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钟华魔鬼训练教学
主 讲:于钟华助 教:郭彪(浙江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盛杰(浙江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课时间:2007年8月15日--30日(8月14日下午2点报到)
每天: 上午8点30--11点30 下午1点30--4点30 晚上6点--9点
上课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杭州市天目山路34号)
---写在于中华魔鬼训练营招生前面
齐玉新 去年行草展结束以后在杭州结识了于中华,于是有了一种感叹----于中华的确有才华!尔后的日子里,和于中华又接触了几次,每次接触都是愉快的,这种愉快来自我的获益。说实话,我见过大大小小的名家多了,林林总总的博导教授多了,但是像与中华这样和我侃书法甚至侃的我都眼睛发直一个劲点头称是的人不多。因为,毕竟于中华读遍了万卷书,他能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的和你说书法,毕竟他追随陈振濂先生,耳濡目染得接受了陈先生那么多的新思维以及思维的方式,所以听于中华侃书法真的长学问,起码我受益很多!我曾经和他说过:你的这些关于书法的想法如果们在肚子里面是很可惜的事情。于是在我的多次忽悠下,中华终于鼓足勇气肯把自己多年研制的成果拿出来。虽然这个工作室仅仅招收十名学员,但是我想着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书法不在于你苦练,技法的东西容易解决,而到了一个高原期,新思维理念的诸如可能会改变一个书法家前进的道路,甚至对你受益无穷。我觉得于中华这个工作室的培训就应该是这种。15天的时间,在美丽的杭州,如果仅仅听听于中华侃书法都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如果能结识于中华以及其他的同道,我都觉得是一件快事!不过大家别听我忽悠,于中华到底如何,还是私下打听打听中国美院成教的学员们,让他们告诉你。八月,在天堂杭州与魔鬼共舞,你动心了吗?
魔鬼训练营”----------第一日
上午理论描述:一、对二王书风在古代书法品藻中逸格地位的确立: 1.白蕉与沈尹默的比较:沈尹默近于唐法,白蕉近于晋法 2.唐代中后期,书论中“逸格”的出现:
李嗣真《书后品》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怀瓘《画品》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二、逸格风格的语言描述: 别具一格 不守常法 出人意表 “笔简形具,得之自然”三、笔简形具的阐释及具体到二王用笔训练训练展开:训练一:从《集字圣教序》中寻找若干横划以及竖划,在不出现多余动作的情况下达到图一要求,做到一笔塑形。训练二:折笔的训练。在不出现多余动作的情况下达到图二要求,同样要求一笔塑形。训练三:在折笔的训练过程中,加大训练的难度系数,连续折笔的训练,如图三所示。参考书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第1版,2004年1月第2次印刷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画品丛书》于安澜
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982年3月下午理论描述:关于“斜执笔”的理论描述 1.沙孟海先生提出唐以前为“斜执笔” 2.中国古代家具史:魏晋南北朝至宋为高桌椅逐渐为汉人日常起居所用(高桌椅为“五胡乱华”时胡人所引入) 3.“斜执笔”的用笔状态语言描述 4.平动用笔,魏晋无提按 5.从文字演变史看“隶变”中笔画的形成 6.从毛笔“物性”看用笔无提按训练展开: 训练四:转笔的训练。如“洞”、“而”、“易”、“贤”……如图四所示。 训练五:连续转笔训练。准确分段并体会锋面自然转换所形成的线条形态。如图五所示。 训练六:连续转笔的实际应用。在《集字圣教序》中摘出若干符合训练要求的文字,如:“於”、“有”、“隆”、“像”、“物”……参考书目: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02年4月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孙晓云,《书法有法》,知识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魔鬼训练营”----------第二日
上午理论描述:笔法史研究(涉及范围:1.魏、晋;2.唐、宋——米芾)一、笔法演变 魏晋以前的书法史本质上是一部汉字演变史,书写方式强调连贯性,汉字、笔法都是趋于实用与便捷使用为目的,其笔法为自然笔法;魏晋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史为书家个人风格演变史,不同于之前的实用,审美成为书法发展的动力,非自然笔法。二、自然笔法1、自然笔法的运笔方式:
裹毫(束毫)与铺毫2、自然笔法的语言描述:
恢复原态,自然之道三、非自然笔法定义:非自然笔法是在自然笔法基础上,加入一系列反映自己美学和审美观念的用笔动作。训练展开:非自然笔法训练训练一:从集王圣教序中找出若干奇形笔画以临摹训练二:将所找出的非自然笔法加以分类,每种类型找出两字精确临摹1.笔画中分段书写2.行笔中加顿3.连接错位4.反手势书写5.内在笔路的外化参考书目:《魏晋残纸书风》,重庆出版社,2000年7月侯开嘉,《中国书法史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黄丹麾
刘晓陶,《艺术中的自然》,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钱钟书,《管锥篇》第三册,中华书局(关于王右军条)下午理论描述:书谱研究一、发现《书谱》中的非自然笔法1、节笔2、断笔3、增笔4、减笔5、并笔训练展开:训练三:1、找出节笔。要求:不同部位的节笔,找出规律。2、按照训练二中的五种分类在《书谱》中找出范字,并增加三种类型:断笔、增笔、减笔。3、节笔放大练习。要求:四尺整张×204、细线前描淡写粗线一按到底,但要能使毛笔回复原态线条力度不等于用笔力度的大小,一想到用力线条已经失败80%参考书目:孙过庭,《书谱》,版本较多启功,《启功丛稿》,中华书局(关于节笔部分)于中华,《节笔研究》谷村熹斋(日),《右军笺》的推想
“魔鬼训练营”----------第三日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临摹上午要求:尽可能保持原大,并注意字距与行距一、关于笔法1、单根线条、线条交界处的笔法不能丧失2、棱角分明、圆转饱满二、关于撇1、短撇2、长撇长撇的几种不同形态:中段加粗、分段书写、绞转下午要求:第一张要求:以字帖大小为限,初步临习,只要求能够将一行字安排于所临字帖高度内。第二张要求:在第一张要求之上,关注字间距和行间距。第三张要求:在前两张要求之上,把点画做到精到。参考书目: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2006年1月韦宾,《唐朝画论考释》,天津人民美术,2007年5月(美)梦娜伯格编,《走向古典诗学之路——相遇与反思:与伯纳德特聚谈》第六章从模式到活力,华夏出版社,2007年1月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华文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