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诗人专访】颜艾琳访谈录:给你点颜色
(2011-03-22 11:29:21)
标签:
访谈诗人中国张后海外专访世界汉诗文化 |
分类: 大爱无言 |
【访谈诗人中国·海外诗人专访】
颜艾琳访谈录:给你点颜色
——《世界汉诗》杂志副主编张后访谈台湾诗人颜艾琳
1/张后:首先附上你的简历吧?让我们更多层面的了解你?
颜艾琳:台湾台南下营人,1968年出生,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台北教育大学语文创作所肄业。担任新北市政府顾问、耕莘文教院顾问、台湾风球诗刊社、香港《圆桌》诗刊、韩国文学季刊《诗评》台湾区顾问等艺文咨询;曾获出版协进会颁发“出版优秀青年奖”、创世纪诗刊40周年优选诗作奖、文建会新诗创作优等奖、全国优秀诗人奖、2010年度吴浊流新诗正奖等奖项;并担任重要文学奖评审与艺文课程讲师、文艺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官方艺文活动咨询委员等。
目前著有《颜艾琳的秘密口袋》、《已经》、《抽象的地图》、《骨皮肉》、《昼月出现的时刻》、《漫画鼻子》、《黑暗温泉》、《跟天空玩游戏》、《点万物之名》、《让诗飞扬起来》、《她方》、《林园诗画光圈》、2010年4月出版《微美》第13号文学作品;重要诗作已译成英、法、韩、日文等,并被选入各种国语文教材。自2005年起以专业人士身份受聘元智、世新、清云科技、新竹教育、原住民部落大学等讲师,驻校跟驻地艺术家、读书会老师。平时所无事事,吃喝玩乐、遇到好玩有趣的人物跟活动才参与策划;自2007年退出编辑出版界后,以文学相关工作(不含版税收入)为养命资源,这在两岸诗人恐怕是少有的吧。
2/张后:颜姓在台湾多吗?我只知道孔子有个弟子叫颜回,你是本名吧?
颜艾琳:颜姓在台湾比例不高。颜艾琳是本名,少年时曾用墨耕作笔名,但太多人以为是男生,所以16岁后以真名行世。
有人曾问过我为什么一个农村出身的女孩,却有一个洋化的名字?其实这是缘于台湾命名侵袭的台风,都以外国男女名字来轮流称之,而非香港的20XX年几号台风……我爸这辈子做过最浪漫最三八的事,就是把家族第一个女孩,取名为诞生之夜侵台的台风名,难怪我这辈子风风雨雨……
3/张后:你认为基于什么原因你越来越多的被大陆诗人所熟悉?
颜艾琳:不知道原因耶。有嘛……冏……但我藉此声明一点奇怪的想法:认识我不一定就得喜欢我的人或作品,讨厌也是一种认识途径,因此在内地的交流,我会以本来面目、很真的心态与诗人相交,甚至双方吵架损及对我的观感,我也在所不惜。因为那是我,一个生活在台湾的女性诗人,非你非他非谁,我至今已成为这样的创作者,不是要来讨好谁的。那么若有人来解读我的作品,就能从两岸的大环境来检验彼此的差异。这点我很渴望研究者不管基于哪种心理来熟悉我,都要能深度切入,切勿再泛泛地表面上作功夫。
4/张后:相对大陆所谓的朦胧诗来说,我是颇受台湾诗歌洗礼或启蒙的大陆诗人,我读过许多他们的作品,譬如余光中、郑愁予、纪弦、洛夫、周梦蝶、商禽等等诗人,现在你认识的大陆诗人也有很多了?可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对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十位)的印象?
