了,我看到他时,注意到他头上的许多白发,不禁哭了。后来我写了一篇题为《夏日里的雪》的散文,说的就是这件事,发表在北京的《希望月报》杂志上。这些年来,我写了不少关于父亲的诗,没有一首能够表达我对父亲的敬爱和歉意。
五十七、
我年轻的时候四处流浪,自己吃了不少苦,也看到不少悲惨的人,都不是普通的人能够经历的。我自己曾经睡过马路街头、捡过垃圾、几次被遣送、甚至“劳动改造”,甚至因为一碗白米饭而向人磕头,被欺骗,被羞辱,被冤枉,什么苦都吃过,十分的狼狈。也曾看到许多比我还苦的人如何过着非人的生活,被苦难折磨。后来我停止流浪的时候,就立志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而现在有些写诗的,受一点点委屈就开始埋怨世界不公了,吃一点点苦头就开始叫苦连天了,自己不思改进,反而整天咒骂老天无眼,埋怨社会风气不良。难道世界以前就不是这样的了吗?我认为诗人至少应该比常人坚强一点、乐观一点;诗人不应该让苦难的生活踩在脚下,任环境折磨;诗人应该更能够认清生活的本质,努力用艺术的手段来感化一些原本善良的人,以达到改良环境、改善社会的目的。
五十八、
有人问:是不是诗歌知识越丰富、写诗的技巧掌握得越牢固的,写出的诗歌就越好呢?我说:那也未必。我曾经看到许多以前名震一时的老诗人现在还在坚持写诗,不过他们现在写的诗歌可真叫人惨不忍睹,真是一点个性都没有了啊。我觉得写诗应该是年轻人的事,40岁以前的人年轻力壮、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跟传统思想作斗争,又加上思维敏捷、胆识过人,故常常能够写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之作,很有历史价值。40岁以后的人,棱角都被生活磨光了,脾气都给岁月消化了,性格都被传统同化了,再加上年纪大了,有一些虚名了,经不起别人的批评了,做事写诗都是圆圆滑滑的,看去平平稳稳、厚重严实,好似无可非议,其实一点特色都没有,他们都开始有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思想了啊。纵观古今得以流传的佳作,又有哪些不是年轻人写的呢?所以我说,40岁以后还不懂诗歌的人,再学习写诗就有些晚了。
五十九、
又有人说:我瞧现在有些80后的诗歌写手,诗写得不错,评论尤其写得好,他们真的非常优秀。我深不以为然,80后出生的人,至今最多也就二十余岁,我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朝代有谁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以写评论做学问闻名了的。因为写评论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有一套非常严谨的程序,需要非常渊博的知识,要有非常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非常丰富的人生阅历,要有作学严谨的态度和百烦不厌的工作作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哪能一下子就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呢?我觉得写评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适合年轻人来干。
六十、
有人问:写现代诗歌需要押韵吗?我说:现代诗歌虽然相对自由,没有严肃的格律约束,但相关的节奏美还是要有的,否则又怎么能叫诗歌呢?诗歌者,节奏感强、意境美、想象丰富、易于吟读歌诵而又有深刻意义的。我也许是早期受古诗的影响太深的缘故,现在写诗时,常常于无意间就把韵给押上了,有时写好后才发现押得太多了,不够自由,生怕太死板,还要想方设法的把一些有韵的改成没韵的。前几天与贵州诗人、于坚的大学同学行天(姜大牙)在茶馆喝茶时谈起此事,他竟然也是很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