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成:诗法自然——读张后的诗
(2010-05-31 13:48:31)
标签:
王自成点评张后诗歌情感 |
分类: 大爱无言 |
(在写作上,我从不回避自己是一个有颇多自恋情结的诗人,别人说我的好话,我当然爱拿出来显摆一下,所以非常高兴在网上搜到一篇王自成先生2007年2月4日写的关于张后诗歌的评论,贴于下面,与朋友同览!至于文中提到的几首诗歌,网上都可以搜得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我就不在这里贴了,在此谢谢这位王自成先生——张后)
最近读到张后的诗,被深深地打动了。
先读他的《阿什河源头》,他的诗句同他描写的自然景色一样宁静,宁静得几乎看不出诗人自己的感情。他没有通过诗句本身向读者表达任何感情,但却通过他所描写的宁静给了我些许的喜悦。读完此诗,我闭目沉思,随后想到了“喜而不狂”的评语。
继读他的《小朵在风中弱不禁风》,不见他所要写的“小朵”在哪里,只听见他的“风”无私地接纳他丢弃的黄叶,同时他的诗句却真正弱不禁风地飘散。同样,从单句的诗句我没有找到任何感情的流露,但整首诗仍然给了我些许的哀愁。沉思良久,我才又给出了“愁而不伤”的评语。
但是,张后的诗给我的吸引力却还在增强,牵引着我继续读完了他的《少女和水仙》、《岁月》、《敦煌的鸣沙山》、《植一张虎皮》、《冷风中的低语》、《圣婴》、《妩媚的水妖》、《童年的屋顶》和《遥望家乡的叶子》等诗作。被他的“不伤之愁”和“不狂之喜”浸泡良久,我居然喜愁交加了好几个星期。今天终于有时间写下了这篇小小的评论,终于算是一吐为快了。
当然,上面两句话不足以概括张后诗的全部特点,也许用“诗法自然”来概括他的诗会更准确一些。也就是说,他的诗象他写的宁静一样宁静,象他写的哀愁一样哀愁,象他写的喜悦一样喜悦。但尽管如此,我的评论也尚不足成为对张后的“评论”,何况我并没有读完张后诗的全部。因此,如果我有什么说得不对,盼张后及其他读者宽容。另外,在此向张后表示真诚的欣赏,除了那两句“我知道城市的环境不适合我的生长/就像网络诗坛不适合我诗歌的存在一样”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