颜艾琳:本人想到写到,不分高下顺序:
北岛:海外时期的作品高度、面貌,非后期诗人能及。生命经验的殊异,是他最大的生命资产。
杨炼:多变的人生地图,天生反骨、前卫的思维,使他的诗有别于内地强调叙述的风情。
严力:立基中华文人观点,放眼吸收西方视野,他的诗东西并融,也较偏向台湾诗调的活泼、意象。
顾城:神经且悲剧的天才。简评一句:生前靠造型,死后靠传奇。
蓝蓝:埃米莉狄瑾逊的中国轻雾版。歌咏天地父母、有情万物的美丽高音。
默默:2005年的转型、实验,较之内地诗人取得更宏大的成绩,脑袋特异。
卧夫:玩世却恭的一匹狼,对视觉、意象的抽象掌握与同辈的诗语言已拉开强烈的风格。但他最好的成就是诗评与诗歌活动的纪录,获得非学院派读者的广大口碑。
翟永明:二十年来,中国女诗人最直得追踪的名字。雌雄同体、哀乐直率。
王家新:传承千年来知识分子的优柔与高傲,对世局变化影响个人命运一脉的思考。其诗文、翻译、学术皆有可观之处。
雷平阳:看了他的诗,云南大山壮河的风景、人民的生活情调,都在心中浓缩成微小芯片。
5/张后:这一问和上一问有些类似,你喜欢大陆诗人的哪些作品?为什么?
颜艾琳:在台湾的简体书店、或大陆的书店买书时,我都会翻一翻内容再购入。上述十人若有出诗集,大都买了。说些比较特别的:这些年在台湾买了多多的《皮箱》、李云枫《斯卡斯迷宫》、天骄《剎那静止》、林徽音诗文集、吕胜中《真实虚构》、柏桦《往事》、韩东《爸爸在天上看我》、吉木狼格《静悄悄的左轮》、杨键《暮晚》、普珉《光阴的梯子》、戈麦诗全集、海子诗全集、鲍鹏山《致命倾诉》、卢文悦诗歌集、王小妮、安琪、于坚、虹影、杨小滨等人的诗集……购书累积约两百多本,以及交流时互换得到黄礼孩、傅天虹、谢湘南、威格、孙文波、白鸦、李天靖、赵丽宏、胡续冬、姜涛、胡茗茗、李天靖、小鱼儿、陈忠村、王艾、孙磊、顾北、大荒、哈雷、张后、黄梵、马铃薯兄弟、叶辉、陈东东、朵渔、吴晨骏、韵扬、茱萸、老巢、文爱艺、舒羽、颜非、陈功、莱耳、周瓒、旅美的张耳、如是、北魏、末未……或是在新浪开设博客之后,读到的冉冉、红线女、潘洗尘、巫小茶、玉上烟、羌人六、肖水、洛盏、蒙古族的额鲁特珊丹、廖蕙琳、书同、卢辉、伍培阳(卢与伍在1980后期曾投稿到薪火诗刊)、叶匡政、水云烟、李成恩……以及去年底透过杨克而看到阎志的诗,因而促成在台湾帮他们出版繁体字诗集。不论是经过哪种途径而看到的诗作,上述提到的诗人,大底是读过有感、有所获得之作。
但我肯定还漏掉很多……没办法,现下记忆有限,数据也无法一一再翻找。
我读诗甚早,幼时背古诗,十岁起接受现代文学,十三岁已经投稿刊物,看杂了。故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些诗而不是那些诗,简单讲,有能力旧瓶新装,把一件熟悉的事物,老掉牙的问题重新叩问、寻求不一样的诠释,能感动我、让我眼睛一亮的作品,我就会喜欢看。
6/张后:你往来于台海两岸日愈频繁,你对简体字习惯吗?你怎么看简体字和繁体字?
颜艾琳:1991年我念大二,就搭邮轮从高雄到澳门韶关进广东中山等地,1993年毕业便自由行到了北京,后因工作出差或安排旅游,二十多年来不知云游过多少地方……且由于16岁就参加薪火诗刊社,当时就开放大陆诗人投稿,大哥大姐们都会把诗稿拿给我看,所以接触简体字也20多年了。加上从事出版编辑工作20年,常需要跟大陆作家,出版社往来,早习惯阅读简体字了,但书写则不一定……
7/张后:你能否介绍一下台湾当前诗人和诗歌的现状?和大陆相比有哪些不同或优势之处?
颜艾琳:这命题太大,也太多人说过,我写过一篇《微观台湾女诗人的书写现况》贴在博客上,有兴趣者,请大家挪一下眼睛去找来看。
这些问题对于大环境来说,是有差别的。但对诗人个体而言,我觉得“自己是谁,要写什么东西,进而成为一家之言”,才是最重要的。
8/张后:我和一个朋友正在杂志上进行“国际万人汉语诗歌大展”活动,你能否介绍二十位当代的台湾诗人过来,一人一首,并由你来写一点简评或百十来字的前言?
