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后:《私人笔记》之《走向丛林》2

标签:
张后诗歌中国诗歌笔记诗人群落福建行丛林诗人 |
分类: 中国诗歌笔记 |
35/
老外的画儿,我们没太看,看了也没看懂,一圈圈的用油料涂得乱七八糟的。像一匹马在圈地。更像一架喷气式飞机在天上飞。这画我也能画。不信哪天我就给你涂几幅。其实我一直在背着大家偷工减料偷工减料地练习绘画,只是没有公开。一旦公开时,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借这个机会,我也吹吹牛皮。
36/
不说画画了,继续喝茶。福建茶是真好喝。我认识的诗人张小云就是卖茶的,也是福建人。我在北京的时候,常去他那里喝茶,他在崇文门附近经营的茶是安溪茶。
36/
……喝了一杯又一杯。厕所跑了一趟又一趟。喝酒北京管这种喝法叫走肾,喝茶叫什么?
37/
我问他们听没听过福建有一种茶叫虫屎茶。他们均摇头。反问我。?我也晕。
38/
我是在CCTV2的一个节目上看到过介绍的。忘了具体怎么说了。我去查百度。百度不会忘。
39/
百度上说:虫屎茶又名“龙珠茶”,是生活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的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喜欢饮用一种特种茶。当地老百姓把野藤、茶叶和换香树等枝叶堆放在一起,从而引来许多小黑虫,当这些小黑虫吃完堆在一起的枝叶后,留下来的是比黑芝麻还小的粒状虫屎和部分残余茎梗。用筛子筛子去残渣,取其虫屎,美名“龙珠”。把它放在锅上炒干,再按蜂蜜:茶叶:虫屎=1:1:5的比例混合后复炒,虫屎茶便炮制而成。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含有18至19种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40/
原来虫屎茶不是福建产的茶,福建人当然不知道了。怪张小云,总和张小云在一起,会以为天下所有的茶,都产于福建。
41/
不说茶了,茶该凉了。
42/
人走茶凉。茶凉人也该走了。
43/
告别了澳大利亚男画家和中国女水墨画家,我坐上张嘉泉的车子,那是一辆红色的皮卡,我很喜欢。好像有一部西欧的什么片子,画面中就是一部这样的红色皮卡,在山中开来开去。
44/
我终于坐上这样的一辆红色的皮卡了,像是在做梦。那么不真实。
45/
红色皮卡载着我,借着暗淡无光的天色,穿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张嘉泉的学校。
46/
张嘉泉的学校,我喜欢这样称谓它的学校。因为他几乎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带来一只北京烤鸭,本来是送给他和他的家人的,他却将这只烤鸭送给了学校的食堂。和学生们一同分享。这很有些古意。令人动容。记得古代有一位将军,获得一壶美酒,他舍不得自己喝,就将酒倒入池中,与战士们同甘共饮!
47/
就这样,第二天早饭的时候,我也吃到了一块自己带来的北京烤鸭。似乎比任何时候吃到的都香。
48/
我起来的比较早,因为太兴奋。窗外经常还会有附近农家传来的鹅的叫声……
49/
起床之后,才发现住宿区就在授课区的对面,我可以隔着窗子看到校中央的方方正正的篮球场,授课区的楼房有六层,还不清楚住宿区有几层,昨夜进来的时候,没来得及分辨清楚。不过环境还是很整洁的。
50/
嘉泉校长安排给我一个独立的房间,里面有四张床,床有点小,是儿童床,睡的时候,我的脚是悬着的,我只好斜着身子睡。
51/
善恩是座小学校。有十几名小学生在这里寄宿。换鞋的时候,我看见鞋架上有一溜童鞋,五颜六色的,这让我欣喜,像自己回到了童年。
52/
有两个女教师模样的人帮我取来枕席、薄被,还有蚊账以及洗漱用具,其中一人说读过我写的诗,这令我愉悦。我笑问俩人怎么称呼?
