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后:诗歌是诗人生存的后间

(2015-03-01 09:01:13)
标签:

情感

诗歌

张后

文化

分类: 旧文新贴
雪衣坊
雪衣坊

xueyifangde

读书、写作、摄影,文章发布平台。

 

张后:诗歌是诗人生存的后间


◎秦池


我和张后以及张后的诗区别于其他我所评论过的其他诗人也许在于,后者我往往仅仅是从诗歌文本本身入手的,作为一种“无达诂”的文本,个人的主观意识行为在里面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从诗歌去解读一个诗人的性格也许是困难的。而我和张后则或多或少在网上深入浅出说过几次话。虽然都是写诗的人名单市聊天的时候,我们谈论诗歌反而少,说到人生及其他反而多。单纯从诗歌的角度上看,他对人是谦虚而诚恳的;而从年龄的纵向上看,他对子辈如我又是鼓励和赞誉的。和张后谈话正如读他的诗歌一样,是美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张后应该是个二十七八岁,比我大不了大少的“小大哥”,及至他告诉我他是60年代出生的时候,我不由得暗暗吃了一惊。当然,这种吃惊不是因为他比我想得老,而完全是因为我想得比他小:一个人的文字要比一个人年轻上十岁,这应该是一个相当幸福的诗人吧?

在我的印象里,我最开始读张后的诗歌是在短歌行里。2001年刚上大学,我迷恋过一阵子现代诗,也涂鸦了几首破诗。但是这段时间基本上是一种冲动的写作,因此,对于我的创作来说显得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期间说得上收获也许就是认识了短歌行网站站长柳亚刀,以及其他一些诗人。2002年以后,我基本上从纯文学创作走向了“杂志文学”的创作,期间偶尔率性盲目地写了一些算不得诗歌的诗歌。直到2004年八月,在柳亚刀大哥的邀请下,我介入了短歌行的日常管理。当时在月份同题诗歌里读到他的第一首诗:“我在秋天的树丛中/拾到一滴清露/身体内的一些残叶/无法把它隐藏/恢缓稚∧?划出一道亮眼的弧线/红彤彤的苹果/在树梢格外妖娆/瓦陶上的侍女/微笑着离我,越走越远”(九月)。诗歌短小精悍,秀气逼人,就象用双指在身体上弹拨出来的和谐的乐声。萧瑟如此的秋天在诗人这里是那么的婉约而美,没有一点点凄凉,即使是内心荒凉,也无法抵挡双眼在秋天收拾到清露、格外的妖娆,“离”也是美丽的,圆满的。我突然感觉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譬如闲庭信步了。

然后由于短歌行的一些大哥们的鼓励,我更多地去到各个论坛,这就也有机会更多地读到张后的诗歌了。在我的印象里,张后几乎没有什么太“长”的诗歌,从这方面讲,他的诗歌就更接近诗歌的本义了。而在我个人,在网上读诗歌,我更愿意去读一些“短制”,我认为这既是网络时代诗歌阅读的限制,也是这个时代对于诗歌提出来的新命题,当诗歌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纸媒走向网络,手机等载体,以及当下的阅读习惯时,诗人无可避免要面对这样的尴尬:优秀的诗歌是不是仅仅限制于评论界,限制于圈里,而对之外的人群毫无意义呢?
当然,张后的诗歌的短不是说他的诗歌的承载的浅,的少,相反,诗到语言止,剩下的东西也许更应该留给阅读者,在我看来诗歌是揭露、导向、呈摆、打破而不是牵引进入、整组、秩序,这往往使诗歌脱离了它作为诗歌文本的意义。张后的诗歌的意义就在这里,在他充满深情的诗意之间,对于美、善、情感质地、精神品格,以及对对于生命本义的探索呼之欲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文本都是人类对于自己内心的反省,对于周遭世界的思索,对于基本情感需求的反映,而诗歌只是因为它的内在张力无与伦比给以人们,给予诗人更多自由发挥、自由加载的空间罢了。张后的诗歌是抒情的而非叙事的,中国式的抒情诗歌按照XXX的说法,到海子就基本上终止,从九十年代以来是叙事诗占据了诗歌的高地和主流方向。如此说张后的诗歌是有一定的偏离的,但是乃是因为一切的文学形式都不可能脱离如上所说的基本要素,张后式的抒情才总是那么容易去激发人们的共鸣。

张后的诗歌更多的给人是一种“梦中仙境”的感觉,在他的诗歌里,你可以看见美丽的少女,高空的鹰,大群的白鹳,吃饱了草的马,在沉寂的山野舞动的萤火虫儿,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极富感染力的意象不是一般就能运用自如的,即使其他有一个诗人能熟练的运用这些意象,也一定是不能营造出来张后的诗歌里的和谐旋律的。有的时候我觉得读诗就是品尝一顿美味佳肴,张后的诗歌因为他的色味俱全而让我大块朵颐:他的诗歌中的色是“傍晚的颜色”、“雪粒打红少女的面颊”、“裸体的雪青马”、“几颗青梅”、“少女草莓色的乳房”;张后的诗歌的味是“少女黑发的气息”、“草香就要飘远”、“皇帝亲手栽植过的桃子”。有的时候,我又觉得诗歌不能摆脱它从原始的“音乐”演化而来的源头,张后的诗歌就因为他词语与词语撞击的音乐让我击掌而叹:“花一样露出精髓,静放着禅香”、“我们都在天上流浪/一会儿云,一会儿雨”、“我把双手放在一块冰上/手指间挂着悠长的流水”、“她迈着轻盈的步履/一旦展开透明的两翼就能飞”。和张后私交深厚的SHF在最近写给张后的一篇评论《白衣张后——读〈牙齿间的夜色〉札记》里这样写:“所有读过张后诗歌的人,都会在他的诗里看到唯美和激情。济慈式的清词丽句,文雅的书生气,不浓烈但很缠绵的抒情……这些特点在诗歌的精神性上,使张后离开了北方诗人那种开阔和沉郁,而偏向南方诗人的清逸。在本质上张后是个不折不扣的浪漫诗人,他骨子里是个具有南方抒情气息的北方诗人……”。极为深刻的揭露了张后的诗歌语言特点,张后就好象皇母娘娘御膳房里的厨师,在无时无刻不停止地做一道词语的盛宴,但是注意,是天上,只有天上才可能有这样铺张的华丽浪漫和瑰奇脱俗。