颜艾琳:这工程很尴尬……不如让我编一本。这阵子,一时间之内很难完成。20首20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台湾新诗30家,九歌出版,可作借镜。以下,附上主编白灵的序文作为导览——
1.
2.
3.
9/张后:我能冒昧地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吗?
颜艾琳:10岁自学写五言/七言绝句跟律诗、童诗,13岁跟国文老师学填词牌,且第一首新诗刊上青少年文学杂志,16岁上台湾重要的中央日报副刊,17岁被编选入台湾年度诗选。16岁那年砥勉自己以新诗写日记,记心情,那年写了200多首诗,真是疯狂少年的行径。不过,也是那年确定自己一定会成为诗人,而且多首诗至今仍被选入教材跟诗选。(内地的新诗300首等选集,选入的《速度》,《玛丽莲梦露》都是那时期的作品)……
10/张后:看过你的诗剧《无色之色》之后,令我大为惊奇,你不仅能写作,居然还能自己上台表演?你真是多面手,除了这些,你好像还有许多别的艺能?
颜艾琳:演那出《无色之色》,是因为中学组过摇滚乐团,担任琴键手跟鼓手;在大学玩过剧团、导过即兴舞台剧并演出。这次亲披戏服上演,则是想挑战自己的艺文能量……
2001年,蒋勋、陈克华、我三位诗人,曾在自由时报一连三个周末的副刊,献身全版肉体与诗文,引起很大的注目。而我是第一个上阵的,只是全裸拍照的效果,后来因怕台湾的新闻局审查造成对报纸的处罚,因而作很大的修饰。我不是喜欢考第一名的模范学生,哪怕是人生或文学(如果真有人无聊到为我打成绩,我一定撕毁那种具有定论、明确分数的报告),但就是有哪么几次,“第一次”这标签,与我产生强力胶一般的关联。听说那份副刊很多人收藏着,等着日后网路拍卖……其实真得不怎样,虽然全裸又不能公开,失败的作品。克华是三人中最勇敢的,他全身一丝不挂,站姿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副刊在重点部位打了马赛克,那是真豁出去得体现他自己。我一百分的佩服。
身为诗人作家、并担任编辑20年工作里,我接触过文学、艺术、戏剧、音乐、影视娱乐、文化创意等多元素材(高行健、F4写真集、SHE出道的第一本文字书、伍佰九重天诗歌集、程抱一小说、李威写真、JRR托尔金系列与魔戒三部曲、莒哈丝/多哈斯作品系列、白先勇说昆曲……),人面也很广;也许不服输的性格使然,每每我接触到新题目、新界面,便会投注心力去了解它、完成它、出版营销它。这次舞台剧卖票公演是生平第一遭,压力特大,自己就心里头想,承受看看吧,人生没有第二次,再坏不可能坏到一败涂地,所以就干了。
其他较能被外人觉得还“过得去”的艺能,有:中国编结设计饰品、小图插画、钩毛帽、围巾、舞蹈、策划跟组织艺文活动。這些手工玩藝也都曾出售、或作來送給朋友。
11/张后:谈谈你这部诗剧的创作过程好吗?我认为剧情颇有你的自传之嫌?
颜艾琳:2010年1月,剧导诗人刘亮延找我去看新戏,并要写剧评刊登于联合报副刊上。看完排戏,刘导开车送我回家路上,聊起他2009年时,受英国文化协会工作坊之邀,至英国进行巡回演出,在爱丁堡看到一出令他大受震撼的舞台剧《奇想之年——TheYearof
附文:刘亮延谈《无色之色》
《奇想之年》是根据美国知名女作家琼‧蒂蒂安(Joan Didion)的真实人生所写成的作品,再改编而成的舞台剧。2003年,琼的丈夫与女儿先后因意外与重病辞世,接连失去至亲的打击,令原本多产的琼几乎有一年时间无法提笔写作!
