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后撰写:须弥山随笔(连载5)
标签:
张后随笔 |
分类: 中国诗歌笔记 |
作家张后撰写:须弥山随笔
红尘
红尘中到处风传我出家的消息,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不在红尘,也不在寺中。

张后出家了
这首诗是由桑吉写的。几乎在一天之内就引起了轰动,我的电话差点被打爆,都是询问我是否真的出家。我故意不接,让他们急。反正过几天不攻自破。刀留言:@張后《访谈家》杂志创始人接电话啊,教你在庙里做何弄美食养生。安琪则忧心忡忡在几个圈子发问:张后你真出家了?似乎只有P不信,她在一个朋友那里留言说,过不了几天他就会回来了。
……就连好友孙家勋人在非洲也不忘关注:“张后兄,惊闻出家!保重!”未及我回复,他又在自己朋友圈这样写道:紫箫告诉我,张后出家了。微信中点开他我不知道该道“恭喜”还是“保重”。这几年诗写得少,也很少参加,出席诗歌活动,大家见面也不多了。记得2008年回国,张后兄给我了一瓶他结婚时候珍藏的五粮液,20多年前的老包装,在西四环世纪金源的一个地下餐厅,大家且饮且歌。每次不同活动中见面,我们都会欣喜地呼喊彼此的名字。张后兄随和,谦逊,处处与人为善,想他人之想,从未见他和任何人起干戈。总是在大家活动的时候默默地为大家照相。我总感觉他的性格和卧夫有点像,而且都是东北人。卧夫也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他三年前独自登上怀柔的一处山岭,绝食而逝……
附:张后出家了
一场欢宴之后
张后出家了
在巢湖的鼓山闭关
从此七七四十九天
门外风雨交加急雷闪电
门内云淡风轻萤火蝉
听钟而起
闻鼓而眠
一畦汪水一念
一檐清辉一念
一声晨钟一念
一句佛号一念
看背影
离尘烟越来越远
偶然的雨后
张后晒出了寺内的被褥
石栏台阶庭院
花样万千的被褥
是不对俗世外现的风景
却晒出了生活的本原
门里
门外
吃喝拉撒睡
柴米酱醋油盐

出家
其实所谓出家,既不是离家出走,也不是出世。书上说所谓家就是家族、财产、名誉,远离这一切就是出家。
而对于我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出不了家,我贪恋红尘。
盏
驻寺写作计划新来一个小女孩。来自长安。她的名字很有意思,居然叫盏。一盏两盏的盏。一盏酒。一盏茶。一盏灯。
灵宝
黑女是河南灵宝那个地方的人。
关于灵宝我第一次听说,这名字让我浮想联翩,应该有许多传说……比如灵魂出窍。
我或许某一天灵感来袭,写一部类似通灵宝玉的故事。这个倪匡比较擅长吧。
灵宝有故事吗?
应该是有的。
黑女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今生的第一句诗发生在故乡的河滩上。父母亲工作忙,我的童年和少年期很长时间在外婆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入小学时回到镇上家里已极不适应,笨拙而多愁,隐隐感觉失去了一种珍贵的东西。对家的形而上寻觅使年少时光多了几份悲情。自恋伴随着自卑。在对村庄和小镇的比较中建立起来的敏感是脆弱的。我找到的消遣是在开阔的河滩上独自转悠,或者在干泥块上画水仙,把水草从一处移植到另一处……发洪水时,上下一片苍茫,河滩边上的菜地变成泽国。大树、瓷盆、拖鞋、扫把、动物的黑尸在浊流中翻滚。我打一把黑布伞呆呆地看着……
小力
小力其实是个女的,同修的人都管她叫小莉,写这篇随笔的时候,我则喜欢称她小力,我觉得叫她小力,比叫小莉更像一个诗人的名字。尽管她很少写诗,甚至不会写诗。
小力是写童话的,她出版了好些书。其中一部书叫《哪鹅的奇幻之旅》,有五卷之多。最初看到这个书名,以为她写错名字了给我。哪鹅?后来我问她,她说,那只鹅叫哪鹅。哈哈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在鼓山寺印像中最深的是她每每饭后喜欢绕着大殿散步,为此没少让白木“喝斥”。这种“消化食儿”的行为,据说令白木简直无法容忍。
最后,妥协的是小力,小力只好去寺外山阴道上“消化食儿”……
木鱼
那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木鱼,有点像电影《青蛇》中的那只木鱼。每次上殿静贤法师双手执一根木杵敲那只巨大的木鱼时,我都感觉像是挨了一句"棒喝"或者一记闷棍。
巢湖新解
所谓巢湖即是潮乎,潮乎乎乎。39度的高温,挥汗如雨,密不透风!
时间都是静止的,潮乎乎的水也懒得动一下。
登上鼓山塔
郭老大之所以叫郭老大,不是白叫的,他的面子就是一张门票,我和智宏大师跟随郭老大摇着扇子,目不斜视地登上鼓山塔,否则一般人很难入内。
……旋转的楼梯,一共七层,向下所视,那两口池塘,传说中的姑嫂塘,确实是一清一浊。
褒禅山寺
王安石在这里写过一个记,具体写什么我忘了。
绍云长老
绍云长老不老,乃当代为数不多的禅宗大德之一,快八十岁了,慈眉善目的,像我没见过面的爷爷。

