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后:诗人笔迹——芳邻的旧事

(2010-11-17 17:10:03)
标签:

张后

李侃

成都

芳邻旧事

诗歌

文化

分类: 大爱无言

张后:诗人笔迹

——芳邻的旧事

 

1

芳邻有多少旧事可以重来?

我知道芳邻旧事,还是去年(200910月),北京的一些诗人忽悠悠都跑去成都一个叫芳邻旧事的酒吧搞汉语诗歌节。起初我对芳邻这两个字颇不以为意,芳邻,姊妹芳邻嘛,从直觉上感之,估计又是一个女诗人搞的酒吧……

为什么说是又呢?

因为在中国的文学人氏似乎没有不知道女诗人翟永明的“白夜酒吧”的。那是成都的诗人圣地。所有诗人在成都朝拜的必至之地。

而芳邻旧事呢?

新生的又一诗人圣地。

就像天上不仅要有太阳,也要有月亮。

这芳邻旧事就是一轮明月。

 

2

芳邻旧事的老板叫李侃,一个敦敦实实的成都男诗人。

我见到他的第一面时,奇怪的却不是在芳邻旧事,而是成都的火车站。

2010年的10月29日晚上,我和卧夫、老巢、阿坚、不伟一行五人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应邀参加“深秋致爱”——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废话诗派教主”杨黎全国诗歌巡回朗诵“成都站”的朗诵活动,李侃代表杨黎来接站。

  

李侃接过我简单的行李,放入汽车的后背箱中,向他一旁开车的女友(后来才知道竟是他的太太,并和我同宗,也姓张,我就叫她张姊)介绍说,这就是张后,情诗王子。

唉,其实我就怕听别人称我什么“情诗王子”,一把年纪了,还王子?呵呵,不过这些都是诗歌江湖朋友们的抬爱而已,也当不得真,叫就叫吧,在诗歌界立足,还要看真文本,只有诗歌写的好,人家才会欣赏你!

 

3

张姊不声不响默默的开车,我坐卧夫的左边,卧夫坐在阿坚的左边;老巢和不伟坐一块。一路上,李侃在副驾驶位置上不断给杨黎打电话,汇报人已接到,云云。

在开往小房子酒吧——此次诗人活动的集结地时,和李侃的谈话中他屡次提及网易有关我的博客,我这才有意识的感觉到,他对我的了解是来自网易,大概是2006年前后吧?网易把我纳入名人博客“张后研究”,并在我的相片打上“新唐诗写作发启人”的字样,令我在网易颇得了一阵风光,来往的博友超多,估计李侃就是那时秘密地光顾过我的博客,并对我有了一定的认知。

由于都是老博友,彼此就格外亲近热络起来。在成都期间,我至少三度光临芳邻旧事、还和卧夫拍一些相片,去了一次他的别墅,我个人很喜欢他别墅的格局,宽敞的书房,接顶的书架、以及实木结构的长廊和小花园……别墅相对隐私的一面,在此不便提了。但在芳邻旧事那里和朋友们喝酒、饮茶、高谈阔论……很有点不舍得离开!

 

4

芳邻旧事酒吧,近二百平方米的样子,里间设有吧台和钢琴,墙上贴有一些知名诗人的相片,什么老巢啊、何小竹啊、李亚伟、杨黎、小安、翟永明、华秋、吉木狼格、于坚、韩东、梁小斌等等,几乎我认识的全有……外面还有很大的露台,摆有几排座位……最引人注目的是,露台上有一棵长了一些光阴的高大黄桷树,叶子无比繁盛、荫天蔽日的遮着整个酒吧……后来,我有意将这个树命名为“时光树”……

 

5

芳邻旧事座落在成都青羊区芳邻路4号,这也就是酒吧得名的原因。但旧事确实李侃后来加的,我估计是。我虽然没有向他核实过这件事,因为不特别重要。

我从成都回到北京之后,我在网上翻到同样是成都的男诗人文康写的一篇文章《那些老子的事情》,他这样写到李侃:20099月,诗人李侃的进入,使芳邻旧事有了现在的格局。李侃的进入有两个意义,一是使这个酒吧成了一个纯粹的诗人开的酒吧,二是在经营管理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由此我逐步加深了对李侃的了解。

李侃,据说是大唐帝国在成都的最后一位李姓后裔。但他淡泊于政治,为人很是低调。所学却是另外一个专业。他在网易的一个博客上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大学专业中药学与治病救人有关//后从事药品销售工作散读MBA专业还与治病救人有关//再后从事药品营销管理工作至今又读HEMBA专业仍与治病救人有关//再再后就很难讲了但我相信:只要心灵饮着热血未来就没有凋残的季节。写诗是我人生的另外收获很快乐很过瘾也很有成就感! 

 

6

李侃没事的时候,经常一副休闲运动装的打扮,坐在芳邻旧事的时光树下,抽一只雪茄烟,看一份报纸,或吃一碗面、喝一杯茶。一般人称之为“侃爷”。

侃爷十分尊崇杨黎的废话写作,他在写给北京诗人卧夫的废话诗观点,这样写道:

诗重情趣,不重说教;重境界,不重意义。废话诗不废话,如此而已。

 

7

其实我是后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芳邻旧事”才知道的,前面所说的“汉语诗歌节”,创办者就是这个侃爷。诗歌节的全称应是“网络诗歌十年研讨会”——首届芳邻旧事诗歌节,“以诗歌的名义干一杯,用诗歌的形式男欢女爱”,我觉得这比较符合侃爷的特色。他喜欢这样的诗生活。而不在于他写了多少首诗,在诗坛上有多大的名气。

 

诗是什么呢?名气又是什么呢?

玄而又虚的东西,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既然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索性不说也罢。亦同侃爷一向倡导的诗观,他认为好诗如此:初读,新鲜,再读,有味,再读,回味无穷,再读,让你记住。足可一窥侃爷之诗歌精神全豹!

 

20101115日于北京苹果园养心斋

 

张后:诗人笔迹——芳邻的旧事▲李侃和张姊   卧夫/摄

张后:诗人笔迹——芳邻的旧事
▲秦风、张后、李侃、卧夫  
张后:诗人笔迹——芳邻的旧事
▲老仙(张义先)、张后、不留、文雪、刘涛
张后:诗人笔迹——芳邻的旧事
▲张后、不留、文雪、刘涛
张后:诗人笔迹——芳邻的旧事

▲李侃

张后:诗人笔迹——芳邻的旧事
▲张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