奇想带来奇想
经过了一年多的哀恸与悲伤,琼终于在2005年底出版这本描述她这一年多来,如何走出伤痛的心路历程的自传体散文集,甫出版即大获好评,并被改编成百老汇舞台剧。刘亮延于英国所观赏的正是这出《奇想之年》。但除了琼这位女作家感人的心路历程之外,真正令刘亮延印象深刻,大受震撼的,却是舞台剧版的表现手法!该如何才能在最大的限度内,适切而又精准的传达作者接连失去两位至亲时内心的哀恸给观众,却又不至于沦为洒狗血引起观众反感,反而糟蹋了一部好作品?武侠小说中常说:最强的武功在修练到极致时,往往会进入“返璞归真”的境界,舍弃一切花俏的外在招式单以最纯粹的力量与对手决胜负,《奇想之年》正是这样的一出舞台剧!没有呼天抢地的演员,没有夸张华丽的舞台布景,没有炫丽灿烂的声光效果,就只有饰演琼‧蒂蒂安的女演员在舞台上,对着台下观众巨细靡遗的娓娓道来这一年多来的生活细节,以及她其的各种思考、感受,就只是这样而已!正因这出剧剥除了一切可能令人分神的华丽外在装饰,令观众必须专注于演员所要传达的内容上,就如同两大武林高手双掌对击,单以内力直接比拼的表现方式,不刻意营造悲剧气氛,而所传达出的效果却极度震撼人心!这也令已在台湾剧场界小有成绩的刘亮延,对舞台剧的可能性有了全新的思考模式。
艾琳带来艾琳
没有颜色的颜色,会是怎么样的一种“颜色”?《奇想之年》尝试了作家自传式演出这种型式的可能性,刘亮延在《无色之色》中则希望能藉由这样单纯却直接的表演方式,为观众具体呈现一位积极入世的女作家,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面向,探索她的写作动机与背后支持她的那股动力。
刘亮延希望能够达到,不是透过文字作品,而是藉由作家自己的“独立呈现”,能够让观众更直接的看见并了解“颜艾琳”这位女作家的生命真实。让作家本身能“被看见”,正是刘亮延之所以想制作本作品的理念!
那么,为什么是颜艾琳呢?别的女作家不行吗?刘亮延表示,颜艾琳在她心目中是本作品主角的不二人选!在刘亮延的心目中,颜艾琳在当今的女性作家中是十分独特而显眼的存在!不同于一般女作家往往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颜艾琳就如同她的诗作一般,时髦、前卫,惊世骇俗却又令人不禁同声赞叹!
但在此同时,颜艾琳也面临了其他女性作家也会遭遇到的问题。许多女作家在选择走入婚姻,开始扮演“妻子”、“母亲”的角色后,便放弃了自己原本身为“作家”的那一部分。但颜艾琳不但在私领域上是个成功的好妻子、好母亲,同时在公领域上她也是个活跃的讲师、诗人,走入家庭不但没有对颜艾琳的创作造成阻碍,反而带给她更多的写作灵感,使她至今仍创作不辍。这正是刘亮延在本剧中想去探讨并为观众呈现的!
女性带来女性
刘亮延希望能为观众呈现一位女性作家,在她的现实生活中所可能遭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如:她的婚姻、她的个人自主、她的青春与自恋等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环节;颜艾琳如何以一种奇特的形式穿梭、涉入于社会世俗中;以及颜艾琳如何在这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提炼出支持她持续写作不断的那股动机与动力;颜艾琳作品中那些天马行空、奇幻而瑰丽的妄想与奇思,这背后是否有迹可循?这也是刘亮延十分好奇的。
藉由“呈现”一位女性作家的生命真实,刘亮延希望能为观众带出一种新观点的“女性自主”:女性为何要追求女性自主?她们在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以及“女性自主”这件事本身,对于不管是女性还是非女性,背后所意味的意义又是什么?刘亮延期待本剧正式推出后,舞台上的作家和舞台下的观众们,生命可以彼此碰撞“发生火花”!如此一来,这出舞台剧就算成功了!
12/张后:你的诗剧和大陆的一些诗剧相比,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创意,你有没有想过把它推广到大陆这边来的计划呢?
颜艾琳:随缘。有人邀请演出,我们就去……
20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