观音山
以前是一部电影,现在是一座山。
观音寺,就建在山上,亦称金峰寺,位于和县香泉镇,距城关逾三十里。观音寺据地之胜,前临千顷香泉湖,后倚秀丽观音峰,群山环抱,秀水萦回,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观音菩萨站在山巅,俯视着滚滚红尘。五百年来,一语不发!
界虚
界虚是观音寺的住持,年轻有为,形象又好,是李老先生的外甥,写一手漂亮的书法。
夜里
忽听门外有轻微的脚步声……又不像脚步声……轻轻的去了,由近及远,由远更远!
清风
不到中秋花月圆,菩提树下乘好凉。
我们看到的回忆,都是它曾经的样子。
白木
昨夜梦到白木送我一颗珠子,这颗珠子晶莹剔透,在他手中放光,那光从他手指的夹缝中透出来,一座房屋都掩饰不住。
一个会写诗的摄影师
摄影师中写诗最好的,他自己这样说他自己。
而我却是这样说的,和我睡过觉的几乎都会写诗。
他大笑,他说你这样说出去会引起歧义的。
我说,我要的就是别人的歧义。
刘智宏,一个来自上海的摄影师,在鼓山寺的49天里,天天和我睡在同一寮房。他的呼噜不但不被我拒绝,己经令我妥协。
这一点一点不让我吃惊,让我吃惊的,他居然有一天一本正经地写了一首诗。
一个天亮就扛照相机到处摄影的,居然也会写诗了。
他写到:鼓山寺里的每一片瓦都有各自的沧桑!
就这样一句就把我震撼了……
坐在菩提树下
我坐在鼓山寺的菩提树下,一边喝茶,一边望天上的祥云。似乎无所思无所想。
天上的祥云,如鱼鳞斑。
揭蒂
我写“揭蒂、揭蒂、揭蒂”,P发来微信纠正我写错了。应该是“揭谛、揭谛、揭谛”。
其实也不算写错吧,我嘴上犟,揭谛,亦有叫做“揭帝”,就差个草字头嘛,一顶草帽而己。
谛,读作gā dì,佛教语,去、去经历、去体验的意思,语出大乘佛教鼎盛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般若波罗蜜多咒,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洗耳池
米色周是一个学校老师,喜欢写散文,还会吹一口好笛子。
她带我去洗耳池玩儿,那里是市区,转了一圈竟然找不到车位,后来将车停在一个市场的旁边,我们下车走了过去,她穿着高跟鞋,“踢嗒、踢嗒”在马路上奏出好听的音乐……
据《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5000年前,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个叫许由的人“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方池取名为“洗耳池”,成语(席而恭听)用“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塔影庵
洗耳池对面便是著名的塔影庵,是我见过的唯一一座在市区居民楼环绕中的寺院。古朴的建筑,前后两进院子,我最喜欢大雄宝殿廊柱上的那副对联:
法音洗耳耳无尘
塔影印心心作佛



十指禅寺
与智宏大师一同去庐江的路上,遇到一座大桥,非常漂亮的一座大桥,我录下来发微视频。然后显摆说去庐江,庐江有个冶父山,据说冶父山有座十指禅寺……
视频刚发出就有人纠正道,不是十指禅寺,是实际禅寺。
实际禅寺?实际禅?……寺?
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太不佛家了。我执拗地不肯将十指禅寺改为实际禅寺。
欧冶子、专诸及鱼藏剑
相传春秋时有个叫欧冶子的在冶父山这里铸过剑,它曾为赵王(一称为越王)铸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五剑。又与干将共为楚王铸过龙泉、泰阿、工布三剑。
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鱼肠剑,也称鱼藏剑,顾名思义,能将之藏在一条鱼里的宝剑。即专诸刺王僚所使用的,专诸将鱼肠剑藏在烤鱼的肚子里,在进献烤鱼的时候拔出鱼肠剑杀死了吴王僚,而成为司马迁笔下赫赫有名的刺客人物。
(图片皆由张后摄影版权所有请勿下载他用否则必究)
——————————————————————
邮购张后作品通告
最近刚好老家朋友告诉我,我搬家的时候,尚存了一些旧书(收藏版签名书)在她那里,我不禁喜出望外,有一些热心的读者正四处询问如何才能买到我以前的作品,现有以下两本诗集和一本随笔集、一本访谈录可供邮购。
书卖有缘人,可以通过银行卡或微信红包支付。请纸条私信或微信告之详细收书的邮编、地址,如需快递,请附上您的电话,这很重要,以免投递时出错,有电话较稳妥。
本人微信号:zhanghou518
以下价格包括邮寄挂号费或快递费。
张后诗集《牙齿内的夜色》2005年版50元
张后诗集《草尖上的蝴蝶》2005年版50元
张后随笔集《诗人之梦》2015年版80元(四本包邮特价280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