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访谈家
访谈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47
  • 关注人气: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诗歌的脸”举行 宋醉发披露北京展内幕

(2008-08-21 21:24:20)
标签:

诗人

北京2008

中国诗歌的脸

宋醉

文化

分类: 曲水流觞
(2008-08-18 16:31)

“中国诗歌的脸·北京2008”终于到北京举行大展了。2008年8月17日下午,由诗人张小云、楚天舒、宋醉发策展、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国诗人俱乐部主办的“中国诗歌的脸·北京2008”诗人影像展在老故事餐吧举行了开幕仪式,在京诗人在京的百余名诗人、文艺评论家到场以贺。开幕仪式之后,张清华、树才、车前子、莫非、潇潇、北塔、周瑟瑟、爱若干等在展览现场朗诵了自己的经典诗作。

在开幕仪式上,摄影师宋醉发披露了北京展的经过。“今年年初,通过协调,原定在北京某高校举办这次展览。但3月份正值大小s来该校举办服装秀活动,因此计划泡汤。那个时候,诗人张小云主动表示,可以协助设法在其他场地展出。”宋醉发说,5月份,张小云带着我走遍了798、酒厂等多个艺术空间,最后来到老故事餐吧,与诗人楚天舒一谈即合,从此开始了本此大展的细致的筹备工作。“对张小云和楚天舒不遗余力所提供的无私帮助,我致以衷心的感谢。据主持人树才介绍,曾经资助宋醉发出版《中国诗歌的脸》的诗人威格特地从厦门坐火车来京协助这次大展的布置与接待工作。

据诗人、策展人张小云介绍,在此之前,“中国诗歌的脸”广州展(2006)、福建展(2008)已先后举办,本次展览是最隆重的一次。“5年前,‘非典’肆虐刚过,宋醉发就开始在北京等地开展拍摄诗人肖像,宋醉发当时的目标就是要在北京举办奥运之际展出‘中国诗歌的脸’。春节后不久,宋醉发再次提出到北京办展,我欣然答应帮助摄影师实现心中的理想。”张小云说,“现在,宋醉发的愿望实现了,我也倍感欣慰。要知道,能有今天,实在不容易,他是拿着大学课堂上的工资,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的。”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可能是诗人当中见过最多诗人的人,在寻访拍摄诗人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多次从中受到了洗礼。”宋醉发回想一幕幕走访诗人的记忆,感慨不已。

宋醉发从少年时代即开始诗歌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宋醉发拍摄“中国诗歌的脸”的念头始于偶然。2003年他在《诗刊》杂志社组织的一次朗诵会上,偶遇朦胧诗发端诗人食指,顺手就抓拍了几幅食指像,当朋友们夸赞他拍摄的食指,目光深邃有力,是难得佳作,宋醉发便受到极大鼓舞,心想,为什么不多拍一些诗人呢?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

自2003年始,福建诗人、摄影家宋醉发利用假期等时间外出采访拍摄,足迹遍及全国,历时五年,访问拍摄了近三百位诗人,基本完成了这一系统拍摄工程。为当代诗人留存了珍贵的图像资料。从食指、北岛、舒婷、多多、杨炼等朦胧派诗人,到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诗人,宋醉发为北京观众呈现了三十年来中国诗歌发展的灿烂风景。一直以来,宋醉发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认为,“《中国诗歌的脸》+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汉语诗歌肯定是未来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当我遇到阻力想以后再拍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这是在抢救一种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在现在拍摄就不拖到以后。要赶在时间前头,赶在岁月将诗人的精彩带走之前,完成拍摄。”

诗人杨克说:“宋醉发这位诗人暨摄影家,背着空空行囊行万里路的独行侠,以个人之力撑起中国诗歌天空一角!他筚路蓝缕地奋斗与奔走,留存了朦胧诗以来中国代表性诗人影像这一笔重要的当代文化遗产,完成了中国诗歌史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

不过,宋醉发更关注内心的体会,他认为“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目标之中不断获得进展即是人生的幸福”,他的野心在于,如果有合适的基金会或政府组织愿意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还想拍出更多的“小说的脸”、“国画的脸”、“书法的脸”乃至“世界诗歌的脸”,他说,“这样,当自己老了,内心将很满足,因为自己创造了一种称得上是非物质文化的遗产,那是社会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但他坦言,诸如“世界诗歌的脸”如此之“豪言壮语”目前也只敢“想想而已”,“估计经费问题很难解决。” 宋醉发还准备在台湾、欧美等国举办“中国诗歌的脸”展览。

目前《中国诗歌的脸》第一辑近日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顺利出版。

(艾若 丽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