53/
一个人答:宋朝的宋。
一个人答:鲍鱼的鲍。
54/
我洗漱时,看到一个校工正在打扫卫生,我问他哪里可以有饮水?他指了指一个水桶,那里。刚烧开的,有点烫。
55/
我用一只红色的水舀子舀了一杯,喝了一小口,还不错,一股清香。
56/
这里的水,竟然有一股清香。我贪婪的又喝了一口,然后端着一杯水回房间。
57/
隔窗遥望四周,能看见一些很高的芭蕉树。
58/
墙外还有一座青山。
59/
一片绿。绿葱葱的。这让我想到一个诗人的名字,他叫郁葱。这里的一切都郁郁葱葱的那么赋予生机。
60/
我坐在床头写字,走廊里人声渐起,忽然门被轻轻推开,一个8、9岁的小女孩,探了一下头,又缩回去,我笑着说,你好。
61/
小女孩子估计没见过生人,转身跑回对面的一个房间。我顺门看去,那里还有几个几乎同样大小的小女孩子。她们都是寄宿的小学生。
62/
七点十六分时我看到一个男学生在学校门口徘徊,七点二十五分我看见四、五个学生。其中一个是骑车来上学的。八点左右来校的有十几个学生了,嘉泉校长在楼下看到我站在窗口,向我摆手,说下楼吃早餐。
63/
一楼是一间二百平左右的餐厅,六、七个孩子和一个校工在一起正低头吃饭。早餐是稀粥、黄豆、花生米。和菜汤。
64/
菜是甜的,只有榨菜是咸的。米粥吃下去还很合口。我是习惯了各种饮食的人,吃什么都会觉得很香。
65/
早餐之后,嘉泉校长约我去他的办公室看新印出来的《丛林七子诗集》。
66/
嘉泉校长办公室不大,十几平的样子,朴素得很。两张陈旧不堪的办公桌,和两架书柜,书柜里放着一些书……门口的一侧有张活动桌,桌上摆放着他喜欢的笔墨纸砚,还有一把吉他和一把小提琴。
67/
《丛林七子诗集》印刷得还算让人满意。虽然差了点颜色,不过也就那么回事。读读内容,心情就会舒服了一些。毕竟还有很多可读的文字在里面。
68/
幸好是本诗集,商业性的作用不大,卖不了几个钱,大多数估计都无偿送给喜欢诗的朋友了。那书号的费用,据说还是张嘉泉一个人承担的。书都在他那里,希望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想读这本《丛林七子诗集》的朋友,凑个整儿,请汇款20元给张嘉泉就是。
69/
原价26元哩。
70/
中午吃饭的时候,多了一些人,宋朝的宋、鲍鱼的鲍,还有那个昨晚开红色皮卡送我来善恩小学的司机,和一个姓敖的校工,就是早上告诉我饮用水的那位校工,其实他不是校工,他是负责学生内勤的教师。
71/
吃过饭,我回房间休息。随手将电扇打开……
72/
此时北方已是一片秋色,而福建仍属夏季。
73/
我躺在凉席上,竟毫无睡意。虽然我知道自己很是疲倦,但就是睡不着,我起来看书,看《群岛》杂志,上边刚发表我写的《丛林记》。我发现第44节印错了行,原来四行的诗句,印成了三行。
74/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这首诗还是相当满意。这是我第二次使用四行一体的写法,第一次当然是那首《100个秋天》:“如果这世上/没有秋天/我就在纸上/画一个秋天……”
75/
原来世界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76/
下午三点多钟,来了几个福建省图书馆的人,确定十月十九号在图书馆活动的事宜。主题是“诗歌离开我们了吗?”
77/
届时,《星星》诗刊的主编靳晓静也要来。
78/
诗歌万里行的周占林和中国诗歌在线的赵福治也要来。
79/
我们四个人将接受福建省图书馆的访谈。
80/
由于晚上和张嘉泉喝了几瓶啤酒的缘故,夜里睡的较塌实,直至一唱雄鸡天下白才醒。醒来之后,去浴室冲了一下澡,清波荡漾,波涛胸涌,心中无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