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文学/原创纪念谢烨张后 |
死去的诗人
是否仍旧活着
——谁来纪念谢烨?◇张后
很多诗人都是过眼烟云,只有死去了的诗人才会留下,最近有人张罗给顾城操办辞世14周年纪念会了,这在当下许多诗人不名誉的时候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儿,一个诗人离开,有人没有忘记他,功德无量,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还算人性化,还是很讲究感情的,但不知有没有人张罗给谢烨办一次(仅仅办一次行不行)别开生面的纪念会呢?谢烨也曾经是位优秀的诗人。
谢烨1958年出生于北京,热爱文学,曾写过许多诗歌、散文和小说,高中毕业在上海谋职一份财会工作,据说1979年在火车上认识顾城,之后俩人相恋四年,其间谢烨曾四次与顾城绝交过,但被顾城一阵穷“追”猛“撵”,最后终于得偿所愿,赢得谢烨,于1983年结婚并返回北京,1987年因出访一同离国。另据所有回忆顾城夫妇的文字称,谢烨不仅有诗情,而且善良美丽、豁达宽容、能吃苦耐劳。
有一篇网络文章揭幕说,顾城当初为了追求谢烨着实花了不少心思。他曾经搬了一只大木箱子睡在谢家门前,直到感动了谢家父母才将自己宝贝女儿交给顾城。从此,谢烨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位年轻诗人。顾城要出国,谢烨于是跟他浪迹天涯;顾城要“隐居”,谢烨毫无怨言的跟他定居威赫克岛。谢烨的牺牲远不止这些,后来,顾城有了情人英儿,要求妻子出面办理一切麻烦的出国手续,把英儿接到威赫克岛上来。并要这位当年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妻子为他的情人“让贤”。
但是,英儿最终没有为诗人放弃她的一生,而是“跟一个教气功的洋老头一起失踪了”。重读《英儿》,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心灵最敏感也最脆弱,感情大受挫折的顾城在抑郁中写成了《英儿》,希望其成为传世名作。写作的方式又回到老套:顾城口述,谢烨打字。这一切,妻子始终没有过怨言……
然而一切热情的方式并不能唤回一个对生活彻底绝望的人,能够选择的唯一解脱方式只有自杀。舒婷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过顾城:“他的稿费非常少。都是五块七块三块的。虽然和家人住在一起,让他自己生活自己买菜。顾城就做了一大锅白菜粉丝豆腐,天天跟他老婆两个人吃这个。一锅菜,中午吃剩了就晚上吃。后来92年到了美国,那时候顾城的精神已经比较异常了,可以看得出来”。
一个时常与死亡交流的诗人在遗书里,顾城这样写道:“我现在无奈了,英走了也罢……如此,我只有走了。”彻底无奈和绝望的灵魂显得平静了,诗人在自杀前已被长期的焦灼和忧虑折磨得有些病态。善恶是非已经开始退出诗人内心的价值体系,无助的孤独感和绝望的挣扎占据了他的心灵。很快,诗人失去了心灵最后一块领地。他杀了谢烨,极其残忍的用斧头砍死了与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然后悬颈自尽。
这些年死掉的诗人太多了,我不反对纪念顾城,毕竟顾城的存在,曾引领我们在黑暗中用黑色的眼睛寻找过光明,但也应该纪念一下谢烨有何不可呢?
我附二首谢烨的诗歌,以示纪念:
《要求》
我想死一回
我想在生命的边缘行车
去看看那边海岸的风景
去看一瓣瓣玫瑰和帆走过
我想爱一回
就像青色的小虫爱着
湿漉漉的花朵一回,我
想把蜜水饮尽
《闪烁》
那时
我刚刚合上眼睛
天的风
不知从何处而来
云朵淡淡地消失在雨中
歌声像一片水光
在你的额上滑动
长满紫色地丁的院落
很静,榭树歪斜地越过窗框
尘土在说:夏夜是梦
酒宴和红色的太阳相距很远
屋子里飘动着白色的纱巾
老人的话在桌角微笑
我想从空气中得到姓名
我的心像一个责任
那时
我刚刚睁开眼睛
秋天的风
已成为背影
此文写于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欢迎转载