但是,张后的诗歌又绝对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表面上,停留在美学价值上的。如果仅仅是这样,张后至多可以算得上一个好诗人,算不上一个优秀的诗人,张后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的资本是在他所有的诗歌里载入的内容。我读了他最近的一些诗歌,比如“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将随风而逝/我在北方的家里,窗外大雪弥漫/这些年属今年最冷,水管快要冻裂 /只有鹰飞在空中不觉得严寒/草叶在雪被底下也屏住了呼吸/野菊花无奈地开在长满冰霜的墙上 /这个世界暂时和我毫无瓜葛/我借着手指上的温度,在玻璃上画只蝴蝶这个世界暂时和我毫无瓜葛/我借着手指上的温度,在玻璃上画只蝴蝶”(《冰蝴蝶》),诗人从北方冬天惯常见到的冬天的寒冷入手,最冷的冬天,只有鹰是不觉得寒冷的,而对于我来说,世界则是暂时毫无瓜葛的,蝴蝶是诗人惯用而乐意用的意象之一,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蝴蝶从来都是美的化身,一刻内心的疏懒使诗人的内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诗人在窗上画出一只蝴蝶,冬天的蝴蝶,作者在这里赋予了多少的美和生命力啊!又比如他的《黄河岸边》“我听见蛙声把夜慢慢叫亮/鸟的翅膀在暗中一点一点发蓝/我看到白色的时间瓷片在水中时隐时现/风从河那边吹过来,天堂隐在白云之上/没有人知道一棵树上的叶子有多少/谁也不清楚我的梦中究竟梦见了谁/枯死的树干爬满了蚂蚁/阔大的叶子,慢慢的垂下,背后的河水从不断流”。在我看来张后的这首《黄河岸边》从某方面来说超越了诸多同类题材。从一般的角度来说,在黄河岸边,多都要发发古之幽情,或者牢骚一下当下的各种问题,但是张后却令人吃惊的从一个看上去丝毫没有瓜葛的角度去写,在这里,黄河就不是黄河本身了,而承受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索,内心的世界无法到达,人生的轮流永不停止,忧郁书生一声长叹。

当然,张后的诗歌也有他致命的伤口,正如SHF在他同一篇评论里批评他的一样:唯美主义风格到了后来,诗歌的形象表面化倾向,导致形象张力不够。张后的诗歌过多的复制了自己的意象,比如少女,鹰,蝴蝶等等,这些意象的仿佛使用一方面强化了诗人在这些意象上赋予的内涵,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也限制了诗人的诗歌探索之路。毕竟,诗歌的纯粹度体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表达与把握,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程度,而诗人的含金量却表现在对诗歌语言的创造,诗歌文本的创新,诗歌方向的探索。在这个方向,张后如今做得还是很少的。然而我曾经偶然问多张后诗歌创作的历史,他说不过是前几年开始的事情,如此说来,张后的诗歌在今后的发展却必然具备非常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看好张后如今的诗歌的人,我也愿意相信张后在今后的创作生活中能克服自身诗歌的缺点,向更成熟的诗歌领域突进。
和诗人聊天,不能不聊到诗人的生活。我算不上一个诗人,而张后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诗人,我问过张后的职业,张后说自己是一个职业写手,三个月一本小说,我开玩笑说我看过了大哥的诗歌,但是没有看过大哥的小说,我也想看看大哥的小说。张后就笑着说小说对于他来说只是生活,而诗歌却是他的一切。套用一句老话来说是:这个世界不缺乏诗人,伪诗人和非诗人,但是却缺乏真诚的诗人。张后无疑是一个具有诗人精神的诗人,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上,诗歌曾经是作为诗人谋取功名的一种手段而已,写诗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给诗人带来很大的利益,唐大诗人李白都是携诗入京的,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诗歌是受到尊崇的,诗人是受到礼遇的。但是时代到了今天,诗歌和其他的文学形式一样,早几已经沦落为大部分人的饭后谈资,好比我们无聊的时候磕瓜子,一个诗人要保持为诗歌而献身的精神不仅仅需要才华,还更加要需要勇气和耐心。诗人是狼狈的寂寞的,但是诗人永远不是孤单的。近日重读马利军的散文《生存的后间》又看到这句话:“那个小小的后件在他的生计中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其实这些年来,我哭哭努力饿就是为了完善这样的一个后间。”在济南瞬井街上,一个报刊亭是一个诗人的后间,而我想对于一个不能以来诗歌生存的诗人来说,也许只有诗歌是他最后的生存后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